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利用节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61828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2 22:4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余热利用节能系统,其包括热泵循环子系统、分别与热泵循环子系统连接的污水换热子系统和闪蒸加热子系统;热泵循环子系统,其包括依次连接的蒸发器、压缩机和冷凝器;污水换热子系统,其包括与蒸发器连接的污水泵、与污水泵连接的水力喷射装置,以使污水通过所述污水泵流入蒸发器产生蒸汽;闪蒸加热子系统,其包括与冷凝器连接的闪蒸罐、与闪蒸罐连接的换热器、与换热器连接的气液分离器,以使所述冷凝器冷凝出的水进入闪蒸罐产出热能,热能经所述换热器进行热交换;本技术通过“污水换热+热泵循环+闪蒸加热”的集成系统,高效回收工业低温余热并制备输出正负压高温蒸汽,节能减碳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节能环保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余热利用节能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我国年工业用能约29.1亿吨标准煤,但其中150摄氏度以下余热(低品位热能)往往是‘废热’,其总量相当于工业用能的14.2%。如果40%的余热能得到有效利用,一年就能节约1.65亿吨标煤,意义巨大。目前,我国钢铁生产企业、热电厂、医药、化工等企业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业循环水系统,大都采用凉水塔将工业余热向大气中排放,这样不仅对环境造成热污染而且凉水塔运行还消耗电能,因此,有效利用工业余热就成了企业节能降耗的重要途径。

2、工业废水余热回收主要是在不改变原有工艺流程的基础上,把废水中的热量进行提取,使热量从低温液体传递到高温液体中,提高热能品位用于生产,从而达到节能目的。但是工业余热存在温度低、能量密度低、较为分散等特点,亦是低温余热难以回收利用的大难题。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余热利用节能系统。

2、为达到本技术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余热利用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泵循环子系统、分别与热泵循环子系统连接的污水换热子系统和闪蒸加热子系统;

4、热泵循环子系统,其包括依次连接的蒸发器、压缩机和冷凝器;

5、污水换热子系统,其包括与蒸发器连接的污水泵、与污水泵连接的水力喷射装置,以使污水通过所述污水泵流入蒸发器产生蒸汽;

6、闪蒸加热子系统,其包括与冷凝器连接的闪蒸罐、与闪蒸罐连接的换热器、与换热器连接的气液分离器,以使所述冷凝器冷凝出的水进入闪蒸罐产出热能,热能经所述换热器进行热交换;

7、进一步的,所述蒸发器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热侧进口和第一热侧出口,所述污水泵通过管道与第一热侧进口连接,第一热侧出口通过管道与水力喷射器连接,所述水力喷射器与污水泵通过蒸发器连通。

8、进一步的,所述蒸发器的另一端分别设有第一冷侧出口和第一冷侧进口,所述第一冷侧出口通过管道与压缩机连接,且所述冷凝器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二热侧出口和第二热侧进口,压缩机通过管道与第二热侧进口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冷凝器和蒸发器连接,且所述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设有膨胀阀。

10、进一步的,所述冷凝器的另一端上分别设有第二冷侧进口和第二冷侧出口,所述第二冷侧进口和第二冷侧出口均与闪蒸罐连通。

11、进一步的,所述闪蒸罐上分别设有汽相出口和液相出口,闪蒸罐的汽相出口与换热器连接,所述闪蒸罐的一端设有补水进口。

12、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器通过管道连接有用于输送物料的物料输送泵。

13、进一步的,所述水力喷射装置通过管道与气液分离器连通,使得所述污水换热子系统和闪蒸加热子系统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上端设有用于与水力喷射器连通的气侧出口,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底端设有用于与闪蒸罐连通的液侧出口,所述气液分离器的一侧设有与第三热侧出口连接的连接口。

14、进一步的,所述气液分离器的上设有压力控制阀。

15、进一步的,所述闪蒸罐上设有压力表。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污水换热+热泵循环+闪蒸加热”的集成系统,高效回收工业低温余热并制备输出正负压高温蒸汽,节能减碳效果显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余热利用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泵循环子系统(A)、分别与热泵循环子系统(A)连接的污水换热子系统(B)和闪蒸加热子系统(C);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利用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5)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热侧进口(501)和第一热侧出口(502),所述污水泵(9)通过管道与第一热侧进口(501)连接,第一热侧出口(502)通过管道与水力喷射器(3)连接,所述水力喷射器(3)与污水泵(9)通过蒸发器(5)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利用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5)的另一端分别设有第一冷侧出口(503)和第一冷侧进口(504),所述第一冷侧出口(503)通过管道与压缩机(10)连接,且所述冷凝器(4)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二热侧出口(401)和第二热侧进口(402),压缩机(10)通过管道与第二热侧进口(402)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余热利用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4)和蒸发器(5)连接,且所述冷凝器(4)和蒸发器(5)之间设有膨胀阀(1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余热利用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4)的另一端上分别设有第二冷侧进口(403)和第二冷侧出口(404),所述第二冷侧进口(403)和第二冷侧出口(404)均与闪蒸罐(1)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利用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闪蒸罐(1)上分别设有汽相出口(101)和液相出口(102),闪蒸罐(1)的汽相出口(101)与换热器(6)连接,所述闪蒸罐(1)的一端设有补水进口(103)。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余热利用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6)通过管道连接有用于输送物料的物料输送泵(8)。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余热利用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力喷射器(3)通过管道与气液分离器(2)连通,使得所述污水换热子系统(B)和闪蒸加热子系统(C)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2)的上端设有用于与水力喷射器(3)连通的气侧出口(201),所述气液分离器(2)的底端设有用于与闪蒸罐(1)连通的液侧出口(202),所述气液分离器(2)的一侧设有与第三热侧出口(602)连接的连接口(203)。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余热利用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2)的上设有压力控制阀(13)。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利用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闪蒸罐(1)上设有压力表(1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热利用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泵循环子系统(a)、分别与热泵循环子系统(a)连接的污水换热子系统(b)和闪蒸加热子系统(c);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利用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5)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热侧进口(501)和第一热侧出口(502),所述污水泵(9)通过管道与第一热侧进口(501)连接,第一热侧出口(502)通过管道与水力喷射器(3)连接,所述水力喷射器(3)与污水泵(9)通过蒸发器(5)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利用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5)的另一端分别设有第一冷侧出口(503)和第一冷侧进口(504),所述第一冷侧出口(503)通过管道与压缩机(10)连接,且所述冷凝器(4)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二热侧出口(401)和第二热侧进口(402),压缩机(10)通过管道与第二热侧进口(402)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余热利用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4)和蒸发器(5)连接,且所述冷凝器(4)和蒸发器(5)之间设有膨胀阀(1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余热利用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4)的另一端上分别设有第二冷侧进口(403)和第二冷侧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俊杰崔龙温鹏鹏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翔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