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改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4364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3 21:24
本申请涉及一种冲击改锥,包括改锥本体以及转动设置于改锥本体内的转动筒,转动筒的一端从改锥本体的底端伸出,且转动筒伸出改锥本体的一端固定设有冲击头,改锥本体内滑移设有锥杆,锥杆沿改锥本体的长度设置,改锥本体与锥杆之间设有引导组件;锥杆靠近转动筒的一端与转动筒螺纹连接,锥杆远离转动筒的一端从改锥本体的顶端伸出,锥杆内插接配合有内杆,锥杆内设有用于调节内杆伸入锥杆的长度,以令锥杆与内杆的组合长度发生改变的调节组件。本申请在难以对锥杆进行锤击时,通过内杆与锥杆的配合,从而使得内杆能够将冲击力传递至锥杆上,具有较易对锥杆施加向下的冲击力,能够对螺栓进行拧松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五金工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冲击改锥


技术介绍

1、冲击改锥,是一种通过锤击改锥,瞬间产生极大的扭矩来旋转螺栓的特殊改锥。冲击改锥采用特殊的淬火钢制成,可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配有常用的十字、一字和内六方冲击头,主要用来松动锈死或者被冷焊住的螺栓。

2、相关技术中,冲击改锥主要包括改锥本体、转动设置于改锥本体内的转动筒以及滑移设置于改锥本体内的锥杆,锥杆与转动筒螺纹配合。转动筒的一端伸出改锥本体的底端,且转动筒伸出改锥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松动螺栓的冲击头,锥杆的一端伸出改锥本体的顶端。使用时,将冲击头抵紧于锈死的螺栓,通过锤击锥杆,以使得锥杆在改锥本体内滑移,由于锥杆的底端螺纹连接于转动筒,使锤击产生的向下的冲击力转换成旋转力矩,从而使转动筒发生转动,带动冲击头发生转动,进而带动螺栓发生转动,使锈死的螺栓松动,便于取下。

3、但是,相关技术中的冲击改锥的长度通常是固定的,在一些特定环境中需要拧松锈死的螺栓时,难以对锥杆进行锤击,即难以对锥杆施加向下的冲击力,导致无法对螺栓进行拧松。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相关技术中的冲击改锥在一些特定环境中需要拧松锈死螺栓时,由于冲击改锥的长度通常是固定的,导致难以对锥杆进行锤击,即难以对锥杆施加向下的冲击力,导致无法对螺栓进行拧松的现象。本申请提供一种冲击改锥。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冲击改锥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冲击改锥,包括改锥本体以及转动设置于改锥本体内的转动筒,所述转动筒的一端从改锥本体的底端伸出,且所述转动筒伸出改锥本体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冲击头,所述改锥本体内滑移设置有锥杆,所述锥杆沿改锥本体的长度设置,所述改锥本体与所述锥杆之间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锥杆沿改锥本体的长度滑移的引导组件;

4、所述锥杆靠近所述转动筒的一端与所述转动筒螺纹连接,所述锥杆远离所述转动筒的一端从改锥本体的顶端伸出,所述锥杆内插接配合有内杆,所述锥杆内设置有用于调节内杆伸入锥杆的长度,以令锥杆与内杆的组合长度发生改变的调节组件。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冲击头套设于需要拧松或加固的螺栓上,根据现场情况,通过驱动内杆伸入锥杆内,并通过调节组件将内杆固定在锥杆内,使内杆与锥杆的组合长度发生改变,且内杆与锥杆的组合长度保持稳定。

6、此时通过锤击内杆,对内杆施加竖直向下的冲击力,内杆将冲击力传递至锥杆上,使锥杆冲击在转动筒内,由于锥杆与转动筒螺纹配合,使锥杆上竖直向下的冲击力驱动转动筒转动,转动筒转动时带动冲击头转动,进而在冲击头的带动下使螺栓拧松。

7、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冲击改锥,本申请通过将内杆插入进锥杆内,通过调节组件对内杆伸入锥杆的长度进行调节,使内杆与锥杆之间的组合长度发生改变,并使内杆与锥杆的组合长度保持稳定,从而加长了整个冲击改锥的长度,使在对一些不便对锥杆进行锤击的环境中,通过对内杆进行锤击,间接地对锥杆进行锤击,从而使锥杆冲击在转动筒内,并在锥杆与转动筒的螺纹配合下,施加在锥杆上的将竖直向下的冲击力转化成用于驱动转动筒的转动扭矩,进而使转动筒发生转动,使冲击头发生转动,达到将螺栓拧松的效果,操作简便,实用性较强,推广前景较佳。

8、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开设于所述锥杆内壁的滑槽、固定设置于所述内杆的侧壁的滑块以及若干个沿所述锥杆内壁间隔开设的转动槽,所述滑槽沿锥杆的长度方向设置,若干个所述转动槽均与所述滑槽连通,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滑移配合,所述滑块可转动进所述转动槽内。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时,通过驱动内杆伸入锥杆内,并使得滑块在滑槽内滑移。内杆伸入锥杆内,且滑块位于转动槽的开口处时,转动内杆,使滑块转入进转动槽内,此时滑块与滑槽处于错位状态,从而使内杆难以深入锥杆内,即内杆与锥杆的组合长度保持固定。通过将滑块转动进不同位置上的转动槽内,从而实现对内杆和锥杆的组合长度的调节,以便对内杆进行锤击。

