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过江隧道基坑接口的堵水体系及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过江隧道基坑接口的堵水体系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66704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8 19: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基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过江隧道基坑接口的堵水体系。该过江隧道基坑接口的堵水体系具体包括:隔断桩、若干MJS桩、及冻结帷幕;若干MJS桩分别咬合形成第一排桩、第二排桩和第三排桩,第一排桩、第二排桩分别设置在隔断桩的左右两侧并排设置,隔断桩与第一排桩相互咬合设置,第三排桩设置在隔断桩的上下两端,第三排桩与隔断桩、第一排桩、及第二排桩相互咬合垂直设置;MJS桩内打设冻结孔,冻结孔通过冻结MJS桩形成冻结帷幕,冻结帷幕封堵基坑底部及侧边漏水的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完全封闭截断江中及江底河床水土再次涌入基坑范围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基坑施工,特别涉及一种过江隧道基坑接口的堵水体系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近年来,提高城市交通通达度和出行效率成为市民的迫切心声,隧道成为了跨江城市或地表水系发达地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力手段,目前穿越地表水系隧道一般采用盾构法施工,但受规划及隧道接入条件的制约,常出现浅覆土甚至零覆土的情况,不具备盾构、顶管等暗挖施工条件,采用明挖施工。

2、因防汛排洪需求,保证施工期间有效过水断面,需分多期筑岛围堰施工,工程接口较多,施工作业场地狭小、受限。

3、该类隧道基坑工程大多位于富水饱和粉砂或粉土地层,地层渗透性高与江水存在较强水力联系,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分期施工对坑底原状土扰动大,施工难度大,不可预见不可控制的因素较多,一旦基坑围护交界面发生涌水涌沙险情,水量大,水压高,水流快,封堵困难,次生灾害严重。

4、因此发生涌水或涌砂事故后,如何完全封闭截断江中及江底河床水土再次涌入基坑范围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和损失,是过江明挖隧道工程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5、因此,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过江隧道基坑接口的堵水体系。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过江隧道基坑接口的堵水体系及施工方法,该工法具有解决江中及江底河床水土再次涌入基坑范围的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过江隧道基坑接口的堵水体系,位于两期基坑的接口处,包括:隔断桩、若干mjs桩、及冻结帷幕;

4、若干所述mjs桩分别咬合形成第一排桩、第二排桩和第三排桩,所述第一排桩、所述第二排桩分别设置在所述隔断桩的左右两侧并排设置,所述隔断桩与所述第一排桩相互咬合设置,所述第三排桩设置在所述隔断桩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三排桩与所述隔断桩、所述第一排桩、及所述第二排桩相互咬合垂直设置;

5、所述mjs桩内打设冻结孔,所述冻结孔通过冻结所述mjs桩形成冻结帷幕,所述冻结帷幕封堵基坑底部及侧边漏水的通道。

6、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供冷装置,所述供冷装置设有与所述冻结孔连通的冻结管;

7、所述冻结管包括供液管道和排气管道,供冷装置与所述供液管道连通,所述供液管道连通至所述冻结孔底部,所述排气管道与所述冻结孔顶部连通;

8、所述供冷装置为液氮供给船。

9、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冻结管外壁套设有防护管道,所述防护管道为双层隔离保护兼保温的管道;

10、在基坑上设有所述防护管道的吊装装置,所述吊装装置与所述防护管道之间设有钢丝绳;

11、所述防护管道包括第一管节和若干第二管节,所述第一管节外壁设有与所述钢丝绳连接的吊耳,所述第一管节与所述第二管节内壁均设有凸起和凹陷,所述第一管节的所述凹陷与相邻所述第二管节的所述凸起限位连接,若干相邻所述第二管节首尾相接;

12、所述第一管节和所述第二管节均为开口设置。

13、一种过江隧道基坑接口的堵水体系的施工方法,适用于上述的过江隧道基坑接口的堵水体系,包括以下步骤:

14、s1:当发生涌水或涌砂事故后,往基坑处填入抢险反压土;

15、s2:在两期基坑的接口处围绕隔断桩分别打入第一排桩、第二排桩和第三排桩至不透水层;

16、s3:mjs桩内打设冻结孔,往冻结孔内注入冻结液,形成冻结帷幕;

17、s4:开挖事故后的基坑,切割隔断桩和凿除冻结的第一排桩;

