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靳照礼专利>正文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062816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急性脑梗塞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包括绞股蓝、生白术、茯苓、坤草、丹参、红花、葛根、地龙、水蛭和石菖蒲。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在治疗脑梗塞疾病中取得了显著疗效,在临床观察的58例脑梗塞病例中,有55例痊愈,治愈有效率达95%,对减少死亡率、减轻脑梗塞后遗症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急性脑梗塞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属于中药领域。
技术介绍
脑血管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我国的脑血管病已居死亡原因的首位,每年新发病约为200万人,而缺血性脑血管病占75%,其中,80%为急性血栓性脑梗塞。临床常见类型有急性完全性脑梗塞、进展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几乎所有脑梗塞都是在糖尿病、冠心病、血脂代谢异常、血液成分异常及动脉硬化基础上,血栓形成导致血管闭塞。梗塞发生后4-6小时,首先表现为细胞毒性水肿,12小时后脑细胞开始发生坏死,如进一步发展则血脑屏障损害,于24小时后表现为血管源性脑水肿,而使脑组织损害加重。中医认为缺血性中风是本虚标实证,本虚是气虚、阴虚为本,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多为气虚为主,脾为后天之本,脾统血,主运化水湿;脾气亏虚,脾失健运,则聚湿生痰,气载血行,气虚则血瘀,痰瘀阻滞脉络发生偏枯。痰浊淤血阻滞脑络,血行不畅,血不利则为水,水瘀互结,博于脑窍为脑梗塞急性期根本病机。目前,脑梗塞的治疗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1、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死亡率及致残率都未形成统一结论,即使部分手术病例可以提高患者的近期成活率,但远期效果往往不及近期,不甚理想,而且脑梗塞患者多发于六七十岁的老年人,机体抵抗力与耐受性都比较弱,因此,除了几种特殊脑梗塞病型或为及时挽救患者生命外,多不建议采用手术治疗;2、西药治疗,西药治疗脑梗塞具有起效快、针对性强的优点,但西药治疗靶点单一,很难做到道地取材的大复方现代中药,即能够从血液及血管同时治疗的目的,而脑梗塞正是血液病变(血液粘度、高血脂等症)及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多数西药,包括阿司匹林都会产生不同的耐药性;阿司匹林有一定的用药抵抗,而绝大多数西药的副作用都非常明显;3、中药治疗,多数中药起效慢,但大复方道地取材的现代中药具有长效性强,作用靶位多,服用安全,没有耐药性等治疗优势,并且能够针对脑梗塞血液血管的发病诱因,达到对其同治的治疗目的。申请号为200310114532.X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治疗脑梗塞急性期、恢复早期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主治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中使用了有机溶剂,可能存在对人体有毒副作用的隐患,而且该中药组合物不能根治脑梗塞疾病。申请号为02125803.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治疗脑梗塞及高脂血症的中药组合物,该专利只记载了该中药组合物的有效性,对其治愈能力没有任何说明,而且该专利只记载了该中药组合物的胶囊制剂,这对患者的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中药组合物,通过对原料的合理配伍,达到有效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梗塞的效果。-->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原料:绞股蓝、生白术、茯苓、坤草、丹参、红花,葛根、地龙、水蛭、石菖蒲。其中,各原料的重量份为:绞股蓝10-30份、生白术10-30份、茯苓10-30份、坤草10-30份、丹参10-30份、葛根10-50份、地龙5-20份、水蛭5-20份、石菖蒲5-20份、红花5-30份。优选,各原料的重量份为:绞股蓝20份、生白术15份、茯苓15份、坤草10份、丹参15份、葛根15份、地龙10份、水蛭10份、石菖蒲10份、红花10份。所述中药组合物是按照中药常规制剂方法制备成的任何一种临床上适宜的制剂。