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端子模具强制内退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5216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3 21:29
本技术涉及汽车线束行业端子压接技术领域,公开了线束端子模具强制内退料结构,本技术解决了现有线束压接端子需要使用油类涂抹触摸才可取下的问题。本技术通过限位槽、限位杆、半月型强制退料块以及定位孔,当端子压接完成后会粘在上外钳以及上内钳的钳口处,此时启动冲头回收,当限位杆再次与限位槽最前端相互接触时,由于半月型强制退料块的钳口深度小于上外钳以及上内钳的钳口,因此半月型强制退料块前端会与线束端子接触,并将线束端子推出,从而实现自动退料,无需使用油类手动下料,更加方便,同时上内钳前端为镀硬铬的加工工艺,能够加强上内钳的硬度,避免上内钳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线束行业端子压接,具体为线束端子模具强制内退料结构


技术介绍

1、线束在端部会设置有端子,端子与线束通常采用压接设备进行连接,此时就需要使用到端子机,端子机主要通过冲头向下运动,给予端子一定的施加力,从而让端子发生形变,最终完成端子与线束的连接。

2、目前市场上的端子在压接完成后需要工作人员涂抹油类与端子接触,从而将加工完成的端子取出,由于端子在加工完成后较为高温,因此不能直接接触,但是使用油类涂抹接触较为麻烦,容易污染双手,模具在压接后不能立即将端子取出,取料过程较为麻烦,还容易污染工作人员双手,在工作时工作人员需要频繁清洗双手,并且在上嵌与端子接触时,冲压力较大,上嵌在对端子压接时容易发生变形。

3、针对上述问题,在原有的线束端子模具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线束端子模具强制内退料结构,采用本装置进行工作,用于解决现有线束压接端子需要使用油类涂抹触摸才可取下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线束端子模具强制内退料结构,包括模具盒、上外钳和上内钳和外钳口盖板,所述上内钳内部开设有供滑动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部滑动连接有退料组件,且退料组件底部卡合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内部开设有定位孔;

3、退料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在限位槽内部的限位杆,且限位杆上端连接有半月型强制退料块,并且半月型强制退料块前端钳口深度小于上外钳深度,所述限位杆底部与定位孔相互卡合。

4、进一步地,所述模具盒上端安装有冲压组件,且冲压组件包括固定在模具盒上端的冲头,并且冲头的输出端连接有梯形块。

5、进一步地,所述外钳口盖板上端开设有卡合槽,且卡合槽与梯形块相互卡合。

6、进一步地,所述外钳口盖板和上外钳以及上内钳均开设有对齐的固定孔,且固定孔内部贯穿螺纹连接有螺栓b。

7、进一步地,所述上外钳内侧开设有预设槽,且预设槽尺寸与半月型强制退料块尺寸一致。

8、进一步地,所述定位件内部还开设有滑动槽,且滑动槽直径与固定孔直径一致,并且滑动槽和固定孔位置对齐。

9、进一步地,所述定位件内部开设有斜槽,且斜槽内部安装有压线舌,所述压线舌与限位杆相互接触。

10、进一步地,所述模具盒外侧安装有锁紧组件,且锁紧组件包括固定在模具盒外侧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a,且螺栓a外侧螺纹连接有顶板,所述压线舌位于固定板和顶板之间,所述模具盒一侧设置有放置压线舌的缺口。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2、本技术提出的线束端子模具强制内退料结构,现有线束压接端子需要使用油类涂抹触摸才可取下;而本技术通过限位槽、限位杆、半月型强制退料块以及定位孔,当端子压接完成后会粘在上外钳以及上内钳的钳口处,此时启动冲头回收,当限位杆再次与限位槽最前端相互接触时,由于半月型强制退料块的钳口深度小于上外钳以及上内钳的钳口,因此半月型强制退料块前端会与线束端子接触,并将线束端子推出,从而实现自动退料,无需使用油类手动下料,更加方便,同时上内钳前端为镀硬铬的加工工艺,能够加强上内钳的硬度,避免上内钳变形。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线束端子模具强制内退料结构,包括模具盒(1)、上外钳(5)和上内钳(7)和外钳口盖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内钳(7)内部开设有供滑动的限位槽(71),所述限位槽(71)内部滑动连接有退料组件(6),且退料组件(6)底部卡合有定位件(8),所述定位件(8)内部开设有定位孔(8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端子模具强制内退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盒(1)上端安装有冲压组件(2),且冲压组件(2)包括固定在模具盒(1)上端的冲头(21),并且冲头(21)的输出端连接有梯形块(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端子模具强制内退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钳口盖板(4)上端开设有卡合槽(42),且卡合槽(42)与梯形块(22)相互卡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端子模具强制内退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钳口盖板(4)和上外钳(5)以及上内钳(7)均开设有对齐的固定孔(10),且固定孔(10)内部贯穿螺纹连接有螺栓B(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端子模具强制内退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外钳(5)内侧开设有预设槽(51),且预设槽(51)尺寸与半月型强制退料块(61)尺寸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端子模具强制内退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8)内部还开设有滑动槽(81),且滑动槽(81)直径与固定孔(10)直径一致,并且滑动槽(81)和固定孔(10)位置对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端子模具强制内退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8)内部开设有斜槽(82),且斜槽(82)内部安装有压线舌(9),所述压线舌(9)与限位杆(62)相互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束端子模具强制内退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盒(1)外侧安装有锁紧组件(3),且锁紧组件(3)包括固定在模具盒(1)外侧的固定板(31),所述固定板(31)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A(33),且螺栓A(33)外侧螺纹连接有顶板(32),所述压线舌(9)位于固定板(31)和顶板(32)之间,所述模具盒(1)一侧设置有放置压线舌(9)的缺口。

...

【技术特征摘要】

1.线束端子模具强制内退料结构,包括模具盒(1)、上外钳(5)和上内钳(7)和外钳口盖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内钳(7)内部开设有供滑动的限位槽(71),所述限位槽(71)内部滑动连接有退料组件(6),且退料组件(6)底部卡合有定位件(8),所述定位件(8)内部开设有定位孔(8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端子模具强制内退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盒(1)上端安装有冲压组件(2),且冲压组件(2)包括固定在模具盒(1)上端的冲头(21),并且冲头(21)的输出端连接有梯形块(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端子模具强制内退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钳口盖板(4)上端开设有卡合槽(42),且卡合槽(42)与梯形块(22)相互卡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端子模具强制内退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钳口盖板(4)和上外钳(5)以及上内钳(7)均开设有对齐的固定孔(10),且固定孔(10)内部贯穿螺纹连接有螺栓b(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能发季峰杨林王超邢承银方长乐李文静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博康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