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热交换件、新风装置及新风空调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热交换件、新风装置及新风空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67421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8 19: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交换件、新风装置及新风空调,热交换件形成有多个第一换热道层和多个第二换热道层,第一换热道层与第二换热道层沿第一方向相间设置;每个第一换热道层包括多个第一换热道,第一换热道沿第二方向延伸;每个第二换热道层包括多个第二换热道,第二换热道呈螺旋型结构且第二换热道的轴线与第一方向平行;第一流体可流经第一换热道并与流经第二换热道的第二流体完成热交换;其中,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为温度不同的同一种类流体或不同种类流体;优化了第一换热道或第二换热道的结构,延长了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热交换时间,扩大了第二流体与第一流体之间的热交换面积,提高了热交换效率和能力利用率,避免了第一流体的能力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热交换,尤其涉及一种热交换件、新风装置及新风空调


技术介绍

1、热交换件形成有两种交错设置的换热道,温度不同的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分别流经对应的换热道时,可完成热交换,热交换效率高,广泛应用于空气处理设备中。现有技术中,热交换件的结构设计不合理,换热道的延伸长度短,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热交换不充分和热交换效率低,导致能量的浪费,用户体验感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交换件、新风装置及新风空调,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热交换件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和换热道的延伸长度短导致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热交换不充分和能量的浪费等问题。

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交换件,所述热交换件形成有多个第一换热道层和多个第二换热道层,所述第一换热道层与第二换热道层相间设置;每个所述第一换热道层至少包括一个第一换热道,每个所述第二换热道层至少包括一个第二换热道;所述第一换热道或第二换热道呈螺旋型结构;

3、所述第一流体可流经所述第一换热道并与流经所述第二换热道的第二流体完成热交换;其中,所述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为温度不同的同一种类流体或不同种类流体。

4、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换热道层和第二换热道层沿第一方向相间设置,所述第一换热道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换热道呈螺旋型结构,且所述第二换热道的轴线与第一方向平行;

5、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

6、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热交换件还形成有流进通道和流出通道,所述流进通道和流出通道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流进通道通过多个流进连通口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换热道连通,所述流出通道通过多个流出连通口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换热道连通;

7、所述第二流体可经所述流进通道和对应的流进连通口进入对应的所述第二换热道,并经对应的流出连通口进入所述流出通道后排出。

8、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热交换件还包括壁面a和壁面b,所述壁面a和壁面b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所述壁面a侧的第二流体可经所述流进通道、第二换热道和流出通道流至所述壁面b侧;

9、所述流进通道靠近所述第二换热道的轴线,所述流出通道远离所述第二换热道的轴线。

10、进一步可选地,每个所述第二换热道层包括多个第二换热道且多个所述第二换热道沿所述流进通道的径向由内向外依次设置;

11、每个所述第二换热道的结构与所述热交换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横截面的结构相适配。

12、进一步可选地,每个所述第二换热道均包括依次连通的内径向段、周向段和外径向段;所述内径向段靠近所述第二换热道的轴线且多个所述内径向段沿所述流进通道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外径向段远离所述第二换热道的轴线且多个所述外径向段平行设置;

13、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热交换件还包括壁面c和壁面d,所述壁面c和壁面d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所述壁面c侧的第一流体可经所述第一换热道流至所述壁面d侧;

14、每个所述第一换热层包括两个第一换热道组,两个所述第一换热道组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一换热道组之间形成有所述流进通道;每个所述第一换热道组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换热道,多个所述第一换热道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

15、其中,所述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且所述第三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新风装置,包括新风组件、浊风组件、基座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件;所述新风组件形成有新风腔,所述浊风组件形成有浊风腔;所述基座包括基座主体,所述基座主体形成有基座风道;所述基座风道的进风端与室外连通,所述基座风道的出风端与室内通过所述新风腔连通;室外新风可经所述基座风道和新风腔进入室内;

17、所述基座风道内设置有所述热交换件,所述第一换热道的进风端与室外连通,所述第一换热道的出风端与浊风腔连通;室内浊风可经所述第一换热道和浊风腔排向室外;

18、所述流进通道的进风端和所述流出通道的出风端均与基座风道连通;所述基座风道内的新风可流经所述流进通道、第二换热道和流出通道,后经所述新风腔排向室内;流经所述第二换热道的新风可与流经所述第一换热道的浊风完成热交换。

19、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新风组件和浊风组件并排设置在所述基座主体的底部;所述新风组件包括新风蜗壳和新风蜗盖,所述新风蜗壳和新风蜗盖扣合在一起形成所述新风腔;所述新风腔的顶部形成有新风腔进口,所述新风腔进口连通所述基座风道的出风端与新风腔;所述新风腔的底部形成有新风腔出口,所述新风腔出口连通所述新风腔与室内;

