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紧邻既有道路的路基开挖中预留岩墙爆破拆除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紧邻既有道路的路基开挖中预留岩墙爆破拆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70032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2 1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紧邻既有道路的路基开挖中预留岩墙爆破拆除方法,涉及爆破拆除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爆破手段会造成飞石、坍塌、滚石等危及行车安全、中断道路交通、破坏路面与周边建(构)筑物的问题,提出以下技术方案:S1、在岩墙断面的中下部钻凿水平深孔作为炮孔;S2、在水平深孔内设置间隔装药结构,布置导爆索串联间隔药卷;S3、使用毫秒延时逐排起爆网路;S4、在岩墙内侧爆破出一个三角形区域;S5、岩墙的重心偏移,使得岩墙在重力产生的倾覆力矩作用下转动倒塌破坏。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对预留岩墙进行有效地爆破拆除,同时确保了既有道路的行车安全以及路面与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也可以加快施工进度,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爆破拆除,具体涉及一种紧邻既有道路的路基开挖中预留岩墙爆破拆除方法


技术介绍

1、西部山区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下方紧邻既有道路的高陡半路堑开挖越来越多,且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多采用深孔台阶爆破。若按照常规的爆破方法,布置在靠近既有道路位置的炮孔爆破时由于坡面不平整且坡面岩体受风化影响使得炮孔装药段长度范围内不同位置受到岩体的抵抗作用不一样,极易将爆渣挤出而推向道路或坡面岩体受到爆破作用而出现滚石,从而危及行车安全、中断道路交通、破坏路面与周边建(构)筑物等,将造成一定的损失。

2、因而,从保证安全出发,路基开挖过程中靠近既有道路一侧应采用预留岩墙的控制爆破技术。最后预留岩墙的爆破拆除技术较为关键,常规的爆破拆除技术是采用从岩墙顶面竖向钻孔,向路基内侧爆破的方法。若采用浅孔爆破则飞石较多且进度缓慢,若采用深孔爆破则不利于钻孔作业的安全且药量控制不合理极易产生飞石及坍塌。由此可见,采用常规的竖向钻孔爆破技术拆除预留岩墙将极大影响环境安全以及施工进度。

3、鉴于上述问题,有必要开发一种新的技术,可以在紧邻既有道路的情况下高效、安全、低成本地进行岩墙拆除。这种技术的动机在于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减少对交通的干扰,并增加安全性。

4、新技术应该具备:一是可以确保既有道路的行车安全以及路面与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二是可以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效率;三是可以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将为路基开挖施工人员提供更好的工具,以应对现有技术所带来的挑战。

5、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道路建设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路基开挖又是道路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改进开挖效率、降低成本和提高安全性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开发一种紧邻道路的岩墙拆除技术对于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可行性至关重要。

6、当前的
技术介绍
部分强调了传统岩墙拆除方法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阻碍了高效、安全和经济的路基开挖施工。专利技术的动机是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提供一种创新的技术来解决紧邻道路的岩墙拆除任务,以促进交通基础设施施工方法的持续改进和推广应用的可持续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紧邻既有道路的路基开挖中预留岩墙爆破拆除方法,以解决现有爆破手段会造成飞石、坍塌、滚石等危及行车安全、中断道路交通、破坏路面与周边建(构)筑物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紧邻既有道路的路基开挖中预留岩墙爆破拆除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4、s1、由于预留岩墙的形状为梯形,且主爆区的爆破使得岩墙顶部岩体部分破碎,岩墙顶部的宽度变小,同时岩墙高度较高,为确保施工作业安全以及岩墙顺利拆除,采用水平深孔定向坍塌爆破拆除技术,即在岩墙断面的中下部钻凿水平深孔作为炮孔;

5、s2、在水平深孔内设置间隔装药结构,布置导爆索串联间隔药卷;

6、s3、使用毫秒延时逐排起爆网路;

7、s4、在岩墙内侧爆破出一个三角形区域;

8、s5、岩墙的重心偏移,使得岩墙在重力产生的倾覆力矩作用下转动倒塌破坏。

9、进一步地,步骤s1中炮孔的布置方式如下:

10、通常预留岩墙的长度kl较长,因此,采用分段爆破拆除;根据岩墙底部尺寸,布置两排水平深孔,内侧一排深孔设置上下两个炮孔,外侧一排深孔设置一个炮孔,其中,孔网参数为炮孔直径d=90mm,炮孔深度pkl=6.0-10.0m,炮孔间距a1=2.5-3.0m,内侧一排炮孔的最下部炮孔与岩墙底部的距离d1=0.5m,外侧一排炮孔的最下部炮孔与岩墙底部的距离d2=1.0m,炮孔排距b1=1.5-1.8m,内侧一排炮孔距岩墙底部内边缘距离w1=2.0-2.5m。

