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水利水电工程,具体涉及一种小跨度高边墙隧洞一体化台车。
技术介绍
1、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小跨度高边墙隧洞混凝土施工一直以来都是施工过程中必须面临的一个难点。因隧洞边墙高度较高,且洞室跨度较小,洞内施工空间狭窄,作业工序较多。受施工自身特点和特殊环境的影响,小跨度高边墙混凝土施工安全风险高,容易发生人身伤亡事故,且其施工进度、质量经常成为整个工程是否按期投产的关键影响因素。目前国内高边墙混凝土浇筑的主要施工方法为,采用搭设脚手架的方式作为模板支撑和作业平台。脚手架施工平台主要承担混凝土平仓振捣及脱模后混凝土养护等工作。浇筑混凝土时,脚手架平台搭设占用施工通道影响后续施工任务,浇筑后脱模后也需要工人采用手拉葫芦提升至下一仓面浇筑,脚手架搭设与随仓面同步上升,依次循环此工程,最后完成混凝土施工作业。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尽管工人已做安全防护措施,但不安全因素仍无法难以完全消除,且人工提模工人体能消耗大,脚手架随浇筑高度上升,危险因素产生累积。因此混凝土浇筑工艺亟待改进。近年来,新参加工作的年轻劳动者择业观念发生较大变化,选择从事水电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跨度高边墙隧洞一体化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工作平台、行走机构、模板结构、液压系统、模板提升系统,所述支撑架为箱体框架结构,所述工作平台布置在支撑架之中,所述行走机构支撑架底部固定连接,若干所述液压系统分别设置在支撑架底部和侧面,所述模板提升系统与支撑架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模板结构分别与模板提升系统和液压系统固定连接并位于支撑架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跨度高边墙隧洞一体化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下纵梁(101)、上纵梁(102)、下立柱(103)、上立柱(104)、下部中立柱(105)、上部中立柱(106)、边横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跨度高边墙隧洞一体化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工作平台、行走机构、模板结构、液压系统、模板提升系统,所述支撑架为箱体框架结构,所述工作平台布置在支撑架之中,所述行走机构支撑架底部固定连接,若干所述液压系统分别设置在支撑架底部和侧面,所述模板提升系统与支撑架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模板结构分别与模板提升系统和液压系统固定连接并位于支撑架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跨度高边墙隧洞一体化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下纵梁(101)、上纵梁(102)、下立柱(103)、上立柱(104)、下部中立柱(105)、上部中立柱(106)、边横梁(107)、中横梁(108)、连接梁(110)、爬梯(113),若干所述下纵梁(101)端对端连接组成下纵梁结构,两个所述下纵梁结构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下立柱(103)垂直固定连接,所述两个下纵梁结构之间设置有若干下部中立柱(105),若干所述上纵梁(102)端对端连接组成上纵梁结构,所述上纵梁结构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上立柱(104)垂直固定连接,所述两个下纵梁结构之间设置有若干上部中立柱(106),所述下立柱(103)顶端与上立柱(104)底端固定连接,若干所述下纵梁(101)、上纵梁(102)、下立柱(103)、上立柱(104)、下部中立柱(105)、上部中立柱(106)连接组成侧门架结构,两个相邻所述侧门架结构的左、右两侧分别与若干边横梁(107)垂直固定连接,两个相邻所述侧门架结构之间设置有若干中横梁(108),所述连接梁(110)设置在侧门架结构上并分别与上、下纵梁结构平行,所述爬梯(113)的两端分别与边横梁(107)和中横梁(108)固定连接;所述工作平台包括:第一层平台(114)、第二层平台(115)、第三层平台(116)、第四层平台(117),所述第一层平台(114)、第二层平台(115)、第三层平台(116)、第四层平台(117)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在支撑架结构中,所述第一层平台(114)设置在由两个下纵梁(101)、一个边横梁(107)和一个中横梁(108)连接组成的第一平台结构上,所述第二层平台(115)和第三层平台(116)分别布置在第二、第三平台结构上,所述第二、第三平台结构均由两个连接梁(110)和两个中横梁(108)连接组成,所述第四层平台(117)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小伟,胡红平,李星星,王建坤,方勇峰,董书礼,陈继杨,李治华,王栋林,高杰熜,于谦,郑永银,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