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侯国文专利>正文

新型浮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71345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浮针,包括固定为一体的金属针和针柄,柔性的留置软套管和固定在留置软套管末端的套管座,留置软套管及套管座一起套装于所述金属针上,所述金属针为管状,在该管状金属针内套装有一芯针,所述芯针一端固定在手柄中,手柄与所述针柄匹配活动安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新型浮针,将原来的金属针芯设计为管状,同时在其中套装有芯针,芯针的长度稍大于管状金属针的长度,在刺入过程作中由于芯针表面积小并圆滑,不会带来疼痛感。芯针还配有手柄便于卸下,不影响正常的治疗,使用方便,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用性强,成本较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非常利于推广实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设计一种针刺于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用于治疗局部疼痛的浮针,特别是 涉及一种能减少疼痛操作方便的新型浮针。二、
技术介绍
治疗软组织疼痛有多种方法,皮下浮针治疗就是其中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皮下 浮针是一种侵入性的物理治疗方案,以局部病症为基础,主要是进入浅筋膜层,施术前要常 规消毒,进针时,针芯与皮肤呈15。 25。角刺入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然后放倒针芯,以进 针点为支点,手握针座,左右摇摆,使针体作扇形运动。扫散动作运动时间在2-3分钟,直到 病人的疼痛完全消失或不再减轻为止。扫散完毕,抽出针芯,再将胶布贴附于针座,以固定 留于皮下的软套管。皮下浮针疗法必须使用浮针,目前,皮下浮针是复式结构,由金属针和柔性的留置 软套管套装组成,金属针末端固定有针柄,针柄便于操作,柔性的留置软套管末端设有套管 座,例如专利号为200720090586.0的“新型浮针”技术专利。通过进一步改进的专利 号为200810155285.0的“新型浮针”专利技术专利,将套管座与针柄之间设置可伸出并卡接固 定结构,能保证在扫散运动中金属针不会自动伸出柔性的留置软管,从而保护皮下器官。然 而,刺针时需要考虑金属针与皮肤呈一定角度切向刺入皮下结缔组织,所以需要将针尖设 计为斜面形状,以上两专利的金属针(或称针芯)均为实心,金属针较粗,刺入过程会带来 疼痛感,给治疗带来一定障碍。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设计一种操作方便并尽量减少疼痛的新 型浮针。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浮针,包括固定为一体的金属针和针柄,柔性的留置软套管和固定在留 置软套管末端的套管座,留置软套管及套管座一起套装于所述金属针上,所述金属针为管 状,在该管状金属针内套装有一芯针,所述芯针一端固定在手柄中,手柄与所述针柄匹配活 动安装。所述芯针在安装于管状金属针内侧之后,芯针的前端超出管状金属针0. 5 2mm。在针柄前端设有安装孔或者外套管,套管座套装于该安装孔或者外套管内。所述套管座上设有滑键,在针柄的安装孔内设有滑槽,所述滑键与滑槽匹配安装, 当套管座向外被拉出针柄安装孔或外套管一端距离后,旋转套管座使滑键与滑槽脱离。在所述针柄安装孔或者外套管端面上还设有定位槽,套管座旋转使其滑键匹配安 装于定位槽内。在套管座上设有张紧销,当套管座向外被拉出针柄安装孔或者外套管一端距离 后,该张紧销自动张开到安装孔外侧。3在所述针柄的侧面还设有小浮点。所述针柄和横截面呈近似正方形或长方形结构。在所述套管座末端还匹配安装有防污染盖帽。手柄与针柄之间螺纹安装,或者手柄与针柄套装的接触面为粗糙面、摩擦安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新型浮针,将原来的金属针芯设计为管状,同时在其中套装有芯 针,芯针的长度稍大于管状金属针的长度,在刺入过程作中由于芯针表面积小并圆滑,不会 带来疼痛感。芯针还配有手柄便于卸下,不影响正常的治疗,使用方便。2、本技术的新型浮针,柔性留置软管末端设有套管座,套管座与针柄之间通 过有相应的固定方式,当套管座退出针柄一端距离后仍能固定,退出一定距离后使金属针 缩进柔性的留置软套管之内,从而保证扫散运动时针尖不会伸出软套管,保护皮下器官不 被划伤。3、本技术的新型浮针,将针柄设计为近似长方体结构,有利于操作,操作时不 会滚动,同时在针柄一侧,例如上侧面设有浮点,便于标示针尖的斜向方向,操作更容易。4、本技术的新型浮针,在柔性的留置软套管末端设有防污染盖帽,能有效防 止外部污物进入软管,从而达到减少感染的目的。