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用于操作热交换器组件的方法技术_技高网

用于操作热交换器组件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711844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2 1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操作热交换器组件的方法,热交换器组件包括具有连接到流体管线的第一连接件的第一分配器、具有连接到流体管线的第二连接件的第二分配器、至少一个第一偏转分配器以及多个管路,第一、第二分配器布置在热交换器组件的一个端部处,偏转分配器布置在相对的端部处,多个管路从一个端部延伸到相对的端部。取决于环境参数,热交换器组件以不同运行模式交替运行,包括再冷却模式、排空模式、填充模式和待机模式。在排空模式中,流体通过重力从所有管路中流出进入第一、第二分配器,在每种情况下经由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从第一、第二分配器流入流体管线;在填充模式中,流体抵抗重力从第一、第二分配器流出进入所有管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操作具有至少一个多通路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组件的方法,该热交换器组件包括第一分配器和第二分配器以及至少一个第一偏转分配器和多个管路,每个分配器具有用于连接到流体管线的连接件,流体(特别是水)可以流过穿过管路。


技术介绍

1、具有至少一个多通路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组件可以用作例如冷却系统中的再冷却器,以用于冷却用作冷却系统中的热传递介质的流体。再冷却器通常放置在待冷却装置的外部,例如建筑物的外部。如果使用水作为热传递介质,因此,在安装再冷却器的位置处出现结霜的情况下,存在热传递介质冻结的风险。

2、因此,从现有技术中已知具有热交换器组件的冷却系统,该热交换器组件允许再冷却器在防冻模式下被排空。例如,从wo2018/184908a1中已知使用循环水作为热传递介质的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包含再冷却器和水箱,其中再冷却器包括在第一端部区域处的入口收集器和出口收集器以及具有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的偏转收集器,该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相对于彼此在其与第一端部区域相对的第二端部区域处布置成v形。偏转收集器的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经由布置在其上端部处的连接分支彼此连接,其中,通风开口被布置在连接分支中。在流动方向上上升的第一管线布置在入口收集器与偏转收集器的第一分支之间延伸,并且在流动方向上下降的第二管线布置在偏转收集器的第二分支与出口收集器之间延伸。非增压水箱在入口收集器处连接至入口并且在出口收集器处连接至出口,使得储存在水箱中的冷却水可在闭合回路中被引导通过再冷却器。为了通风,水箱经由通风管线连接至再冷却器,该通风管线流入到偏转收集器的连接分支上的通风开口中。由此形成的再冷却器具有串联连接的两个单通路寄存器,单通路寄存器具有第一管组件和第二管组件,该第一管组件形成为将入口收集器连接至偏转收集器并形成第一单通路寄存器的供应管线,第二管组件形成第二单通路寄存器,第二单通路寄存器在偏转收集器与出口收集器之间运行,以将偏转收集器连接到出口收集器。在再冷却模式中,传导通过管线布置的水通过与吸入的环境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为此目的,储存在水箱中的冷却水借助于循环泵被引导通过再冷却器。如果存在结霜的风险,为了排空再冷却器,该已知的冷却系统规定关闭循环泵。当循环泵关闭时,由于偏转收集器的恒定通风与两个单通路寄存器的两个管线布置的梯度结合,再冷却器自动排空。

3、然而,具有一个或更多个串联连接的单通路寄存器(单通路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组件与其中冷却介质经过热交换器若干次的多通路系统相比具有更低的冷却效率。因此,经常使用具有多通路寄存器的热交换器组件来提高冷却效率并且增加冷却能力。如果要实现在100kw与1500kw之间的冷却能力,这是特别必要的。

4、例如,从wo 90/15299-a中已知一种具有双通路寄存器的冷却组件。其中用作热传递介质的冷却水流动通过冷却系统的热交换器两次(2通路热交换器)。为此目的,提供了一种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具有布置在热交换器一个端部处的入口收集器以及布置在相对的端部处的出口收集器以及偏转收集器,其中,形成为供应管线的管路在入口收集器与偏转收集器之间延伸,并且形成为再循环管线的管路在偏转收集器与出口收集器之间延伸。在再冷却模式中,冷却水首先在第一通路中被传导通过供应管线并且在第二通路中被传导通过再循环管线。当冷却水通过2通路热交换器的管路时,与由风扇吸入并通过2通路热交换器传导的环境空气的空气流进行热交换,以便冷却冷却水。

