一种电梯井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18376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2 12:56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梯井防护结构,包括两组支撑立柱,两组所述支撑立柱的顶部均设有第一连接立柱,两组所述第一连接立柱的顶部均设有第二连接立柱,两组所述第一连接立柱之间固定连接有三组支撑杆,三组所述支撑杆的上下两侧分别通过三组拉伸机构连接有防护横杆和两组防护套筒。所述拉伸机构包括第一拉伸柱,所述第一拉伸柱设于支撑杆与防护横杆之间,所述第一拉伸柱通过转动轴连接有第二拉伸柱,所述第一拉伸柱和第二拉伸柱均通过滑动块与支撑杆和防护横杆进行连接。本技术便于使用者对防护结构进行搬运和输送,在闲置时也便于收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梯井防护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梯井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1、一直以来,在建民用建筑工程中,多数建筑需设置电梯,在工程尚未安装电梯前,电梯井防护一直是重中之重,电梯井口更是高风险区域,如防护不严,极易发生施工人员从洞口处意外坠落的悲剧,造成很大的损失;

2、经检索,公告号:cn213626763u公开了一种电梯井洞口防护结构,属于建筑施工
,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在竖直方向上均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横杆、第二横杆之间均连接有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连接,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连接有竖直的滑槽,且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均与滑槽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第一横杆上连接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和第一丝杠,第一丝杠竖直设置,并与滑槽转动连接,驱动件与第一丝杠连接,第一丝杠与第一横杆螺纹连接,达到提高对电梯井洞施工的便捷性的效果;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以下缺陷:防护结构作为可以重复利用的防护工具,在建筑施工完成后,需要将防护结构拆走,但是其防护结构占用范围较大,不方便使用者对其进行搬运和输送,在闲置也占用了大量的场地;因此对于现有防护结构的改进,设计一种新型防护结构以改变上述技术缺陷,提高整体防护结构的实用性,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现有技术下防护结构作为可以重复利用的防护工具,在建筑施工完成后,需要将防护结构拆走,但是其防护结构占用范围较大,不方便使用者对其进行搬运和输送,在闲置也占用了大量的场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梯井防护结构。

2、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梯井防护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电梯井防护结构,包括两组支撑立柱,两组所述支撑立柱的顶部均设有第一连接立柱,两组所述第一连接立柱的顶部均设有第二连接立柱,两组所述第一连接立柱之间固定连接有三组支撑杆,三组所述支撑杆的上下两侧分别通过三组拉伸机构连接有防护横杆和两组防护套筒;

4、所述拉伸机构包括第一拉伸柱,所述第一拉伸柱设于支撑杆与防护横杆之间,所述第一拉伸柱通过转动轴连接有第二拉伸柱,所述第一拉伸柱和第二拉伸柱均通过滑动块与支撑杆和防护横杆进行连接。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建筑施工完后,通过拉伸机构将防护横杆和防护套筒收回两组第一连接立柱之间,取消固定柱对支撑立柱、第一连接立柱以及第二连接立柱的固定,在将两组支撑立柱和两组第二连接立柱分别通过铰链座折叠至防护横杆的上方,在将限位杆收入防护套筒的内侧,将防护结构折叠成一个长方形,便于使用者对防护结构进行搬运和输送,在闲置时也便于收纳。

6、可选的,所述第一拉伸柱和第二拉伸柱与若干个滑动块的连接方式分别为转动连接,若干个所述滑动块与第一拉伸柱和第二拉伸柱的连接方式分别为转动连接。

7、可选的,所述第一拉伸柱与第二拉伸柱通过转动轴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拉伸柱与第二拉伸柱呈交叉式结构设计。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拉伸机构的设计,可以调节两组防护横杆之间的距离,在使用时将两组防护横杆展开,使得对电梯井口起到防护作用,在使用完后将两组防护横杆收缩,便于使用者进行收纳或携带。

9、可选的,所述防护套筒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两组所述防护套筒与两组限位杆的内部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设有限位件。