10、优选的,所述滑槽与所述转动槽之间的交界处均采用圆弧过渡。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圆弧过渡的设置,使得滑块能够较为流畅的从滑槽处转入进转动槽内。

12、优选的,所述滑槽贯穿所述锥杆远离所述转动筒的一端。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槽贯穿锥杆远离转动筒的一端使得内杆与锥杆之间实现可拆卸连接。

14、优选的,所述引导组件包括开设于改锥本体内的容置槽、设置于容置槽内的固定杆以及设置于所述锥杆上的滑套,所述固定杆沿所述改锥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滑套滑移套设于所述固定杆。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固定杆与滑套的滑移配合,从而引导锥杆沿改锥本体的长度滑移。

16、优选的,所述改锥本体外设置有防滑套,所述防滑套沿改锥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在锤击时,通过防滑套增大改锥本体与工作人员的手掌之间的摩擦力,使工作人员能够握紧改锥本体,避免了因锤击产生较大的冲击力而导致改锥本体从工作人员的手掌脱离的现象。

18、优选的,所述内杆远离锥杆的一端设置有抵接块。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块能够承受锤击,对内杆进行保护,延长了内杆的使用寿命。

20、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1、1.本申请通过驱动插接配合于锥杆内的内杆伸入锥杆内,通过调节组件对内杆伸入锥杆的长度进行调节,使内杆与锥杆之间的组合长度发生改变,并使内杆与锥杆的组合长度保持稳定,从而加长了整个冲击改锥的长度,使在对一些不便对锥杆进行锤击的环境中,通过对内杆进行锤击,间接地对锥杆进行锤击,从而使锥杆冲击在转动筒内,并在锥杆与转动筒的螺纹配合下,施加在锥杆上的将竖直向下的冲击力转化成用于驱动转动筒的转动扭矩,进而使转动筒发生转动,使冲击头发生转动,达到将螺栓拧松或加固的效果,操作简便,实用性较强,推广前景较佳;

22、2.本申请通过滑块与滑槽的配合,使内杆能够稳定地伸入至锥杆内,内杆不易发生偏移,当滑块伸入至转动槽的开口时,通过驱动内杆转动,使滑块转入进转动槽内,此时滑块与滑槽处于错位状态,从而使内杆难以继续伸入锥杆内,即内杆伸入锥杆的长度保持稳定,使内杆与锥杆的组合长度保持稳定,操作较为简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击改锥,包括改锥本体(1)以及转动设置于改锥本体(1)内的转动筒(2),所述转动筒(2)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冲击头(4),其特征在于:所述改锥本体(1)内滑移设置有锥杆(5),所述锥杆(5)沿改锥本体(1)的长度设置,所述改锥本体(1)与所述锥杆(5)之间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锥杆(5)沿改锥本体(1)的长度滑移的引导组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改锥,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12)包括开设于所述锥杆(5)内壁的滑槽(121)、固定设置于所述内杆(10)的侧壁的滑块(122)以及若干个沿所述锥杆(5)内壁间隔开设的转动槽(123),所述滑槽(121)沿锥杆(5)的长度方向设置,若干个所述转动槽(123)均与所述滑槽(121)连通,所述滑块(122)与所述滑槽(121)滑移配合,所述滑块(122)可转动进所述转动槽(123)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改锥,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121)与所述转动槽(123)之间的交界处均采用圆弧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改锥,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121)贯穿所述锥杆(5)远离所述转动筒(2)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改锥,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组件(6)包括开设于改锥本体(1)内的容置槽(61)、设置于容置槽(61)内的固定杆(62)以及设置于所述锥杆(5)上的滑套(63),所述固定杆(62)沿所述改锥本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滑套(63)滑移套设于所述固定杆(6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改锥,其特征在于:所述改锥本体(1)外设置有防滑套(7),所述防滑套(7)沿改锥本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改锥,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杆(10)远离锥杆(5)的一端设置有抵接块(1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击改锥,包括改锥本体(1)以及转动设置于改锥本体(1)内的转动筒(2),所述转动筒(2)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冲击头(4),其特征在于:所述改锥本体(1)内滑移设置有锥杆(5),所述锥杆(5)沿改锥本体(1)的长度设置,所述改锥本体(1)与所述锥杆(5)之间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锥杆(5)沿改锥本体(1)的长度滑移的引导组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改锥,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12)包括开设于所述锥杆(5)内壁的滑槽(121)、固定设置于所述内杆(10)的侧壁的滑块(122)以及若干个沿所述锥杆(5)内壁间隔开设的转动槽(123),所述滑槽(121)沿锥杆(5)的长度方向设置,若干个所述转动槽(123)均与所述滑槽(121)连通,所述滑块(122)与所述滑槽(121)滑移配合,所述滑块(122)可转动进所述转动槽(123)内。

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金虎
申请(专利权)人:宝合云豹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