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水隧道区隔防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2444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2 22:47
本技术涉及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富水隧道区隔防排水结构,包括位于不同水文地质单元之间的物理阻隔结构,所述物理阻隔结构包括沿隧道径向依次环向设置的衬砌、防水板层、初期支护和围岩阻水墙,以及设置于所述衬砌、防水板层和初期支护之间的止水部件、注浆管;所述物理阻隔结构的纵向长度为3‑5m,沿隧道全环径向延伸8‑15m;所述衬砌、防水板层和初期支护的中部均沿隧道径向外凸,以形成用于阻隔水的环状结构;本技术将不同水文地质单元物理分区,形成分区防水单元,也将贮存在围岩的地下水、初支渗漏出的地下水和突破防水板进入衬砌背后的地下水真正间隔分开,可防治水害扩大化、迅速确定水害位置、方便拆除整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富水隧道区隔防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1、我国防排水技术发展不断试错、不断完善,在错误中不断进步,对于地下水模糊的认识逐渐清晰明朗,也经历了“以排为主”到“以堵为主”的防排水理念更新。目前,我国隧道防排水采取“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理念,规范要求根据隧道所处地层的地下水敏感性、埋深情况、水压情况,采取不同防排水处理策略,其要求:在浅埋、低水压段采用“完全封堵”策略,其余地段采用“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策略,针对高压地段隧道结构还需具有一定抗水压能力。完全封堵不排要在不影响结构安全受力基础上,但如果排水,需控制在不影响地下水平衡、生态环境平衡基础上。

2、目前,我国隧道设计、施工所采用的防排水方案往往精细化不够,没有将隧道根据水文地质单元的不同划分若干独立防排水单元,且针对围岩、防水板背后两个部位缺少分区防排水措施,“一刀切”式的按照同一防水等级而制定同一防排水方案。实际工程中,隧道渗漏水段落往往存在衬砌背后窜水现象,病害整治时无法准确定位防水板破损部位。由于隧道纵坡的存在,一个地方防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富水隧道区隔防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不同水文地质单元之间的物理阻隔结构(1),所述物理阻隔结构(1)包括沿隧道径向依次环向设置的衬砌(2)、防水板层(3)、初期支护(4)和围岩阻水墙(5),以及设置于所述衬砌(2)、防水板层(3)和初期支护(4)之间的用于阻隔地下水纵向流动的止水部件(6)、用于注浆堵漏的注浆管(7);所述物理阻隔结构(1)的纵向长度为3-5m,沿隧道全环径向延伸8-15m;所述衬砌(2)、防水板层(3)和初期支护(4)的中部均沿隧道径向外凸,外凸深度为1-1.5m,以形成用于阻隔水的环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水隧道区隔防排水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富水隧道区隔防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不同水文地质单元之间的物理阻隔结构(1),所述物理阻隔结构(1)包括沿隧道径向依次环向设置的衬砌(2)、防水板层(3)、初期支护(4)和围岩阻水墙(5),以及设置于所述衬砌(2)、防水板层(3)和初期支护(4)之间的用于阻隔地下水纵向流动的止水部件(6)、用于注浆堵漏的注浆管(7);所述物理阻隔结构(1)的纵向长度为3-5m,沿隧道全环径向延伸8-15m;所述衬砌(2)、防水板层(3)和初期支护(4)的中部均沿隧道径向外凸,外凸深度为1-1.5m,以形成用于阻隔水的环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水隧道区隔防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部件(6)包括遇水膨胀止水条或遇水膨胀止水带,止水部件(6)设置多道,相邻两个止水部件(6)之间的间隔为0.5-1.6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富水隧道区隔防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管(7)表面均匀开设有注浆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川吴剑许召强郑波张京京米涛李利平刘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