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孟宪忠专利>正文

新型全水力自控一体化净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70006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新型全水力自控一体化净水装置,它包括反应室、沉淀室和过滤室,在本体内依次设置有填料室、沉淀室、反应室、过滤池,进水管设在本体的中部,通向反应室,在反应室内装有栅板,在沉淀室内设有斜管及斜管托架,其上有配水槽通向过滤室内,在沉淀室底部设有环型集污管,在滤料的下部设有滤板,底部有出水管,在外部设有反冲洗出水管,其通向本体外,过滤室在本体的末端,出水管设在距本体底部2米高度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优化设计,设备操作简单,各单元采用同时运行,互为备用,出水稳定,节能环保。(*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饮用水、工业用水和废水的净化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全水力 自控一体化净水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最流行的一体化净水器是水力循环斜管澄清室加泡沫滤珠,它有两个 缺点,一是不能实现能量梯次利用,无安全可靠的水力自控;二是难将滤料冲洗干净,冲洗 强度低,冲洗历时长,浪费大量净水。国内流行的水力净化设备未将反应、沉淀、过滤集成在 一个单元内,而把反应、沉淀和过滤分为两个部分,增加了功耗;只有单体的过滤设备,如虹 吸滤室和无阀滤室,且虹吸滤室反冲洗水头低,对滤料冲洗不干净。无阀滤室反冲洗水从高 到低变化,冲洗强度便逐渐减弱,更有大多数设备因“挟气运行”问题没有完全解决而运行 不可靠。有的用悬浮斜管澄清室与敝开式无阀滤室的结合体,未见高效混合器,反应效率 低,而使悬浮澄清室体积大,浪废材料,敝开式无阀滤室反冲洗时大量浪费原水,反冲强度 小,影响了出水量及出水效果,出水质量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效率高、性能稳 定、经济实用、能实现最大化节能减排的新型全水力自控一体化净水器,它将反应、沉淀、过 滤三个单元集合在一个装置内,在沉淀和过滤两个单元中实现自控排泥和冲洗。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新型全水力自控一体化净 水装置,它包括反应室、沉淀室和过滤室,其特征在于在本体内依次设置有填料室、沉淀室、 反应室、过滤池,进水管设在本体的中部,通向反应室,在反应室内装有栅板,在沉淀室内设 有斜管及斜管托架,其上有配水槽通向过滤室内,在沉淀室底部设有环型集污管,在滤料的 下部设有滤板,底部有出水管,在外部设有反冲洗出水管,其通向本体外,过滤室在本体的 末端,出水管设在距本体底部2米高度处。所述的反应室是污水与约剂高效反应的部分,沉淀室起着承接斜管沉泥与反应水 继续反应的悬浮层和沉泥作用,不干扰泥斗沉泥,过滤室利用重力原理设计而成多元组合 体,沉淀后上清液从特殊的进水分配槽下行,实行气水分离,有效解决了挟气运行问题,同 时多格滤室供应反冲洗水而取消了清水箱,使滤室实现了安全可靠,坚固耐用的水力自控 反冲洗,并可任意调整冲洗历时和冲洗强度。在反应室部分通过高效反射锥混合器利用设备的纵向高度结合管板勻速结合、分 离实现反应效率的最大化,在沉淀室部分实现自控排泥,过滤室多元组合,底部形成清水 室,可自供反冲水源并实现自控反冲洗。反应、沉淀、过滤(2m水头)一体化组合,使能量可 梯次利用,减少了系统功耗,有机合理的本体组合降低了钢材耗量,减小了占地面积,自控 反冲洗,反洗强度大,冲洗历时短,使用净水少,排放污水少。本技术与现有技术比较,结构紧凑,优化设计,将反应、沉淀、过滤三个处理单元巧妙而有机地组合在一台设备内,实现了水力自控,调试完成后,系统全自动运行,利用 最新微涡旋理论设计管板反应室,使水流在多层管与板之间穿行、收缩与放大,控制涡旋尺 度的适度演变,促进微絮体的有效碰撞,加速形成密实且易沉淀的絮凝体,大大缩短了反应 时间,有效克服了有清水箱无阀滤室室身高、水提升能耗高、不能直接与沉淀室配套、变水 头冲洗、冲洗时间长,不能调节冲洗时间、冲洗强度和挟气运行等缺点。设备操作简单,各单 元采用同时运行,互为备用,出水稳定,节能环保。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础,2、滤料,3、出水管,4、沉淀室,5、反应室,6、反冲洗出水管,7、进水 管,8、滤板,9、过滤室,10、排污管,11、配水槽,12、斜管及斜管架,13、本体,14、栅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 限定,凡在本技术的范围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属于本技术的 保护范围。如图所示,新型全水力自控一体化净水装置,它包括反应室5、沉淀室4和过滤室 9,本体13内依次设置有填料室、沉淀室4、反应室5、过滤室9,进水管7设在本体13的中 部,通向反应室5,在反应室5内装有栅板14,在沉淀室4内设有斜管及斜管托架12,其上有 配水槽11通向过滤室9内,在沉淀室4底部设有环型排污管10,在滤料2的下部设有滤板 8,底部有出水管3,在外部设有反冲洗出水管6,其通向本体13外,过滤室9在本体13的末 端,出水管3设在距本体13底部两米高度处。本技术结构紧凑,将反应、沉淀、过滤三 个处理单元巧妙而有机地组合在一台设备内,设备操作简单,各单元采用同时运行,互为备 用,出水稳定,节能环保。权利要求新型全水力自控一体化净水装置,它包括反应室、沉淀室和过滤室,其特征在于在本体内依次设置有填料室、沉淀室、反应室、过滤池,进水管设在本体的中部,通向反应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全水力自控一体化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室内 装有栅板,在沉淀室内设有斜管及斜管托架,其上有配水槽通向过滤室内,在沉淀室底部设 有环型集污管,在滤料的下部设有滤板,底部有出水管,在外部设有反冲洗出水管,其通向 本体外,过滤室在本体的末端。专利摘要新型全水力自控一体化净水装置,它包括反应室、沉淀室和过滤室,在本体内依次设置有填料室、沉淀室、反应室、过滤池,进水管设在本体的中部,通向反应室,在反应室内装有栅板,在沉淀室内设有斜管及斜管托架,其上有配水槽通向过滤室内,在沉淀室底部设有环型集污管,在滤料的下部设有滤板,底部有出水管,在外部设有反冲洗出水管,其通向本体外,过滤室在本体的末端,出水管设在距本体底部2米高度处。本技术结构紧凑,优化设计,设备操作简单,各单元采用同时运行,互为备用,出水稳定,节能环保。文档编号C02F9/02GK201746399SQ20102025031公开日2011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7日专利技术者孟宪忠 申请人:孟宪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宪忠
申请(专利权)人:孟宪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