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可变流道涡轮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63330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脉冲可变流道涡轮机装置,包括涡轮壳,涡轮壳内设有涡轮叶轮和出气口,所述涡轮壳的进口处连接有排气歧管,所述涡轮壳内具有内部流道,所述内部流道靠近涡轮叶轮的位置设有涡轮壳出口,所述内部流道内设有中间隔板,所述中间隔板将内部流道分隔成左侧流道和右侧流道,在左侧流道和右侧流道内分别设有弧形隔板,所述弧形隔板的一端与中间隔板固接,另一端设置在靠近涡轮壳出口的位置处,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排气总管及涡轮壳内部分成四个不同流动区域,从而实现了在涡轮机高低工况下均能有效利用发动机排气脉冲能量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燃机增压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车用涡轮增压器的脉冲可变流道涡轮机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发动机性能的提升以及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对车用涡轮增压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发动机全工况范围内的性能要求,可变几何涡轮增压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中可变流道涡轮技术因其结构简单、可靠性好等优点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在多缸发动机中,为了充分利用发动机不同气缸排气门开启时的脉冲能量,双流道蜗壳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图1所示,传统的双流道涡轮增压器的蜗轮机部分包括涡轮壳1、涡轮叶轮2和出气口3三部分,其中涡轮壳1的内部流道被中间隔板5分隔成左侧内部流道4a和右侧内部流道4b两部分。正常工作情况下,左侧内部流道4a和右侧内部流道4b的进气口分别连接发动机不同汽缸的排气歧管,发动机汽缸排气以脉冲波的形式在左侧内部流道4a和右侧内部流道4b中传播并相继通过涡轮喷嘴,作用于涡轮叶轮2,并在涡轮叶轮2的流道内膨胀做功,推动涡轮叶轮2旋转。涡轮叶轮2通过涡轮轴6带动压气机叶轮旋转从而实现对发动机增压的目的。做完功的气体通过出气口3最终流入发动机排气总管。然而双流道蜗壳若与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脉冲可变流道涡轮机装置,包括涡轮壳(1),涡轮壳(1)内设有涡轮叶轮(2)和出气口(3),所述涡轮壳(1)的进口处连接有排气歧管(16),所述涡轮壳(1)内具有内部流道,所述内部流道靠近涡轮叶轮(2)的位置设有涡轮壳出口(14),所述内部流道内设有中间隔板(5),所述中间隔板(5)将内部流道分隔成左侧流道和右侧流道,其特征在于:  在左侧流道和右侧流道内分别设有弧形隔板(7),所述弧形隔板(7)的一端与中间隔板(5)固接,另一端设置在靠近涡轮壳出口(14)的位置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脉冲可变流道涡轮机装置,包括涡轮壳(1),涡轮壳(1)内设有涡轮叶轮(2)和出气口(3),所述涡轮壳(1)的进口处连接有排气歧管(16),所述涡轮壳(1)内具有内部流道,所述内部流道靠近涡轮叶轮(2)的位置设有涡轮壳出口(14),所述内部流道内设有中间隔板(5),所述中间隔板(5)将内部流道分隔成左侧流道和右侧流道,其特征在于:在左侧流道和右侧流道内分别设有弧形隔板(7),所述弧形隔板(7)的一端与中间隔板(5)固接,另一端设置在靠近涡轮壳出口(14)的位置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可变流道涡轮机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左侧流道的弧形隔板(7)将左侧流道分隔成涡轮壳左侧外流道(9)和涡轮壳左侧内流道(11);位于右侧流道的弧形隔板(7)将右侧流道分隔成涡轮壳右侧外流道(10)和涡轮壳右侧内流道(12);所述涡轮壳左侧外流道(9)、涡轮壳左侧内流道(11)、涡轮壳右侧外流道(10)和涡轮壳右侧内流道(12)分别与涡轮壳出口(14)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脉冲可变流道涡轮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弧形隔板(7)位于涡轮壳左侧外流道(9)内的外壁弧线与涡轮壳(1)位于涡轮壳左侧外流道(9)内的内壁弧线在靠近涡轮壳出口(14)部位平行;弧形隔板(7)位于涡轮壳左侧内流道(11)和涡轮壳右侧内流道(12)内的内壁弧线与中间隔板(5)的壁面在靠近涡轮壳出口(14)部位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脉冲可变流道涡轮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涡轮壳左侧外流道(9)和涡轮壳右侧外流道(10)内靠近涡轮壳出口(14)的位置全周范围内分别设置一排静叶栅(13),所述静叶栅(13)的叶片倾斜安装在涡轮壳外流道出口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脉冲可变流道涡轮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叶栅(13)的叶片焊接在涡轮壳内壁上。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脉冲可变流道涡轮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涡轮壳左侧内流道(11)和涡轮壳右侧内流道(12)截面积之和与内部流道总截面积之比为1/3~1/2。7.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航马超朱智富李永泰王聪聪宋丽华郭锡禄
申请(专利权)人:康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