5、当在遭受结霜的区域中使用多通路热交换器时,存在以下风险:多通路热交换器不能足够快或完全被排空以防止热传递介质(尤其是冷却水)冻结。特别是当位于多通路热交换器中的热传递介质的温度由于环境温度的快速降低或对热交换器的强风影响而非常快地下降时,甚至当使用多通路热交换器时,必须确保热交换器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段内被完全排空以便防止热传递介质冻结。然而,由于热传递介质多次流过的长管路以及热传递介质通过多通路热交换器的管路的所得长传输路径,所以多通路热交换器的快速排空是困难的。(供应管线和再循环管线的)管路的长度可以在3m与15m之间。出于相同的原因,一旦已经经过结霜的风险,当恢复再冷却模式时快速再填充多通路热交换器也是困难的。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操作具有至少一个多通路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器组件的方法,该热交换器组件具有尽可能高的效率的高冷却能力并且当存在结霜风险时可以尽可能快且能够使热交换器完全地排空,并且该热交换器组件在结霜风险已经结束之后尽可能快地利用热传递介质再填充热交换器以用于再冷却模式的恢复。

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被操作的热交换器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多通路热交换器,特别是2通路热交换器或4通路热交换器以及至少一个第一偏转分配器和多个管路,其中该热交换器或每个热交换器包括第一分配器和第二分配器,每个分配器具有用于连接至流体管线的连接件,流体(特别是用作热传递介质的水)可以流动通过管路。在此,第一分配器和第二分配器布置在热交换器组件的一个端部处,第一偏转分配器布置在热交换器组件的相对的端部处,而且管路从一个端部延伸到相对的端部,以便将第一分配器和第二分配器连接到偏转分配器中的一个偏转分配器。在此,第一连接件布置在第一分配器的最低点处或至少接近第一分配器的最低点,第二连接件布置在第二分配器的最低点处或至少接近第二分配器的最低点。此外,第三连接件在第二分配器的最高点处或至少接近第二分配器的最高点处布置在第二分配器上。

3、当提及分配器的最高点时,所意指的是对应的分配器的大地测量学上的最高点。在提及最低点时,所意指的是在各自情况下对应的装置(分配器)的大地测量学上的最低点,特别是指相对于竖直方向所见的最低点。这还包括至少在大地测量学上的最高点或大地测量学上的最低点附近的点。

4、通过操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组件,可以实现使用用作热传递介质的流体快速排空和快速填充多通路热交换器,由此在排空模式中存在结霜风险的情况下,由于管路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流体通过重力同时从所有管路流出到第一分配器和第二分配器以及第三偏转分配器中,并且在每种情况下经由布置在第一分配器和第二分配器以及第三偏转分配器的最低点处的连接件(第一或第二连接件)从那里流出到连接至连接件的流体管线中。以相应的方式,流体在填充模式下克服重力从第一分配器和第二分配器同时非常快速地引入到多通路热交换器的所有管路中。这显著减少了排空或填充热交换器时的排空时间或填充时间,由于在热交换器组件的再冷却模式期间流体不根据流动路径被引入到多通路热交换器中,但可同时经由第一分配器和第二分配器流入或流出多通路热交换器的所有管路。

5、通过管路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度的辅助,流体在排空模式中快速流出多通路热交换器的管路。便利地彼此平行的管路优选地包括与水平方向成0.5°与5°之间的角度,更优选2°与4°之间的角度,特别是3°。