所述制剂是中药煎剂、散剂、颗粒剂或胶囊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中药煎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是:将原料按所述比例混合,漂洗干净后,按120-160重量份的比例添加水,浸泡2小时后,用自动煎药机煎煮,煎至其中水分剩下1/3为止,得到中药煎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散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是:将原料按上述比例混合,漂洗烘干或晾干后,用紫外线消毒30分钟,用超细微粉粹机粉粹后,定量分装,得到散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是:将原料按所述比例混合,漂洗烘干或晾干后,用紫外线消毒30分钟,用超细微粉粹机粉碎得到药粉,将所得药粉装入0号胶囊,得到胶囊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是:将绞股蓝、生白术、茯苓、坤草、丹参、红花、葛根和石菖蒲粉碎成后混合,再与超细微粉化后的地龙和水蛭药粉混合后加入粘合剂,搅拌挤压制粒干燥得到颗粒剂。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对治疗急性脑梗塞具有显著疗效,在临床观察的58例急性脑梗塞病例中,有55例得到治愈,有效率达95%,对减轻脑梗塞后遗症有重要意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例证的目的,决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中医认为缺血性中风为本虚标实证,本虚为气虚、阴虚,标实即为邪实,不外风、火(热)、痰、瘀、气五端。脾为后天之本,脾统血,主运化水湿,脾气亏虚,脾失亏虚饿,脾失健运,聚湿生痰,若遇过劳、环境及情志变化,则痰湿上升入脑,闭阻脑脉,血行瘀阻发为中风,或肝肾阴虚,肝阳化风,挟风痰瘀阻脑脉,血不利则为水,水瘀互结,博于脑窍,则神明失司,昏仆失语、半身不遂诸证迭起。痰浊(水湿)内生、水瘀互结,闭阻脑脉是脑梗塞急性期基本病机。药理学研究证明,绞股蓝、白术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抗凝血作用,而且绞股蓝对急性脑缺血有显著的保护作用;白术配茯苓有明显利尿的作用;红花可抗血栓形成减轻缺血性脑水肿,坤草可抑制血栓形成,并有显著利尿作用;丹参、葛根均有改善脑供血、抗脑缺血作用;丹参又可抑制凝血,激活纤溶,改善微循环。地龙和水蛭有抗凝血、抗血栓作用。本专利技术以绞股蓝健脾补气,清热解毒兼可化痰,白术为健脾益气第一要药,白术配茯苓可健脾益气、运化水湿,利水消肿,红花活血化瘀抗血栓减轻缺血性脑水肿,坤草活血-->去瘀、利水消肿又兼清热,丹参配葛根,可化瘀通脉,凉血生津,地龙、水蛭抗栓溶栓,地龙又可息风通络、利水泄热,石菖蒲化湿和胃,开窍宁神。诸药伍用,切中病机,健脾益气,运化水湿,升清降浊治其本,利水活血,抗栓通络、祛除邪实,醒脑开窍治其标,而且药专力宏,故临床疗效显著。本专利技术的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原料:绞股蓝、生白术、茯苓、坤草、丹参、红花、葛根、地龙、水蛭、石菖蒲。其中,各原料的重量份为:绞股蓝10-30份、生白术10-30份、茯苓10-30份、坤草10-30份、丹参10-30份、葛根10-50份、地龙5-20份、水蛭5-20份、石菖蒲5-20份、红花5-30份。优选,各原料的重量份为:绞股蓝20份、生白术15份、茯苓15份、坤草10份、丹参15份、红花10份、葛根15份、地龙10份、水蛭10份、石菖蒲10份。所述中药组合物是按照中药常规制剂方法制备成的任何一种临床上适宜的制剂。所述制剂是中药煎剂、散剂、颗粒剂或胶囊剂。这些制剂的制备方法均为常规方法,具体地,所述中药煎剂的制备方法是:将原料按所述比例混合,漂洗干净后,按120-160重量份的比例添加水,浸泡2小时后,用自动煎药机煎煮,煎至其中水分剩下1/3为止,得到中药煎剂。所述散剂的制备方法是:将原料混合,漂洗烘干或晾干后,用紫外线消毒30分钟,用超细微粉粹机粉粹后,定量分装,得到散剂。所述胶囊剂的制备方法是:将原料混合,漂洗烘干或晾干后,用紫外线消毒30分钟,用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绞股蓝、生白术、茯苓、坤草、丹参、红花、葛根、地龙、水蛭和石菖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绞股蓝、生白术、茯苓、坤草、丹参、红花、葛根、地龙、水蛭和石菖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绞股蓝10-30份、生白术10-30份、茯苓10-30份、坤草10-30份、丹参10-30份、红花5-30份、葛根10-50份、地龙5-20份、水蛭5-20份和石菖蒲5-20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绞股蓝20份、生白术15份、茯苓15份、坤草10份、丹参15份、葛根15份、地龙10份、水蛭10份、石菖蒲10份、红花10份。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照中药常规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临床上适宜的制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是中药煎剂、散剂、颗粒剂或胶囊剂。6.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原料按所述比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照礼刘丽云
申请(专利权)人:靳照礼刘丽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