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支架装置和灶具燃烧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61871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2 22:41
本技术提供一种锅支架装置和灶具燃烧器,所述锅支架装置包括有聚能装置,所述聚能装置包括多个围挡,多个所述围挡由内向外依次间隔设置并形成有间隙,在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围挡中,内部的所述围挡的顶端低于外部的所述围挡的顶端,且内部的所述围挡的顶端高于外部的所述围挡的底端。通过多个围挡的设置实现减缓灶具所产生的烟气,从而使得灶具的热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并且围挡之间存在高度差与间隙,从而能够使得空气进入的同时便于聚能装置的清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锅支架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锅支架装置和灶具燃烧器


技术介绍

1、现阶段,在使用灶具燃烧器时烟气排放过快,为了减缓烟气的排放速度从而提高烟气的使用效率,往往会设置有聚能圈,通过聚能圈的设置用于减缓烟气的排放从而使得烟气的热量能够被锅具充分的吸收与利用,但是现在的聚能圈往往面临着锅内的液体溢出,导致聚能圈的积液从而引发清洗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为了减少烟气的排放速度设置有聚能圈进行阻挡烟气,但是聚能圈容易被溢出液附着难以清洗的缺陷,提供一种锅支架装置和灶具燃烧器。

2、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3、一种锅支架装置,所述锅支架装置包括有聚能装置,所述聚能装置包括多个围挡,多个所述围挡由内向外依次间隔设置并形成有间隙,在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围挡中,内部的所述围挡的顶端低于外部的所述围挡的顶端,且内部的所述围挡的顶端高于外部的所述围挡的底端。

4、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的结构形式,通过围挡圈由内向外的一次间隔设置,使得各个围挡圈之间存在间隙能够用于使得空气流入。而围挡之间的高度不相同,使得聚能装置能够沿着竖直方向向上延伸,实现高度方向的增加。从而使得烟气能够在聚能装置内实现长时间的停留,同时增加了烟气能量的回收与利用。保留在聚能装置内的烟气能量能够重新回到锅具的底部,实现对于锅具底部的二次加热实现能量的回收再利用。

5、较佳地,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围挡之间相互串联,以实现多个所述围挡呈现中空螺旋上升。

6、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的结构形式,能够实现通过串联的多个围挡,使得由围挡螺旋上升组成的聚能装置能够实现一体化降低了聚能装置的制造难度,并且螺旋上升保证了内部的围挡的顶端低于外部的围挡的顶端,且内部的围挡的顶端高于外部的围挡的底端。为聚能装置沿着高度方向的设置提供了操作可能,从而使得烟气能够在聚能装置内实现长时间的停留。

7、较佳地,多个所述围挡倾斜设置,与所述聚能装置的竖直方向形成有夹角。

8、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的结构形式,通过围挡的倾斜设置,能够使得当锅具内部的溢出液滴落在聚能装置上时,溢出液体能够沿着倾斜的围挡滑落,从而避免停留在聚能装置上。与竖直方向上的夹角,保证了围挡之间的间隙,从而使得空气能够顺利的通过间隙进入聚能装置的内部,为灶具提供燃烧的氧气。

9、较佳地,所述围挡为片状。

10、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的结构形式,能够实现通过片状的围挡保证了当围挡实现串联时能够顺利的进行弯折形变。同时片状的围挡能够实现螺旋上升,并且减轻聚能装置的整体重量降低制造成本。

11、较佳地,所述围挡形成的聚能装置每一层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不相同。

12、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的结构形式,由于每一层的围挡需要与竖直方向形成有夹角,并且相邻的围挡之间需要保持间隙。因此保证了每一层的围挡都能够与上下的围挡之间存在相对夹角,进而保持围挡之间的间隙能够存在,不会因为相同的夹角从而使得围挡之间的间隙磨灭,保证了聚能装置的正常使用。

