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准测量中控制前后视距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62375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2 22:46
本技术涉及水准测量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水准测量中控制前后视距的装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水准测量中控制前后视距的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水准测量过程中水准尺无法在小距离上调节位置的技术问题。一种用于水准测量中控制前后视距的装置,用于调节前水准尺或后水准尺相对于水准仪的位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设置有滑座;所述导轨内设置有驱动所述滑座相对于所述导轨位移的丝杠,旋转丝杠,丝杠带动滑座位移,滑座再带动框架以及设置于框架内的水准尺位移,从而可以方便地调节后水准尺相对于水准仪的位置,使水准尺与水准仪之间的距离更加精确,提高了水准测量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准测量辅助工具,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水准测量中控制前后视距的装置


技术介绍

1、在进行野外水准测量时,为了满足测量的要求,消除i角误差以及地球曲率等对水准测量的影响,在水准测量时尽可能让前后视距相等,一般通过皮尺丈量或者计算步数等方法来估计前后视距的距离,或者先通过水准仪读出前尺的上下丝的读数,计算出前尺距水准仪的距离,然后在通过慢慢移动后尺的距离直到满足前后视距差的要求,即可进行下一站的测量。这样在水准测量时效率相对较低,通过长时间的移动水准尺,使水准仪重新进行测量旋转物镜时可能对水准仪产生了移动,需要重新对水准仪进行整平,以至于测量中对测量的效率造成了影响以及影响了测量的精度。

2、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测距仪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在对水准尺的位置进行校正时,往往无法在小距离上进行调节,从而降低了水准测量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水准测量中控制前后视距的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水准测量过程中水准尺无法在小距离上调节位置的技术问题。

2、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一些实施方案包括:

3、一种用于水准测量中控制前后视距的装置,用于调节前水准尺或后水准尺相对于水准仪的位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设置有滑座,滑座设置有框架,所述框架内设置有水准尺;

4、所述滑座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所述导轨内设置有驱动所述滑座相对于所述导轨位移的丝杠,所述丝杠转动连接于所述导轨内;

5、所述导轨还设置有配重架,所述配重架滑动设置于所述导轨,所述丝杠驱动所述配重架相对于所述导轨位移;

6、所述丝杠包括正向螺纹部和反向螺纹部,所述滑座设置有与所述正向螺纹部配合的正向螺母座,所述配重架设置有与所述反向螺纹部配合的反向螺母座。

7、作为优选,所述滑座与所述框架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水准尺通过柔性丝悬挂于所述框架内。

8、作为优选,所述框架包括左立板和右立板,所述右立板与所述右立板通过顶板连接,所述水准尺悬挂于所述顶板。

9、作为优选,所述左立板、所述右立板均与所述滑座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顶板分别与所述左立板、所述右立板为一体式结构。

10、作为优选,所述导轨包括底板和设置于所述底板的轨道,所述轨道的横截面形状为上宽下窄的梯形,所述轨道与所述底板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滑座和所述配重架均设置有与所述轨道配合的滑移槽。

11、作为优选,所述轨道设置有上端开口的滑槽,所述丝杠设置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正向螺母座和所述反向螺母座均位于所述滑槽内。

12、作为优选,所述滑槽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所述丝杠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轨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丝杠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板。

13、作为优选,所述丝杠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光轴部,所述支撑板均设置有与所述光轴部配合的轴孔,所述光轴部的直径小于所述丝杠的直径。

14、作为优选,位于所述丝杠其中一端的所述光轴部延伸出所述滑槽,延伸出所述滑槽的光轴部设置有便于旋转所述丝杠的手轮。

15、作为优选,所述底板设置有指示所述滑座位移距离的刻度线,所述刻度线凹入所述底板。

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7、1、在进行水准测量过程中,先确定前水准尺与水准仪之间的距离,然后,再调节后水准尺与水准仪之间的距离,前水准尺、后水准尺与水准仪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测距仪进行测量。

18、前水准尺距离水准仪的距离确定后,调节后水准尺距离水准仪的位置,需要小幅度内调节后水准尺位置时,旋转丝杠,丝杠带动滑座位移,滑座再带动框架以及设置于框架内的水准尺位移,从而可以方便地调节后水准尺相对于水准仪的位置,使水准尺与水准仪之间的距离更加精确,提高了水准测量精度。

19、2、通过设置配重架,以及正向螺纹部和反向螺纹部,丝杠在旋转过程中,滑座以及配重架同时且同速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导轨的重心始终处于中部位置,支架不易翻倒。

20、3、水准尺设置于框架内,框架起到保护水准尺的功能,水准尺不易损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水准测量中控制前后视距的装置,用于调节前水准尺(5)或后水准尺(5)相对于水准仪的位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设置有导轨(2),所述导轨(2)设置有滑座(3),滑座(3)设置有框架(4),所述框架(4)内设置有水准尺(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准测量中控制前后视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座(3)与所述框架(4)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水准尺(5)通过柔性丝(51)悬挂于所述框架(4)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水准测量中控制前后视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4)包括左立板(41)和右立板(42),所述右立板(42)与所述右立板(42)通过顶板(43)连接,所述水准尺(5)悬挂于所述顶板(4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水准测量中控制前后视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立板(41)、所述右立板(42)均与所述滑座(3)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顶板(43)分别与所述左立板(41)、所述右立板(42)为一体式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水准测量中控制前后视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2)包括底板(21)和设置于所述底板(21)的轨道(22),所述轨道(22)的横截面形状为上宽下窄的梯形,所述轨道(22)与所述底板(2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滑座(3)和所述配重架(7)均设置有与所述轨道(22)配合的滑移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水准测量中控制前后视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22)设置有上端开口的滑槽(23),所述丝杠(6)设置于所述滑槽(23)内,所述正向螺母座(31)和所述反向螺母座(71)均位于所述滑槽(23)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水准测量中控制前后视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2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所述丝杠(6)的支撑板(221),所述支撑板(221)与所述轨道(2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丝杠(6)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板(2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水准测量中控制前后视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杠(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光轴部,所述支撑板(221)均设置有与所述光轴部配合的轴孔,所述光轴部的直径小于所述丝杠(6)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水准测量中控制前后视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丝杠(6)其中一端的所述光轴部延伸出所述滑槽(23),延伸出所述滑槽(23)的光轴部设置有便于旋转所述丝杠(6)的手轮(61)。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水准测量中控制前后视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1)设置有指示所述滑座(3)位移距离的刻度线(211),所述刻度线(211)凹入所述底板(2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准测量中控制前后视距的装置,用于调节前水准尺(5)或后水准尺(5)相对于水准仪的位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设置有导轨(2),所述导轨(2)设置有滑座(3),滑座(3)设置有框架(4),所述框架(4)内设置有水准尺(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准测量中控制前后视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座(3)与所述框架(4)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水准尺(5)通过柔性丝(51)悬挂于所述框架(4)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水准测量中控制前后视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4)包括左立板(41)和右立板(42),所述右立板(42)与所述右立板(42)通过顶板(43)连接,所述水准尺(5)悬挂于所述顶板(4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水准测量中控制前后视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立板(41)、所述右立板(42)均与所述滑座(3)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顶板(43)分别与所述左立板(41)、所述右立板(42)为一体式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水准测量中控制前后视距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2)包括底板(21)和设置于所述底板(21)的轨道(22),所述轨道(22)的横截面形状为上宽下窄的梯形,所述轨道(22)与所述底板(2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滑座(3)和所述配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凯辉徐斌峰张朝忙陆磊盛君翁宝凤王振立李婷孟德彪边奇海高雅丽李莎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国土勘测规划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