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屋面光伏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屋面光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700181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2 1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屋面光伏系统,包括:金属瓦,所述金属瓦设有多块,多块所述金属瓦沿长度方向依次连接形成屋顶面单元,各所述金属瓦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弯折面及第二弯折面,所述第一弯折面的中部凹陷形成第一弯槽,所述第二弯折面的中部凹陷形成第二弯槽,各相邻的两金属瓦通过所述第一弯折面及第二弯折面相互连接且连接处的第一弯槽与第二弯槽组合成通风槽,所述通风槽的底侧设有通风孔;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通过支撑夹具固定设置在所述屋顶面单元的上方。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通风孔可以使光伏组件与屋顶面单元之间的空隙与室内连通,以加速空气流通达到散热的效果,提高光伏组件发电效率且降低运维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特别涉及一种屋面光伏系统


技术介绍

1、目前,光伏发电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许多建筑的屋顶铺设了光伏板发电,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建筑屋顶上铺设光伏板也逐渐暴露了以下问题:通常建筑屋顶与光伏板之间夹层空间狭小,空气不对流,到了夏秋季节,气温温度高,高温下会降低光伏板发电效率,且容易导致光伏电池的热膨胀,进而导致光伏电池的损坏,增加光伏板的运维成本。

2、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屋面光伏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建筑屋顶与光伏板之间夹层空间狭小,空气不对流,高温下光伏板发电效率低、电池容易热膨胀、运维成本高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屋面光伏系统,包括:

4、金属瓦,所述金属瓦设有多块,多块所述金属瓦沿长度方向依次连接形成屋顶面单元,各所述金属瓦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弯折面及第二弯折面,所述第一弯折面的中部凹陷形成第一弯槽,所述第二弯折面的中部凹陷形成第二弯槽,各相邻的两金属瓦通过所述第一弯折面及第二弯折面相互连接且连接处的第一弯槽与第二弯槽组合成通风槽,所述通风槽的底侧设有通风孔;

5、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通过支撑夹具固定设置在所述屋顶面单元的上方。

6、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上述屋面光伏系统中,还包括:

7、檩条及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支座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支座间隔均匀的设置在所述檩条的顶侧,沿所述金属瓦的宽度方向,各所述金属瓦的底侧中部均向上凹陷形成与所述第一支座相适配的第一卡槽,各所述第一支座分别与各所述第一卡槽卡接,以支撑及固定所述屋顶面单元。

8、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上述屋面光伏系统中,还包括:

9、底座,所述底座设有多个且间隔均匀的分布在所述檩条的顶侧,各所述第一支座分别设置在各所述底座上,其中,所述底座上设有滑槽,所述第一支座的底端设置在所述滑槽内,且所述滑槽两端的开口处分别设有挡块。

10、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上述屋面光伏系统中,还包括:

11、第二支座,所述第二支座设有多个且间隔均匀的分布在所述檩条的顶侧,各所述第二支座的两侧分别设有支撑条,各个所述第二支座的顶侧分别设有第一卷边,所述第一弯折面的顶端设有第二卷边,所述第二弯折面的顶端设有第三卷边,各相邻的两金属瓦通过所述第二卷边与第三卷边卡接且卡接后形成直立锁缝结构,各所述第二支座分别设置在各所述通风槽内,且所述支撑条与所述通风槽的顶侧抵接,所述第三卷边与所述直立锁缝结构锁边连接,以支撑并连接各两相邻的所述金属瓦。

12、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支座包括l形底座及支撑片,所述l形底座固定设置在所述檩条的顶侧,且所述l形底座一侧设有卡口,所述支撑片的底端设有弯曲面,所述支撑片通过所述弯曲面与所述卡口卡接,且所述第一卷边形成于所述支撑片顶端,所述支撑条水平设置在所述l形底座的顶端。

