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磨透气涤纶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2218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2 22:44
本技术公开了耐磨透气涤纶布,涉及涤纶布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强度层,所述强度层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凹陷槽,所述凹陷槽内固定连接有强度线,所述强度线的直径大于凹陷槽的深度,所述强度线的外周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凸起。本技术中设置有锦纶纤维,锦纶纤维的耐磨性好,降低面料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延长面料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涤纶布,更具体地说,它涉及耐磨透气涤纶布


技术介绍

1、涤纶面料是日常生活中得比较广泛的一种化纤服装面料,它的优点是抗皱性和保持性都很好,所以适合做服装外套、各类箱包手袋和帐篷等户外用品。

2、涤纶面料的强度高、使用寿命长,常用来制作沙发套等家纺产品,但是涤纶面料的透气性差,在使用者使用该面料时,空气难以穿过面料,导致使用者闷热,而棉质沙发套质地柔软与人体接触时更加舒适,但是长期使用该面料时,面料容易破损,导致该沙发的使用寿命减短,因而需要设置一种面料解决现在面料难以兼顾耐磨性和透气性的问题。

3、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耐磨透气涤纶布。

2、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该耐磨透气涤纶布,包括强度层,所述强度层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凹陷槽,所述凹陷槽内固定连接有强度线,所述强度线的直径大于凹陷槽的深度,所述强度线的外周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凸起。

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起与强度线呈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强度线包括若干圈圈线。

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圈圈线包括芯纱、固纱和饰纱,所述芯纱与固纱均设置为涤纶纱线一,所述饰纱通过棉纤维和锦纶纤维加捻而成。

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强度层设置为平纹组织,所述强度层通过涤纶纱线二编织而成。

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强度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包裹在强度线的外周壁上。

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耐磨层设置为斜纹组织,所述斜纹组织的经组织点为浮,所述斜纹组织的纬组织点为沉,所述斜纹组织的组织循环自左向右、自下向上依次设置为浮浮沉沉、浮沉沉浮、浮浮沉沉。

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耐磨层通过交替设置的涤纶纱线三和锦纶纱线编织而成。

9、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0、强度层上方的强度线能够支撑体表,减少体表与强度层的接触面积,使得空气能够在强度层与体表之间流通,强度层下方的强度线一方面增加强度层的防滑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强度线能够实现对强度层的保护,延长强度层的使用时间,强度线的外周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凸起,凸起的设置进一步加强强度线表面的粗糙度,提高强度线的防滑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耐磨透气涤纶布,包括强度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度层(1)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凹陷槽(2),所述凹陷槽(2)内固定连接有强度线(3),所述强度线(3)的直径大于凹陷槽(2)的深度,所述强度线(3)的外周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凸起(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透气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4)与强度线(3)呈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强度线(3)包括若干圈圈线(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磨透气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圈圈线(5)包括芯纱(6)、固纱(7)和饰纱(8),所述芯纱(6)与固纱(7)均设置为涤纶纱线一,所述饰纱(8)通过棉纤维(10)和锦纶纤维(11)加捻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透气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度层(1)设置为平纹组织,所述强度层(1)通过涤纶纱线二编织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透气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度层(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耐磨层(9),所述耐磨层(9)包裹在强度线(3)的外周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耐磨透气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9)设置为斜纹组织,所述斜纹组织的经组织点为浮,所述斜纹组织的纬组织点为沉,所述斜纹组织的组织循环自左向右、自下向上依次设置为浮浮沉沉、浮沉沉浮、浮浮沉沉。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耐磨透气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9)通过交替设置的涤纶纱线三和锦纶纱线编织而成。

...

【技术特征摘要】

1.耐磨透气涤纶布,包括强度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度层(1)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凹陷槽(2),所述凹陷槽(2)内固定连接有强度线(3),所述强度线(3)的直径大于凹陷槽(2)的深度,所述强度线(3)的外周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凸起(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透气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4)与强度线(3)呈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强度线(3)包括若干圈圈线(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磨透气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圈圈线(5)包括芯纱(6)、固纱(7)和饰纱(8),所述芯纱(6)与固纱(7)均设置为涤纶纱线一,所述饰纱(8)通过棉纤维(10)和锦纶纤维(11)加捻而成。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振伟杨文龙翁天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安安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