18、s5:开挖至坑底后停冻第一排桩并浇筑混凝土,施工隧道底板;

19、s6:回筑隧道结构,期间持续冻结第二排桩和第三排桩;

20、s7:回筑完成后停冻第二排桩,封堵底板和顶板的开孔,停冻第三排桩,施作顶板隔水层;

21、s8:覆土后拆除围堰恢复江面。

22、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s2中,在隔断桩的上下两侧垂直于土体方向引孔施作两排第三排桩加固;

23、在隔断桩左侧土体内引孔施作第一排桩,在距离隔断桩右侧1m处引孔施作第二排桩加固。

24、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s4中,待冻结交圈形成满足厚度要求的冻结壁后,开挖事故后的基坑并架设支撑系统;

25、在开挖过程中,同步在冻结管外壁安装防护管道。

26、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s5、s7中,第一排桩和第二排桩停冻后采用混凝土填充冻结孔。

27、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s6中,在隧道结构的顶板和中隔墙预留通风兼人员进出通道。

28、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s6中,在封堵底板和顶板施工时,将鼓风机置于地面上,风筒伸入洞口,通过鼓风机和风筒把地面上的新鲜空气通过封堵墙上的孔洞送到通道内。

29、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步骤s7中,在施作顶板隔水层时,通过对顶板开孔进行混凝土填充及钢板封堵外,对顶板上表面及连接处进行凿毛处理,顶板上部浇筑隔离防护层,连接处设置止水胶。

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31、本专利技术的过江隧道基坑接口的堵水体系中,在两期基坑的接口处,通过在隔断桩上下左右四周均设置冻结帷幕,在接口的三维空间上封堵了所有可能的渗水通道,不会造成涌水或涌砂再次发生的事故,保证基坑安全。冻结mjs桩达到快速堵漏效果的同时降低了土体的含水量,有效控制后续冻结施工带来的冻胀融沉的不利影响。本过江隧道基坑接口的堵水体系,具有完全封闭截断江中及江底河床水土再次涌入基坑范围的特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江隧道基坑接口的堵水体系,位于两期基坑的接口处,其特征在于,包括:隔断桩、若干MJS桩、及冻结帷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江隧道基坑接口的堵水体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冷装置,所述供冷装置设有与所述冻结孔连通的冻结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过江隧道基坑接口的堵水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冻结管外壁套设有防护管道,所述防护管道为双层隔离保护兼保温的管道;

4.一种过江隧道基坑接口的堵水体系的施工方法,适用于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江隧道基坑接口的堵水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过江隧道基坑接口的堵水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在隔断桩的上下两侧垂直于土体方向引孔施作两排第三排桩加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过江隧道基坑接口的堵水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待冻结交圈形成满足厚度要求的冻结壁后,开挖事故后的基坑并架设支撑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过江隧道基坑接口的堵水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S7中,第一排桩和第二排桩停冻后采用混凝土填充后用钢板进行封堵冻结孔。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过江隧道基坑接口的堵水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6中,在隧道结构的顶板和中隔墙预留通风兼人员进出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过江隧道基坑接口的堵水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6中,在封堵底板和顶板施工时,将鼓风机置于地面上,风筒伸入洞口,通过鼓风机和风筒把地面上的新鲜空气通过封堵墙上的孔洞送到通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过江隧道基坑接口的堵水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7中,在施作顶板隔水层时,通过对顶板开孔进行混凝土填充及钢板封堵外,对顶板上表面及连接处进行凿毛处理,顶板上部浇筑隔离防护层,连接处设置止水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江隧道基坑接口的堵水体系,位于两期基坑的接口处,其特征在于,包括:隔断桩、若干mjs桩、及冻结帷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江隧道基坑接口的堵水体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冷装置,所述供冷装置设有与所述冻结孔连通的冻结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过江隧道基坑接口的堵水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冻结管外壁套设有防护管道,所述防护管道为双层隔离保护兼保温的管道;

4.一种过江隧道基坑接口的堵水体系的施工方法,适用于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江隧道基坑接口的堵水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过江隧道基坑接口的堵水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在隔断桩的上下两侧垂直于土体方向引孔施作两排第三排桩加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过江隧道基坑接口的堵水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待冻结交圈形成满足厚度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佘海洋余珏王丹平王仲林华志刚冯煜坤曹一龙卢喜胜安文清胡焕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