13、较佳地,每一层所述围挡与水平面的夹角由下至上依次减小。

14、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的结构形式,由于围挡为串联一体成型的,因此围挡有内部向外螺旋扩张的同时实现自下而上的螺旋上升。因此为了保证聚能装置的每一层围挡之间都有间隙,并且同时满足围挡的螺旋设置。围挡与水平面的夹角由下至上依次减小,保证了最上层的围挡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足够大,能够使得围挡螺旋上升的同时满足相互之间的间隙用于空气的进入。

15、较佳地,所述聚能装置的顶面具有第一放置平面,所述第一放置平面可拆卸连接于灶具;或,所述聚能装置的底面具有第二放置平面,所述第二放置平面可拆卸连接于灶具。

16、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的结构形式,聚能装置顶部的与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放置平面和第二放置平面,并且第一放置平面和第二放置平面均能够与灶具可拆卸连接。当需要使用第一放置平面进行锅具底部的承接时,将第二放置平面与灶具相连接,将锅具放置在第一放置平面上。当需要使用第二放置平面进行锅具底部的承接时,将第一放置平面与灶具相连接,将锅具放置在第二放置平面上。

17、较佳地,所述第一放置平面与所述第二放置平面的大小不同。

18、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的结构形式,通过设置大小不容的第一放置平面与第二放置平面,使得第一放置平面与第二放置平面能够分别匹配大小不同的锅具底部,提高了聚能装置的适配性。

19、较佳地,所述第一放置平面与所述第二放置平面为环形。

20、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的结构形式,通过设置环形的第一放置平面与第二放置平面,使得聚能装置能够很好的与锅具的底部实现适配,使得锅具能够放置在第一放置平面与第二放置平面。

21、一种灶具燃烧器,所述灶具燃烧器包括所述的锅支架装置。

22、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的结构形式,通过设置锅支架装置,使得灶具燃烧器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烟气能够在聚能装置的作用下实现减速,通过烟气在聚能装置内长时间的停留使得聚能装置对于热能的回收。并且聚能装置的表面不易于溢出液的积攒,降低了聚能装置的清洗难度。此外聚能装置能够使得空气进入,为聚能装置内部的燃烧提供足够的空气。

23、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技术各较佳实例。

24、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25、通过设置锅支架装置,使得灶具燃烧器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烟气能够在聚能装置的作用下实现减速,通过烟气在聚能装置内长时间的停留使得聚能装置对于热能的回收。并且聚能装置的表面不易于溢出液的积攒,降低了聚能装置的清洗难度。此外聚能装置能够使得空气进入,为聚能装置内部的燃烧提供足够的空气。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锅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锅支架装置包括有聚能装置,所述聚能装置包括多个围挡,多个所述围挡由内向外依次间隔设置并形成有间隙,在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围挡中,内部的所述围挡的顶端低于外部的所述围挡的顶端,且内部的所述围挡的顶端高于外部的所述围挡的底端,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围挡之间相互串联,以实现多个所述围挡呈现中空螺旋上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围挡倾斜设置,与所述聚能装置的竖直方向形成有夹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挡为片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挡形成的聚能装置每一层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不相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层所述围挡与水平面的夹角由下至上依次减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装置的顶面具有第一放置平面,所述第一放置平面可拆卸连接于灶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锅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置平面与所述第二放置平面的大小不同。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锅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置平面与所述第二放置平面为环形。

9.一种灶具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具燃烧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锅支架装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锅支架装置包括有聚能装置,所述聚能装置包括多个围挡,多个所述围挡由内向外依次间隔设置并形成有间隙,在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围挡中,内部的所述围挡的顶端低于外部的所述围挡的顶端,且内部的所述围挡的顶端高于外部的所述围挡的底端,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围挡之间相互串联,以实现多个所述围挡呈现中空螺旋上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围挡倾斜设置,与所述聚能装置的竖直方向形成有夹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挡为片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挡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永超徐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