5、本技术的新型浮针,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用性强,成本较低,具有良好的 经济效益,非常利于推广实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新型浮针外观;图2是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1——图2-7分别是图2的部件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_1是芯针及手柄结构示 意图;图2-2是管状的金属针和针柄结构示意图;图2-3是图2-2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4是图2-2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5是图2-2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6是图2的柔性留置软套管及套管座结构示意图;图2-7是图2-6的C-C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1是本技术的另一种新型浮针结构示意图;图3-2是图3-1的柔性留置软套管部分拉伸状态示意图。五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2-7,图中,编号2为管状金属针,1为固定在管状金属针末端的针柄,在本实施例中,该 针柄1为近似长方体结构。同时在该针柄1的上表面设有一定数量的浮点7。由于管状金 属针2与针柄1是固定关系,同时管状金属针2的前端为斜面结构,所以使用该浮点7就能 很容易地辨别针管前端斜向位置。标号4为柔性留置软套管,在本实施例中,在该软套管4后段固定有套管座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套管座3与针柄1之间有一 定的配合关系,在针柄前端设有安装孔10,同时在该安装孔10内中部位置设有轴向的滑槽 9,套管座3上设有相应的滑键8,滑键8数量与滑槽9数量一致,至少各一个。套管座3匹配 安装于该安装孔10后,其滑键8与滑槽9匹配安装,此时管状金属针2的前端超出软套管, 在需要扫散运动时,需要将套管座拉出安装孔10—定距离,即将滑键8脱离安装孔之外,此 时还可以同时在安装孔端面上设有定位槽11,图2-3显示了定位槽与滑槽之间相互垂直的 一种情况,依该情况需要将套管座3拉出安装孔后并旋转90°使滑键卡装于定位槽11内, 此时管状的金属针缩进于软套管之内,以便于扫散运动。在本技术中,增加了芯针6,同时在该芯针6的末端固定有手柄5。芯针从管 状金属针后侧插入,当芯针的手柄与针柄匹配固定后,芯针6的前端应伸出管状金属针一 小段距离d,其中0. 5mm彡d彡2mm,优选1mm,其次1. 5_。在所述套管座末端还匹配安装有防污染盖帽12。手柄5与针柄1之间的安装方式不应被限定,采用能使其固定的安装方式即可,例 如螺纹安装,或者手柄与针柄套装的接触面为粗糙面、摩擦安装。实施例二 参见图3-1、图3-2,内容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 的是套管座3与针柄1之间的配合安装关系略有不同,在套管座3上设有张紧销14,当套 管座3向外被拉出针柄外套管13 —端距离后,该张紧销14自动张开到安装孔外侧。实施例三附图未画,内容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的是本 实施例并不限于将套管座与针柄之间的固定关系,采用普通的套装关系即可。权利要求一种新型浮针,包括固定为一体的金属针和针柄,柔性的留置软套管和固定在留置软套管末端的套管座,留置软套管及套管座一起套装于所述金属针上,其特征是所述金属针为管状,在该管状金属针内套装有一芯针,所述芯针一端固定在手柄中,手柄与所述针柄匹配活动安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浮针,其特征是所述芯针在安装于管状金属针内侧之 后,芯针的前端超出管状金属针0. 5 2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浮针,其特征是在针柄前端设有安装孔或者外套管,套 管座套装于该安装孔或者外套管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浮针,其特征是所述套管座上设有滑键,在针柄的安装 孔内设有滑槽,所述滑键与滑槽匹配安装,当套管座向外被拉出针柄安装孔或外套管一端 距离后,旋转套管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浮针,包括固定为一体的金属针和针柄,柔性的留置软套管和固定在留置软套管末端的套管座,留置软套管及套管座一起套装于所述金属针上,其特征是:所述金属针为管状,在该管状金属针内套装有一芯针,所述芯针一端固定在手柄中,手柄与所述针柄匹配活动安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国文侯涛
申请(专利权)人:侯国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