13、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夹具设有多个,各所述支撑夹具的底端分别夹持在各所述直立锁缝结构上,所述光伏组件设有多块,各所述光伏组件分别设置在各两相邻的支撑夹具之间,并与所述屋顶面单元之间形成空隙。

14、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各所述支撑夹具的两侧分别设有三角支撑架,所述三角支撑架的顶侧为水平面,所述光伏组件的端部设置在所述三角支撑架的顶侧。

15、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上述屋面光伏系统中,还包括:

16、连接框架、两第一防水盖板及防风盖板;其中,所述连接框架设置在所述支撑夹具的顶侧,所述连接框架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防水盖板的顶端设有折边,两所述第一防水盖板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框架的两侧且所述折边与所述第二卡槽卡接,两所述第一防水盖板的底端分别连接至两相邻的所述光伏组件的顶侧,所述防风盖板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框架顶部,且所述防风盖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下垂面,两所述下垂面分别位于两所述第一防水盖板的上方。

17、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上述屋面光伏系统中,还包括:

18、连接夹具、固定块及第二防水盖板,所述连接夹具夹持在所述第一卡槽外侧,所述固定块设置在所述连接夹具顶侧,且所述固定块两侧均设有第三卡槽,所述第二防水盖板设置在所述固定块上且两侧边上分别设有钩边,所述钩边与所述第三卡槽卡接,所述第二防水盖板的两侧边分别靠近两相邻的光伏组件的端面,所述第二防水盖板的侧边与所述光伏组件的端面之间设有胶条以密封。

19、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防水盖板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光伏组件的水平高度,且所述胶条的顶面朝向所述第二防水盖板侧边倾斜。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2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屋面光伏系统,包括:

22、在本专利技术中,金属瓦的侧边凹陷形成有第一弯槽及第二弯槽,当两相邻的金属瓦连接后,第一弯槽与第二弯槽形成通风槽,且通风槽底侧开设通风孔,通过该通风孔可以将光伏组件与屋顶面单元之间的空隙与室内连通,通过该通风孔加速空气流通以达到散热的效果,从而提高光伏组件发电效率且降低运维成本;

23、同时,在光伏组件阻挡绝大部分雨水后,只有少量雨水会通过各连接处的缝隙钻入金属瓦上,通过将所述通风孔设置在通风槽的底侧,即通风孔位于第一弯槽的底侧及第二弯槽的底侧,可以防止雨水透过通风孔渗入室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屋面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屋面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屋面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屋面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座包括L形底座及支撑片,所述L形底座固定设置在所述檩条的顶侧,且所述L形底座一侧设有卡口,所述支撑片的底端设有弯曲面,所述支撑片通过所述弯曲面与所述卡口卡接,且所述第一卷边形成于所述支撑片顶端,所述支撑条水平设置在所述L形底座的顶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屋面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夹具设有多个,各所述支撑夹具的底端分别夹持在各所述直立锁缝结构上,所述光伏组件设有多块,各所述光伏组件分别设置在各两相邻的支撑夹具之间,并与所述屋顶面单元之间形成空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屋面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撑夹具的两侧分别设有三角支撑架,所述三角支撑架的顶侧为水平面,所述光伏组件的端部设置在所述三角支撑架的顶侧。

<p>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屋面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屋面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屋面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水盖板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光伏组件的水平高度,且所述胶条的顶面朝向所述第二防水盖板侧边倾斜。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面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屋面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屋面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屋面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座包括l形底座及支撑片,所述l形底座固定设置在所述檩条的顶侧,且所述l形底座一侧设有卡口,所述支撑片的底端设有弯曲面,所述支撑片通过所述弯曲面与所述卡口卡接,且所述第一卷边形成于所述支撑片顶端,所述支撑条水平设置在所述l形底座的顶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屋面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夹具设有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敏付汝高刘世林刘祖明邓泽榜方鸿昆黄高峰朱锡良陶媛李国飞尹学明邹斌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能晔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