11、进一步地,步骤s2中的装药结构方式如下:

12、为控制爆破飞石以及达到理想的爆破效果,预留岩墙水平炮孔的装药结构采用分段间隔装药,选用2#岩石乳化炸药,药卷直径70mm,平均炸药单耗按照ρ=0.85kg/m3设计,间隔装药段长度yl=40cm,相当于一条直径70mm药卷的长度,间隔堵塞段长度dl=40cm,装药直至距离孔口2.0m处,并进行有效的孔口堵塞,所有间隔药卷采用导爆索串联。

13、进一步地,步骤s3中的起爆网路布置如下:

14、预留岩墙布置的两排炮孔采用毫秒延时逐排起爆,每个炮孔内采用一发数码电子雷管且雷管应插入炸药内,内侧一排炮孔上下两个炮孔的导爆索采用t型连接,外侧一排炮孔相对于内侧一排炮孔延时100-200ms起爆。

15、进一步地,预留岩墙的上部宽度yb=2.0-2.5m,下部宽度ybx=6.0-6.5m,高度kh根据自然边坡的地形确定,通常为一级台阶高度,kh=10.0m。

16、进一步地,预留岩墙的上部宽度yb=2.2m,下部宽度ybx=6.2m。

17、进一步地,预留岩墙的上部宽度yb=2.4m,下部宽度ybx=6.3m。

18、进一步地,炮孔深度pkl=10.0m,炮孔间距a1=3.0m,炮孔排距b1=1.8m。

19、进一步地,炮孔深度pkl=6.0m,炮孔间距a1=2.5m,炮孔排距b1=1.5m。

20、进一步地,炮孔深度pkl=7.0m,炮孔间距a1=2.7m,炮孔排距b1=1.6m。

21、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1、本专利技术把建筑物定向拆除爆破理念应用于岩墙爆破中,即在岩墙内侧爆破出一个三角形区域,利用重力产生的倾覆力矩作用下转动倒塌破坏,可以利用较少的爆破能量破碎较大体积的岩体,施工速度快,经济性高。

23、2、本专利技术采用水平深孔定向坍塌爆破技术代替以往的竖向浅孔分层剥落爆破技术,确保了钻孔、装药等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同时减少了钻孔、装药等施工环节的工作量,提高了施工效率。

24、3、本专利技术采用分段间隔装药结构和毫秒延时逐排起爆网路,控制了单段起爆药量以及实现了能量均匀分布,有效控制了爆破飞石和滚石,确保了既有道路的行车安全以及路面与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紧邻既有道路的路基开挖中预留岩墙爆破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邻既有道路的路基开挖中预留岩墙爆破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炮孔的布置方式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邻既有道路的路基开挖中预留岩墙爆破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的装药结构方式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邻既有道路的路基开挖中预留岩墙爆破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的起爆网路布置如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紧邻既有道路的路基开挖中预留岩墙爆破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预留岩墙的上部宽度为2.0-2.5m,下部宽度为6.0-6.5m,高度为10.0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紧邻既有道路的路基开挖中预留岩墙爆破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预留岩墙的上部宽度为2.2m,下部宽度为6.2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紧邻既有道路的路基开挖中预留岩墙爆破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预留岩墙的上部宽度为2.4m,下部宽度为6.3m。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邻既有道路的路基开挖中预留岩墙爆破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炮孔深度为10.0m,炮孔间距为3.0m,炮孔排距为1.8m。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邻既有道路的路基开挖中预留岩墙爆破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炮孔深度为6.0m,炮孔间距为2.5m,炮孔排距为1.5m。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邻既有道路的路基开挖中预留岩墙爆破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炮孔深度为7.0m,炮孔间距为2.7m,炮孔排距为1.6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紧邻既有道路的路基开挖中预留岩墙爆破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邻既有道路的路基开挖中预留岩墙爆破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炮孔的布置方式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邻既有道路的路基开挖中预留岩墙爆破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的装药结构方式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邻既有道路的路基开挖中预留岩墙爆破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的起爆网路布置如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紧邻既有道路的路基开挖中预留岩墙爆破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预留岩墙的上部宽度为2.0-2.5m,下部宽度为6.0-6.5m,高度为10.0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紧邻既有道路的路基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强张继春潘境盛张敏陈继彬邓娜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工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