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储液器、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储液器、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3268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3 2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储液器、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储液器包括:壳体、进管、出管和浮力部件,出管上设置有第一回油孔,第一回油孔能将壳体的内部与出管的内部连通,浮力部件设置于壳体的内部,壳体的内部能够填充冷媒,第一工况下的第一吸气温度小于第二工况下的第二吸气温度,第一工况壳体内部液态冷媒的密度大于浮力部件的密度,浮力部件能浮于液态冷媒的液面上打开第一回油孔,第二工况壳体内部液态冷媒的密度小于浮力部件的密度,浮力部件能沉于液态冷媒的液面下方关闭第一回油孔。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同时保证低温制热工况及最大制冷工况时分液器底部储存冷媒量少、额定制冷及低温中间制冷工况时分液器底部储存冷媒量多,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具体涉及一种储液器、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1、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空调系统两器越做越小,系统匹配越来越精细化;其中压缩机的分液器的回油孔高度显得越来越重要。

2、这是因为,低温制热及最大制冷工况,要求分液器底部储存冷冻油或冷媒量要少,以发挥系统能力,满足最大制冷及低温制热能力要求;但是如果回油孔开设过低,导致额定制冷及低温中间制冷工况,系统液态冷媒循环量太大,严重影响压缩机性能。

3、也就是说,低温制热工况及最大制冷工况,要求分液器第一回油孔开设低一些,而额定制冷及低温中间制冷等工况,要求第一回油孔开设高一些。

4、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分液器存在无法同时保证低温制热工况及最大制冷工况时分液器底部储存冷媒量少、额定制冷及低温中间制冷工况时分液器底部储存冷媒量多等技术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研究设计出一种储液器、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分液器存在无法同时保证低温制热工况及最大制冷工况时分液器底部储存冷媒量少、额定制冷及低温中间制冷工况时分液器底部储存冷媒量多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储液器、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储液器,其包括:

3、壳体、进管、出管和浮力部件,所述进管与所述壳体的内部连通,所述出管从所述壳体的一端穿设进入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出管上设置有第一回油孔,所述第一回油孔能将所述壳体的内部与所述出管的内部连通,所述浮力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壳体的内部能够填充冷媒,第一工况下从所述出管排出的气体温度为第一吸气温度,第二工况下从所述出管排出的气体温度为第二吸气温度,所述第一吸气温度小于所述第二吸气温度,所述第一工况时所述壳体内部液态冷媒的密度大于所述浮力部件的密度,所述浮力部件能够浮于液态冷媒的液面上进而打开所述第一回油孔,所述第二工况时所述壳体内部液态冷媒的密度小于所述浮力部件的密度,所述浮力部件能够沉于所述液态冷媒的液面下方进而关闭所述第一回油孔。

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5、所述浮力部件能够在所述第一工况下所述壳体内的液态冷媒的液面距离所述壳体的底部间的高度高于第一预设高度时打开所述第一回油孔,所述第一预设高度大于等于0,所述浮力部件能够在所述第二工况下所述壳体内具有液态冷媒时关闭所述第一回油孔。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7、所述第一回油孔距离所述壳体的底部第二预设距离,当处于所述第一工况时,且当所述浮力部件随着液态冷媒的液面上浮至所述浮力部件的底部距离所述壳体的底部第二预设距离时,即所述浮力部件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回油孔平齐时,所述第一回油孔被所述浮力部件打开,此时所述液态冷媒的液面高度距离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第一预设高度,所述第二预设距离大于等于0;当处于所述第二工况时,所述浮力部件沉于所述壳体的底部并与所述第一回油孔相对以关闭所述第一回油孔。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9、所述壳体的轴线方向沿竖直方向,所述进管从所述壳体的上端连通至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出管从所述壳体的下端穿设进入所述壳体的内部并向上延伸至距离所述壳体的上端大于0的第三预设距离处。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11、所述浮力部件为环形结构,环形结构的所述浮力部件套设于所述出管的外周;和/或,所述壳体的内部还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也为环形结构且套设于所述出管的外周,且所述隔板位于所述浮力部件的上方,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贯穿其上下端面的贯通孔,以容许冷媒和/或油从所述隔板的上方流至所述隔板的下方;和/或,所述出管上设置有第二回油孔,所述第二回油孔也能将所述壳体的内部与所述出管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回油孔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回油孔。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13、当所述浮力部件为环形结构时,所述浮力部件的内径为d,所述出管的外径为d,并有0.1mm≤d-d≤1mm;和/或,所述第一回油孔的直径为d1,所述浮力部件沿轴向的长度为l,满足4d1≤l。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15、所述冷媒的密度为0.49~1.21g/ml;所述浮力部件的密度为0.92~1.15g/cm。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17、所述冷媒为r32、r410a或r290;和/或,所述浮力部件采用tpe材料、天然橡胶、硅橡胶或空心的金属材料制成,当所述浮力部件采用硅橡胶作为材料制成时,能够通过调整二氧化硅的含量来调整材料密度;当所述浮力部件采用空心的金属材料制成时,能够通过调整空心空腔与实体的比重,来实现不同的密度。

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压缩机组件,其包括前述的储液器,还包括压缩机,所述储液器连通设置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端。

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述的压缩机组件。

2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储液器、压缩机组件和空调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浮力部件的密度设置介于第一工况的液态冷媒密度和第二工况的液态冷媒密度之间,能够根据工况的不同通过浮力部件来自动控制是否打开出管的第一回油孔还是关闭第一回油孔,当处于第一工况时由于其吸气温度较低,属于尤其是低温制热、最大制冷工况,液体冷媒密度大,使得浮力部件浮于液态冷媒的液面上,从而通过上浮而打开第一回油孔,将该工况下的液态冷媒尽可能通过第一回油孔回到压缩机,提高该工况下的冷媒循环量;而在第二工况时由于其吸气温度较高,属于尤其是低温中间制冷、额定制冷工况等,液态冷媒密度小,使得浮力部件沉于液态冷媒的液面下方,进而关闭第一回油孔,使得该工况下尽可能较多的冷媒被储存于分液器的内部,减小系统的冷媒循环量,有效地根据不同的工况适配不同的系统冷媒循环量,能效匹配效果好,解决空调不同工况对分液器回油孔高度要求不同的矛盾问题,能够同时保证低温制热工况及最大制冷工况时分液器底部储存冷媒量少、额定制冷及低温中间制冷工况时分液器底部储存冷媒量多,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

9.一种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储液器,还包括压缩机,所述储液器连通设置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端。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缩机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储液器,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液器,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永慧刘达炜杜津广孙辉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