20、所述浊风组件包括浊风蜗壳和浊风蜗盖,所述浊风蜗壳和浊风蜗盖扣合在一起形成所述浊风腔;所述浊风腔的顶部形成有浊风腔进口,所述浊风腔进口连通所述第一换热道的出风端与浊风腔;所述浊风腔的侧部形成有浊风腔出口;

21、所述基座还包括基座板,所述基座板上设置有新风进风管和浊风排风管,所述新风进风管连通所述基座风道的进风端和室外,所述浊风排风管连通所述浊风腔出口与室外,使所述浊风腔与室外连通。

2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新风空调,包括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室内机主体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新风装置;所述新风装置设置在所述室内机主体的一侧。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

24、(1)热交换件形成有第一换热道和第二换热道,第一换热道和第二换热道中至少一个呈螺旋型结构,第一流体可流经第一换热道并与流经第二换热道的第二流体完成热交换;优化了第一换热道或第二换热道的结构,延长了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的热交换时间,提高了热交换效率和能力利用率;

25、(2)第一换热道层和第二换热道层沿第一方向相间设置,第一换热道层包括多个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换热道,第一换热道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换热道层包括多个第二换热道,第二换热道呈螺旋型结构且第二换热道的轴线与第一方向平行;第二流体可经流进通道和对应的流进连通口进入对应的第二换热道,并经对应的流出连通口进入流出通道并排出;扩大了第二流体与第一流体之间的热交换面积,使第一流体与第二流体充分热交换,避免了第一流体的能力损失;

26、(3)热交换件应用于新风装置时,提高了室内浊风与室外新风的热交换效率,延长了室内浊风与室外新风的热交换时长,充分利用了室内浊风的能量,避免能量的浪费,扩大了新风装置的使用范围,使引入室内的新风温度与室内的空气温度相近,降低室外新风对室内空气的影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交换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件形成有多个第一换热道层和多个第二换热道层,所述第一换热道层与第二换热道层相间设置;每个所述第一换热道层至少包括一个第一换热道,每个所述第二换热道层至少包括一个第二换热道;所述第一换热道和第二换热道中至少一个呈螺旋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道层和第二换热道层沿第一方向相间设置,所述第一换热道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换热道呈螺旋型结构,且所述第二换热道的轴线与第一方向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件还形成有流进通道和流出通道,所述流进通道和流出通道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流进通道通过多个流进连通口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换热道连通,所述流出通道通过多个流出连通口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换热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件还包括壁面A和壁面B,所述壁面A和壁面B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所述壁面A侧的第二流体可经所述流进通道、第二换热道和流出通道流至所述壁面B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换热道层包括多个第二换热道且多个所述第二换热道沿所述流进通道的径向由内向外依次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换热道均包括依次连通的内径向段、周向段和外径向段;所述内径向段靠近所述第二换热道的轴线且多个所述内径向段沿所述流进通道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外径向段远离所述第二换热道的轴线且多个所述外径向段平行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件还包括壁面C和壁面D,所述壁面C和壁面D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所述壁面C侧的第一流体可经所述第一换热道流至所述壁面D侧;

8.一种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装置包括新风组件、浊风组件、基座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件;所述新风组件形成有新风腔,所述浊风组件形成有浊风腔;所述基座包括基座主体,所述基座主体形成有基座风道;所述基座风道的进风端与室外连通,所述基座风道的出风端与室内通过所述新风腔连通;室外新风可经所述基座风道和新风腔进入室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组件和浊风组件并排设置在所述基座主体的底部;所述新风组件包括新风蜗壳和新风蜗盖,所述新风蜗壳和新风蜗盖扣合在一起形成所述新风腔;所述新风腔的顶部形成有新风腔进口,所述新风腔进口连通所述基座风道的出风端与新风腔;所述新风腔的底部形成有新风腔出口,所述新风腔出口连通所述新风腔与室内;

10.一种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空调包括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室内机主体和权利要求8-9任一项所述的新风装置;所述新风装置设置在所述室内机主体的一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交换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件形成有多个第一换热道层和多个第二换热道层,所述第一换热道层与第二换热道层相间设置;每个所述第一换热道层至少包括一个第一换热道,每个所述第二换热道层至少包括一个第二换热道;所述第一换热道和第二换热道中至少一个呈螺旋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道层和第二换热道层沿第一方向相间设置,所述第一换热道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换热道呈螺旋型结构,且所述第二换热道的轴线与第一方向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件还形成有流进通道和流出通道,所述流进通道和流出通道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流进通道通过多个流进连通口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换热道连通,所述流出通道通过多个流出连通口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换热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件还包括壁面a和壁面b,所述壁面a和壁面b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所述壁面a侧的第二流体可经所述流进通道、第二换热道和流出通道流至所述壁面b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换热道层包括多个第二换热道且多个所述第二换热道沿所述流进通道的径向由内向外依次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换热道均包括依次连通的内径向段、周向段和外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丽霞宋美琪刘珊珊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