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富水隧道区隔防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1、我国防排水技术发展不断试错、不断完善,在错误中不断进步,对于地下水模糊的认识逐渐清晰明朗,也经历了“以排为主”到“以堵为主”的防排水理念更新。目前,我国隧道防排水采取“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理念,规范要求根据隧道所处地层的地下水敏感性、埋深情况、水压情况,采取不同防排水处理策略,其要求:在浅埋、低水压段采用“完全封堵”策略,其余地段采用“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策略,针对高压地段隧道结构还需具有一定抗水压能力。完全封堵不排要在不影响结构安全受力基础上,但如果排水,需控制在不影响地下水平衡、生态环境平衡基础上。
2、目前,我国隧道设计、施工所采用的防排水方案往往精细化不够,没有将隧道根据水文地质单元的不同划分若干独立防排水单元,且针对围岩、防水板背后两个部位缺少分区防排水措施,“一刀切”式的按照同一防水等级而制定同一防排水方案。实际工程中,隧道渗漏水段落往往存在衬砌背后窜水现象,病害整治时无法准确定位防水板破损部位。由于隧道纵坡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富水隧道区隔防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不同水文地质单元之间的物理阻隔结构(1),所述物理阻隔结构(1)包括沿隧道径向依次环向设置的衬砌(2)、防水板层(3)、初期支护(4)和围岩阻水墙(5),以及设置于所述衬砌(2)、防水板层(3)和初期支护(4)之间的用于阻隔地下水纵向流动的止水部件(6)、用于注浆堵漏的注浆管(7);所述物理阻隔结构(1)的纵向长度为3-5m,沿隧道全环径向延伸8-15m;所述衬砌(2)、防水板层(3)和初期支护(4)的中部均沿隧道径向外凸,外凸深度为1-1.5m,以形成用于阻隔水的环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富水隧道区隔防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不同水文地质单元之间的物理阻隔结构(1),所述物理阻隔结构(1)包括沿隧道径向依次环向设置的衬砌(2)、防水板层(3)、初期支护(4)和围岩阻水墙(5),以及设置于所述衬砌(2)、防水板层(3)和初期支护(4)之间的用于阻隔地下水纵向流动的止水部件(6)、用于注浆堵漏的注浆管(7);所述物理阻隔结构(1)的纵向长度为3-5m,沿隧道全环径向延伸8-15m;所述衬砌(2)、防水板层(3)和初期支护(4)的中部均沿隧道径向外凸,外凸深度为1-1.5m,以形成用于阻隔水的环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水隧道区隔防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部件(6)包括遇水膨胀止水条或遇水膨胀止水带,止水部件(6)设置多道,相邻两个止水部件(6)之间的间隔为0.5-1.6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水隧道区隔防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管(7)表面均匀开设有注浆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川,吴剑,许召强,郑波,张京京,米涛,李利平,刘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