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碳指标发放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碳指标发放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66985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8 1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碳排放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碳指标发放方法及系统,碳指标发放方法通过在目标用户为个人用户时采集目标用户对应的第一碳相关数据,根据定位数据和加速度数据确定目标用户的出行方式及对应的出行距离,从而计算得到出行碳排放量;根据主动上传数据确定目标用户的减碳活动和对应的工作量,从而计算得到碳减量,然后根据出行碳排放量和碳减量计算得到第一碳排放量;最后根据第一碳排放量和第一预设规则计算得到第一碳指标发放量,实现了对个人用户的碳指标发放量准确计算,使得碳指标计算对象更加全面,为实现碳减目标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并且能够对碳减排成果进行准确可靠的评估和监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碳排放管理,尤其是一种碳指标发放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1、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量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和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二氧化碳作为其中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对气候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碳排放通俗来讲就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人类日常活动中无时无刻都在排放二氧化碳。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各国纷纷制定了碳减排目标和计划,并推动企业和个人减少碳排放的行动。为了实现碳减排目标,并能够对碳减排成果进行评估和监测,需要一种科学准确的碳指标发放方法来进行数据的测量和管理。

2、现有的碳指标发放方法通常采用物联网终端对用户生产各环节数据进行捕捉,通过预设规则及区块链进行碳指标发放和存储,只适用于企业用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以个人的为载体的碳排放方式具有多样性和分散性,并且计算对象多、计算难度大。现有的碳指标发放方法难以对个人用户的碳排放量进行准确计算,进而也无法准确计算得到个人用户的碳指标,碳指标计算对象不全面,无法为实现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更不能对碳减排成果进行准确可靠的评估和监测。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碳指标发放方法及系统,实现了对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的碳指标准确计算,使得碳指标发放对象更加全面。

2、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包括:

3、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碳指标发放方法,包括:

4、确认目标用户为个人用户,采集目标用户对应的若干个第一碳相关数据,第一碳相关数据包括各个预设区间的定位数据、各个预设区间的加速度数据和主动上传数据,主动上传数据为目标用户主动上传的数据;

5、根据定位数据和加速度数据确定目标用户的出行方式及对应的出行距离,并根据出行方式及对应的出行距离计算目标用户的出行碳排放量;

6、根据主动上传数据确定目标用户的减碳活动和对应的工作量,并根据减碳活动和对应的工作量计算目标用户的碳减量;

7、根据出行碳排放量和碳减量计算得到目标用户对应的第一碳排放量;

8、根据第一碳排放量和第一预设规则计算得到目标用户对应的第一碳指标发放量,并将第一碳指标发放量发放给目标用户。

9、另外,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一种碳指标发放方法,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10、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碳指标发放方法中,

11、根据定位数据和加速度数据确定目标用户在各个预设区间的出行方式及对应的出行距离包括:

12、在单一的预设区间内,根据加速度数据计算加速度变化频率;

13、判断加速度变化频率是否大于预设频率,并判断对应的加速度数据的幅值是否大于预设幅值;

14、若加速度变化频率大于预设频率,且加速度数据的幅值小于预设幅值,则将该预设区间内的出行方式确定为零碳排放方式;

15、若加速度变化频率小于预设频率,且加速度数据的幅值大于预设幅值,则判断该预设区间内的定位数据是否与预设的公共交通站点重合,若是且重合前后加速度变化频率和加速度数据的幅值中的任意一个发生变化,则将该预设区间内的出行方式确定为公共交通出行,否则将该预设区间内的出行方式确定为自驾出行;

16、根据该预设区间内的定位数据计算得到出行距离;

17、重复上述步骤,得到各个预设区间内的出行方式及对应的出行距离。

18、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出行方式及对应的出行距离计算目标用户的出行碳排放量包括:

19、在单一的预设区间内根据第二预设规则确定出行方式对应的单位距离碳排放量;

20、计算单位距离碳排放量与该预设区间内的出行距离的乘积,得到该预设区间内的出行碳排放量;

21、重复上述步骤,得到各个预设区间内的出行碳排放量,并将各个预设区间内的出行碳排放量相加得到总的出行碳排放量。

22、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主动上传数据包括场景图片和待确定的碳减活动工作量;

23、根据所述主动上传数据确定目标用户的减碳活动和对应的工作量包括:

24、根据场景图片确定减碳活动;

25、在场景图片中识别减碳活动对应的目标对象的数目,得到工作量验证值;

26、确认待确定的碳减活动工作量与工作量验证值一致,则将待确定的碳减活动工作量确定为减碳活动对应的工作量。

27、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碳指标发放方法还包括:

28、若待确定的碳减活动工作量大于工作量验证值,则删除主动上传数据并生成提醒信息,提醒信息用于提醒目标用户重新上传数据。

29、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碳指标发放方法还包括:

30、确认目标用户为企业用户,采集企业用户对应的第二碳相关数据,第二碳相关数据包括能源消耗数据、耗材消耗数据和物流数据;

31、根据能源消耗数据和预设标准计算得到能耗碳排放量;

32、根据耗材消耗数据计算得到耗材碳排放量;

33、根据物流数据和第三预设规则计算得到物流碳排放量;

34、将能耗碳排放量、耗材碳排放量和物流碳排放量相加,得到目标用户对应的第二碳排放量;

35、根据第二碳排放量和第一预设规则计算得到目标用户对应的第二碳指标发放量,并将第二碳指标发放量发放给目标用户。

36、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碳指标发放方法还包括:

37、若目标用户为个人用户,则实时存储第一碳排放量和第一碳指标发放量至目标用户对应的用户账户,用户账户中存储的第一碳指标发放量用于给目标用户兑换奖品;

38、根据用户账户中存储的第一碳排放量判断目标用户是否在连续的目标时间段内碳排放量在预设的第一环保界限内;若是,则给目标用户发放第一预设奖品;

39、若目标用户为企业用户,则实时存储第二碳排放量和第二碳指标发放量至用户账户,用户账户中存储的第二碳指标发放量用于给目标用户兑换奖品;

40、根据用户账户中存储的第二碳排放量判断目标用户是否在连续的目标时间段内碳排放量在预设的第二环保界限内;若是,则给目标用户发放第二预设奖品。

41、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碳指标发放方法还包括:

42、若目标用户为个人用户,则通过哈希函数生成第一碳排放量对应的第一认证标识,并将第一碳排放量与对应的第一认证标识存储至服务器中;

43、若目标用户为企业用户,则通过哈希函数生成第二碳排放量对应的第二认证标识,并将第二碳排放量与对应的第二认证标识存储至服务器中。

44、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碳指标发放方法还包括;

45、若目标用户为个人用户,则对第一碳排放量进行维纳滤波和希尔伯特变换,得到第一格式化数据;

46、将第一格式化数据输入预训练好的循环神经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指标发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指标发放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指标发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出行方式及对应的所述出行距离计算所述目标用户的出行碳排放量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指标发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上传数据包括场景图片和待确定的碳减活动工作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碳指标发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指标发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碳指标发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碳指标发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碳指标发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10.一种碳指标发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指标发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指标发放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指标发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出行方式及对应的所述出行距离计算所述目标用户的出行碳排放量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指标发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上传数据包括场景图片和待确定的碳减活动工作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碳指标发放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希蕊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绿豆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