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缆托架,具体公开了一种电缆托架。
技术介绍
1、扁平电缆在搭建时,需要使用到电缆托架,传统的电缆托架在生产时,会在支撑的部位开设有弧形豁口,弧形豁口的设置,可以对柱状电缆限位夹持,可以实现柱状电缆起到较好的支撑效果,对于扁平电缆托放时,却不能够起到较好的支撑效果,扁平状的电缆在托架上支撑时,容易受到弧形豁口的挤压损坏,同时扁平状的电缆线芯通常为并排分布,这就会导致扁平状的电缆宽度较大,导致扁平状的电缆在搭建时容易受到折损,降低扁平状的电缆使用寿命。
2、因此,现有的电缆托架,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缆托架。
2、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缆托架,包括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上转动壳、与上转动壳相对分布的下转动壳、连接在上转动壳和下转动壳之间的铰链,所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托架,包括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3)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上转动壳(2)、与上转动壳(2)相对分布的下转动壳(9)、连接在上转动壳(2)和下转动壳(9)之间的铰链(8),所述上转动壳(2)通过铰链(8)与下转动壳(9)转动连接,所述上转动壳(2)的内壁活动连接有上连接壳(10),所述下转动壳(9)的内壁活动连接有下连接壳(11),所述上连接壳(10)和下连接壳(11)内腔的底壁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座(12)和第二连接座(14),所述第一连接座(12)和第二连接座(14)内腔的底壁均活动连接有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托架,包括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3)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上转动壳(2)、与上转动壳(2)相对分布的下转动壳(9)、连接在上转动壳(2)和下转动壳(9)之间的铰链(8),所述上转动壳(2)通过铰链(8)与下转动壳(9)转动连接,所述上转动壳(2)的内壁活动连接有上连接壳(10),所述下转动壳(9)的内壁活动连接有下连接壳(11),所述上连接壳(10)和下连接壳(11)内腔的底壁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座(12)和第二连接座(14),所述第一连接座(12)和第二连接座(14)内腔的底壁均活动连接有第一卡板(13)和第二卡板(15),所述第一卡板(13)和第二卡板(15)抵接在扁平电缆本体(1)上,所述第二支撑结构(3)上位于下转动壳(9)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片(34),所述固定片(34)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杆(32),所述支撑杆(32)背离固定片(3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动块(33),所述滑动块(33)滑动连接在滑轨(4)的内部,所述滑轨(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5),所述滑动块(33)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调节螺杆(36),所述调节螺杆(36)与限位块(35)贯穿,所述调节螺杆(36)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扳块(37),所述上转动壳(2)上位于下转动壳(9)的外壁与支撑架(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滑轨(4)的外壁与支撑架(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5)为人字状结构,所述支撑架(5)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加强杆(39),所述支撑架(5)上开设有安装孔(2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壳(10)和下连接壳(11)的结构相同,同时上连接壳(10)和下连接壳(11)相对分布,所述第一连接座(12)和第二连接座(14)并排分布,所述第一卡板(13)和第二卡板(15)并排分布,同时第一卡板(13)和第二卡板(15)的结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平电缆本体(1)的顶面和底面均开设有卡槽(16),所述扁平电缆本体(1)通过卡槽(16)与第一卡板(13)和第二卡板(15)抵接,所述第一卡板(13)和第二卡板(15)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柱塞,弹簧柱塞的固定端与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志超,曹新海,毕景玉,戴亮,仲有为,崔棣,郭凯,邱午延,苏春晓,马馥珍,孟怡辛,尤晓悦,朱磊,张莹,柴文武,吴媛媛,于博洋,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无棣县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