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叠合板楼板、叠合板预留洞口封堵块及封堵块成型模板。
技术介绍
1、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叠合楼板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应用日趋广泛。叠合板吊装完成后,进行钢筋绑扎,最后在叠合板上方浇筑一层混凝土,以此完成整个楼板的施工。
2、在叠合板的吊装施工过程中,放线洞口、临时消防管安装洞口等洞口均需在叠合板预制过程中预留,待主体结构封顶后,根据现场实际需求,再进行封堵。常规的叠合板预留洞口封堵方式是:对预留洞口进行凿毛清理,形成斜口,采用铁丝加横向支撑的施工方法进行封堵,工艺简单粗糙,无法满足吊洞质量要求。现有技术中也可采用支架支撑模板吊洞,施工更为复杂,且成本较高。但吊洞封堵施工工艺的不统一,造成预留洞口封堵质量参差不齐,且高空作业较多,存在一定的施工安全隐患。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叠合板楼板、叠合板预留洞口封堵块及封堵块成型模板,能解决现有技术中叠合板预留洞口封堵质量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合板楼板、叠合板预留洞口封堵块及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叠合板楼板,其特征是:包括第二现浇楼板(4),第二现浇楼板(4)内通过第二模板(402)预留第三洞口(401),台阶状结构的第三洞口(401)的上部尺寸大于下部尺寸,使第三洞口(401)的上部与下部之间形成错台(3);错台(3)的底部设有支撑筋(301),第二模板(402)为中部弯折的Z形结构,第二模板(402)的中部弯折处搁置在支撑筋(301)上。
2.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楼板的叠合板预留洞口封堵块,其特征是:包括封堵块本体(5);封堵块本体(5)的纵截面呈倒“凸”形结构,使封堵块本体(5)能匹配嵌装在第三洞口(401)内;封堵块本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合板楼板,其特征是:包括第二现浇楼板(4),第二现浇楼板(4)内通过第二模板(402)预留第三洞口(401),台阶状结构的第三洞口(401)的上部尺寸大于下部尺寸,使第三洞口(401)的上部与下部之间形成错台(3);错台(3)的底部设有支撑筋(301),第二模板(402)为中部弯折的z形结构,第二模板(402)的中部弯折处搁置在支撑筋(301)上。
2.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楼板的叠合板预留洞口封堵块,其特征是:包括封堵块本体(5);封堵块本体(5)的纵截面呈倒“凸”形结构,使封堵块本体(5)能匹配嵌装在第三洞口(401)内;封堵块本体(5)的中部水平段贴合在错台(3)上,且封堵块本体(5)的顶面与第二现浇楼板(4)的顶面齐平,封堵块本体(5)的底面与第二现浇楼板(4)的底面齐平。
3.一种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合板预留洞口封堵块的封堵块成型模板,其特征是:包括转角模板单元(601)、标准模板单元(602)、第一连接节点(603)、第二连接节点(604)和第三连接节点(605);转角模板单元(601)的横截面是底角为45°的直角梯形模板,使相邻两个转角模板单元(601)拼接形成直角转角模板;相邻两个直角转角模板之间通过一个或多个标准模板单元(602)拼接;第三连接节点(605)连接在转角模板单元(601)和标准模板单元(602)的顶面拼接处,第二连接节点(604)设置在相邻两个转角模板单元(601)的外侧转角拼接处,第一连接节点(603)连接在转角模板单元(601)和标准模板单元(602)的外侧拼接处,使多个转角模板单元(601)与多个标准模板单元(602)拼接形成环形结构的封堵块成型模板;转角模板单元(601)和标准模板单元(602)的纵截面呈l形结构,使拼接后的封堵块成型模板的内部形成倒“凸”形结构的成型腔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堵块成型模板,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连接节点(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浩,张明亮,陈东明,周红壮,孙泽昇,王磊,左继元,吴鹏,邓青松,钱福兴,何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