6、例如,多通路热交换器可以是2通路热交换器,其中,流体通过热交换器的管路流动两次并且由此与冷却空气热交换,冷却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操作热交换器组件的方法,所述热交换器组件具有至少一个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组件包括第一分配器(1)、第二分配器(2)、至少一个第一偏转分配器(4)以及多个管路(5),所述第一分配器具有用于连接至流体管线(9)的第一连接件(1a),所述第二分配器(2)具有用于连接到流体管线(9)的第二连接件(2a),流体能够从多个所述管路(5)中流动通过,其中所述第一分配器(1)和所述第二分配器(2)被布置在所述热交换器组件的一个端部(A)处并且所述第一偏转分配器(4)被布置在相对的端部(B)处,并且所述管线(5)从所述一个端部(A)延伸至所述相对的端部(B)处,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a)被布置在所述第一分配器(1)的最低点处或至少接近所述第一分配器(1)的最低点,并且所述第二连接件(2a)被布置在所述第二分配器(2)的最低点处或至少接近所述第二分配器(2)的最低点,并且取决于第一环境参数,所述热交换器组件以不同的运行模式交替地运行,包括再冷却模式、排空模式、填充模式和待机模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空模式中,所述流体通过重力从所有所述管路(5)流出而进入到所述第一分配器(1)和所述第二分配器(2)中并且在每种情况下经由所述第一连接件(1a)和所述第二连接件(2a)从所述第一分配器和所述第二分配器流入到流体管线(9)中,并且,在所述填充模式中,所述流体抵抗重力从所述第一分配器(1)和所述第二分配器(2)流出并且流入到所有所述管路(5)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分配器(1)上和/或在所述第二分配器(2)上,第三连接件(3)布置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分配器(1)或所述二分配器(2)的最高点处或至少接近所述第一分配器(1)或所述二分配器(2)的最高点,并且,至少一个通风开口(10)被布置在所述第一偏转分配器(4)的最高点处或至少接近所述第一偏转分配器(4)的最高点以用于与环境进行压力平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处于所述再冷却模式中的所述流体在所述第一分配器(1)的最低点处或至少接近所述第一分配器(1)的最低点处经由所述第一连接件(1a)被引入到所述热交换器组件中,并且在所述第二分配器(2)的最高点处或至少接近所述第二分配器(2)的最高点经由所述第三连接件(3)被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空模式之后,在待机状态下运行所述热交换器组件,在所述排空模式中,所述管路(5)至少基本是空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组件的所述运行模式的切换是通过致动所述热交换器组件的阀来执行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电气地控制所述阀来执行所述操作模式的切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环境参数以及流体在进入所述热交换器组件时的入口温度(Tin)借助于传感器检测并且作为测量值被传递至控制装置,并且,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检测到的所述测量值来计算所述流体离开所述热交换器组件时的出口温度(Tout)。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只要计算的出口温度(Tout)大于或等于预定极限值(Tmin),所述控制装置就以再冷却模式运行所述热交换器组件,并且当计算的出口温度(Tout)低于所述预定极限值(Tmin)时,所述控制装置将所述热交换器组件切换至排空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计算的出口温度(Tout)大于或等于预定极限值(Tmin),所述控制装置将所述热交换器组件从待机模式切换到填充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极限值(Tmin)大于0℃。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极限值(Tmin)是根据所述热交换器组件的热容量来确定的。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组件包括多个热交换器,所述多个热交换器各自由所述控制装置控制并且可以在不同的运行模式中彼此独立地运行,其中,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检测到的环境参数和/或检测到的流体的入口温度(Tin)来控制在再冷却模式下运行的热交换器的数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单位时间传导通过所述热交换器组件的流体体积保持相同,而不管在再冷却模式下运行的所述多个热交换器的数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极限值(Tmin)在1℃至7℃的范围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极限值(Tmin)是根据尺寸、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操作热交换器组件的方法,所述热交换器组件具有至少一个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组件包括第一分配器(1)、第二分配器(2)、至少一个第一偏转分配器(4)以及多个管路(5),所述第一分配器具有用于连接至流体管线(9)的第一连接件(1a),所述第二分配器(2)具有用于连接到流体管线(9)的第二连接件(2a),流体能够从多个所述管路(5)中流动通过,其中所述第一分配器(1)和所述第二分配器(2)被布置在所述热交换器组件的一个端部(a)处并且所述第一偏转分配器(4)被布置在相对的端部(b)处,并且所述管线(5)从所述一个端部(a)延伸至所述相对的端部(b)处,并且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a)被布置在所述第一分配器(1)的最低点处或至少接近所述第一分配器(1)的最低点,并且所述第二连接件(2a)被布置在所述第二分配器(2)的最低点处或至少接近所述第二分配器(2)的最低点,并且取决于第一环境参数,所述热交换器组件以不同的运行模式交替地运行,包括再冷却模式、排空模式、填充模式和待机模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空模式中,所述流体通过重力从所有所述管路(5)流出而进入到所述第一分配器(1)和所述第二分配器(2)中并且在每种情况下经由所述第一连接件(1a)和所述第二连接件(2a)从所述第一分配器和所述第二分配器流入到流体管线(9)中,并且,在所述填充模式中,所述流体抵抗重力从所述第一分配器(1)和所述第二分配器(2)流出并且流入到所有所述管路(5)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分配器(1)上和/或在所述第二分配器(2)上,第三连接件(3)布置在对应的所述第一分配器(1)或所述二分配器(2)的最高点处或至少接近所述第一分配器(1)或所述二分配器(2)的最高点,并且,至少一个通风开口(10)被布置在所述第一偏转分配器(4)的最高点处或至少接近所述第一偏转分配器(4)的最高点以用于与环境进行压力平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处于所述再冷却模式中的所述流体在所述第一分配器(1)的最低点处或至少接近所述第一分配器(1)的最低点处经由所述第一连接件(1a)被引入到所述热交换器组件中,并且在所述第二分配器(2)的最高点处或至少接近所述第二分配器(2)的最高点经由所述第三连接件(3)被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空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尔弗雷德·埃尔哈德汉斯约尔格·布伦特罗普
申请(专利权)人:昆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