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艳琼专利>正文

一种肢体康复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693896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8 20:2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肢体康复训练装置,涉及肢体康复技术领域,包括承重板,所述承重板的下方设置有移动机构,所述承重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方形板,所述方形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背靠,所述方形板的下方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方形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滑槽。本技术设计结构合理,它能通过传动机构自身的设计,传动机构能够将把手的转速传递到踏板上,使患者能够独自使用手臂来对腿部进行训练,同时传动机构能够进行换挡操作,能够使把手的转速与踏板的转速之间出现转速差,进而使患者便于控制腿部的训练强度,解决了看护人并不能对患者腿部的疼痛程度与训练力度的精准把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肢体康复,具体是一种肢体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1、一些患者在肢体内的神经、肌肉或骨骼受损后恢复期间,由于在治疗期间长时间卧床不动会造成肢体僵硬,需要对一些受损关节进行活动,进而使其到达活血化瘀与辅助康复的作用,当需要活动使需要借助一些康复训练装置,用于避免患者在活动期间对受损关节造成二次伤害。

2、目前对患者腿部进行康复训练是需要模拟出行走时腿部的控制,开始训练时并不能像直接像健康时期一样将身体的重量直接压在腿部,而是先适应走路时控制腿部的肌肉,进而确保腿部肌肉能够有效作出活血以及走路的控制,但目前的康复训练装置需要一名看护人进行辅助训练,刚开始进行腿部康复训练的患者由于伤口愈合后运动会产生疼痛,而看护人并不能对患者腿部的疼痛程度与训练力度的精准把控。

3、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肢体康复训练装置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肢体康复训练装置。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肢体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承重板,所述承重板的下方设置有移动机构,所述承重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方形板,所述方形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背靠,所述方形板的下方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支撑板一,所述支撑板一的外表面与方形板的外表面为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一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圆形板,所述圆形板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踏板,所述支撑板一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圆形板的外表面上,所述转杆在远离圆形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轮一,所述齿轮一的外表面啮合有皮带一,所述皮带一的内表面啮合有齿轮二,所述齿轮二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支撑板二,所述支撑板二的外表面与方形板的底面为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二的外表面啮合有皮带二,所述皮带二的内表面啮合有齿轮三,所述齿轮三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滑壁,所述滑壁的外表面与滑槽的外表面为滑动连接,所述滑壁的内侧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外表面与方形板的外表面为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在远离电机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板三,所述齿轮三的外表面啮合有皮带三,所述皮带三的内表面啮合有变档轮,所述变档轮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支撑板四,所述支撑板四的外表面与方形板的底面为固定连接,所述变档轮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外表面啮合有皮带四,所述皮带四的内表面啮合有齿轮四,所述齿轮四的外表面通过皮带五与齿轮五的外表面为相互啮合,所述齿轮五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方形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滑槽。

5、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转向轴,所述转向轴的顶端与承重板的底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向轴远离承重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轮架,所述轮架的内部安装有滚轮。

6、三)有益效果:

7、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肢体康复训练装置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8、一、本技术通过传动机构自身的设计,传动机构能够将把手的转速传递到踏板上,使患者能够独自使用手臂来对腿部进行训练,同时传动机构能够进行换挡操作,能够使把手的转速与踏板的转速之间出现转速差,进而使患者便于控制腿部的训练强度,解决了看护人并不能对患者腿部的疼痛程度与训练力度的精准把控的问题。

9、二、本技术通过转向轴、轮架和滚轮之间的配合,滚轮使该设备在移动的时候比较方便,同时转向轴使该设备在移动的时候便于改变方向,进而使该设备在使用的时候更加便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肢体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承重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1)的下方设置有移动机构(2),所述承重板(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3),所述支撑架(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方形板(4),所述方形板(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背靠(5),所述方形板(4)的下方设置有传动机构(6),所述传动机构(6)包括支撑板一(601),所述支撑板一(601)的外表面与方形板(4)的外表面为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一(601)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圆形板(602),所述圆形板(602)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踏板(603),所述支撑板一(60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杆(604),所述转杆(60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圆形板(602)的外表面上,所述转杆(604)在远离圆形板(6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轮一(605),所述齿轮一(605)的外表面啮合有皮带一(606),所述皮带一(606)的内表面啮合有齿轮二(607),所述齿轮二(607)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支撑板二(608),所述支撑板二(608)的外表面与方形板(4)的底面为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二(607)的外表面啮合有皮带二(609),所述皮带二(609)的内表面啮合有齿轮三(610),所述齿轮三(610)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滑壁(611),所述滑壁(611)的外表面与滑槽(7)的外表面为滑动连接,所述滑壁(611)的内侧螺纹连接有螺纹杆(612),所述螺纹杆(6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机(613),所述电机(613)的外表面与方形板(4)的外表面为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612)在远离电机(613)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板三(614),所述齿轮三(610)的外表面啮合有皮带三(615),所述皮带三(615)的内表面啮合有变档轮(616),所述变档轮(616)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支撑板四(623),所述支撑板四(623)的外表面与方形板(4)的底面为固定连接,所述变档轮(61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杆(617),所述转动杆(617)外表面啮合有皮带四(618),所述皮带四(618)的内表面啮合有齿轮四(619),所述齿轮四(619)的外表面通过皮带五(620)与齿轮五(621)的外表面为相互啮合,所述齿轮五(62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622),所述方形板(4)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滑槽(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肢体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2)包括转向轴(201),所述转向轴(201)的顶端与承重板(1)的底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向轴(201)远离承重板(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轮架(202),所述轮架(202)的内部安装有滚轮(20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肢体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承重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1)的下方设置有移动机构(2),所述承重板(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3),所述支撑架(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方形板(4),所述方形板(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背靠(5),所述方形板(4)的下方设置有传动机构(6),所述传动机构(6)包括支撑板一(601),所述支撑板一(601)的外表面与方形板(4)的外表面为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一(601)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圆形板(602),所述圆形板(602)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踏板(603),所述支撑板一(601)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杆(604),所述转杆(60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圆形板(602)的外表面上,所述转杆(604)在远离圆形板(6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轮一(605),所述齿轮一(605)的外表面啮合有皮带一(606),所述皮带一(606)的内表面啮合有齿轮二(607),所述齿轮二(607)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支撑板二(608),所述支撑板二(608)的外表面与方形板(4)的底面为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二(607)的外表面啮合有皮带二(609),所述皮带二(609)的内表面啮合有齿轮三(610),所述齿轮三(610)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滑壁(611),所述滑壁(611)的外表面与滑槽(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琼
申请(专利权)人:张艳琼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