10、可选的,两组所述限位杆的内部结构大小分别与两组防护套筒的内部结构大小呈相对应设置,所述限位件与限位槽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护横杆和防护套筒的设计,便于调节防护套筒与防护横杆之间的长度,即可调节防护栏的整体长度,提高了防护栏的适应性。

12、可选的,所述支撑立柱、第一连接立柱以及第二连接立柱连接处的正面均设有固定柱,所述第一连接立柱和第二连接立柱的正面且位于固定柱的外侧均套设有第一固定座,所述支撑立柱、第一连接立柱以及第二连接立柱之间均设有铰链座。

13、可选的,所述支撑立柱和第一连接立柱的正面且位于固定柱的外侧均设有第二固定座,所述固定柱的外侧且位于第一固定座的下方设置有侧挡板,所述固定柱的下方设有主挡板。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立柱、第一连接立柱以及第二连接立柱的设计,使支撑立柱、第一连接立柱以及第二连接立柱可以配合拉伸机构的使用,便于对防护栏的大小进行调节,提高了使用效果。

15、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在建筑施工完后,通过拉伸机构将防护横杆和防护套筒收回两组第一连接立柱之间,取消固定柱对支撑立柱、第一连接立柱以及第二连接立柱的固定,在将两组支撑立柱和两组第二连接立柱分别通过铰链座折叠至防护横杆的上方,在将限位杆收入防护套筒的内侧,将防护结构折叠成一个长方形,便于使用者对防护结构进行搬运和输送,在闲置时也便于收纳。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井防护结构,包括两组支撑立柱(1),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支撑立柱(1)的顶部均设有第一连接立柱(2),两组所述第一连接立柱(2)的顶部均设有第二连接立柱(3),两组所述第一连接立柱(2)之间固定连接有三组支撑杆(4),三组所述支撑杆(4)的上下两侧分别通过三组拉伸机构(5)连接有防护横杆(6)和两组防护套筒(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伸柱(501)和第二拉伸柱(503)与若干个滑动块(504)的连接方式分别为转动连接,所述滑动块(504)与防护横杆(6)和防护套筒(7)的连接方式分别为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伸柱(501)与第二拉伸柱(503)通过转动轴(502)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拉伸柱(501)与第二拉伸柱(503)呈交叉式结构设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横杆(6)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601),两组所述防护套筒(7)与两组限位杆(601)的内部均开设有限位槽(602),所述限位槽(602)的内部设有限位件(6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限位杆(601)的内部结构大小分别与两组防护套筒(7)的内部结构大小呈相对应设置,所述限位件(603)与限位槽(602)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柱(1)、第一连接立柱(2)以及第二连接立柱(3)连接处的正面均设有固定柱(101),所述第一连接立柱(2)和第二连接立柱(3)的正面且位于固定柱(101)的外侧均套设有第一固定座(102),所述支撑立柱(1)、第一连接立柱(2)以及第二连接立柱(3)之间均设有铰链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柱(1)和第一连接立柱(2)的正面且位于固定柱(101)的外侧均设有第二固定座(103),所述固定柱(101)的外侧且位于第一固定座(102)的下方设置有侧挡板(104),所述固定柱(101)的下方设有主挡板(105)。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井防护结构,包括两组支撑立柱(1),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支撑立柱(1)的顶部均设有第一连接立柱(2),两组所述第一连接立柱(2)的顶部均设有第二连接立柱(3),两组所述第一连接立柱(2)之间固定连接有三组支撑杆(4),三组所述支撑杆(4)的上下两侧分别通过三组拉伸机构(5)连接有防护横杆(6)和两组防护套筒(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伸柱(501)和第二拉伸柱(503)与若干个滑动块(504)的连接方式分别为转动连接,所述滑动块(504)与防护横杆(6)和防护套筒(7)的连接方式分别为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伸柱(501)与第二拉伸柱(503)通过转动轴(502)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拉伸柱(501)与第二拉伸柱(503)呈交叉式结构设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横杆(6)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601),两组所述防护套筒(7)与两组限位杆(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光圣张晨郑宗阳张磊阮发贵顾伦星秦贤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