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斜顶和多个行位出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61823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2 22:40
本技术公开了多个斜顶和多个行位出模装置,包括前模芯、后模仁、产品A和司筒,所述后模仁的顶端外侧卡合有前模芯,所述前模芯的外侧两端通过螺钉安装有行位且行位的顶部连接有铲基,所述后模仁的底部连接有司筒且司筒内套设有顶针。该新型行位顶推出模装置能通过多个斜顶和多个行位进行出模从而充分体现了模具的简易型和顶出流畅性,适合广泛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特别涉及多个斜顶和多个行位出模装置


技术介绍

1、注塑机又名注射成型机或注射机,它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分为立式、卧式、全电式,注塑机能加热塑料,对熔融塑料施加高压,使其射出而充满模具型腔,注塑机需要配合模具使用,需要通过顶推行位出模装置自动出模。

2、现有的顶推行位出模装置自动出模存在以下缺点:1、不能通过多个斜顶和多个行位进行出模从而充分体现了模具的简易型和顶出流畅性。为此,我们提出多个斜顶和多个行位出模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多个斜顶和多个行位出模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3、多个斜顶和多个行位出模装置,包括前模芯、后模仁、产品a和司筒,所述后模仁的顶端外侧卡合有前模芯,所述前模芯的外侧两端通过螺钉安装有行位且行位的顶部连接有铲基,所述后模仁的底部连接有司筒且司筒内套设有顶针。

4、进一步地,所述后模仁的顶部设置有产品a。

5、进一步地,所述后模仁的顶部一端设置有斜顶,利用司筒内的顶针做顶推动作从而带动斜顶移动。

6、进一步地,所述顶针的顶部动力端连接有斜顶底部,利用司筒内的顶针做顶推动作从而带动斜顶移动,从而将产品a脱模。

7、进一步地,所述产品a套设在斜顶的顶部外侧。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p>

9、1.本技术多个斜顶和多个行位出模装置,首先模具做好将模具的注塑口连接注塑机的输出口,接着模具开始在注塑机上面注塑产品成型,然后前模芯开模带动两端的行位一起开模,两边行位开模产品成型。

10、2.本技术多个斜顶和多个行位出模装置,利用司筒内的顶针做顶推动作从而带动斜顶移动,行位和斜顶同时运作,行位退出,斜顶顶出,产品顺利出模,充分体现了模具的简易型和顶出流畅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个斜顶和多个行位出模装置,包括前模芯(1)、后模仁(7)、产品A(2)和司筒(9),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仁(7)的顶端外侧卡合有前模芯(1),所述前模芯(1)的外侧两端通过螺钉安装有行位(5)且行位(5)的顶部连接有铲基(4),所述后模仁(7)的底部连接有司筒(9)且司筒(9)内套设有顶针(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个斜顶和多个行位出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仁(7)的顶部设置有产品A(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个斜顶和多个行位出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仁(7)的顶部一端设置有斜顶(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个斜顶和多个行位出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8)的顶部动力端连接有斜顶(6)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个斜顶和多个行位出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A(2)套设在斜顶(6)的顶部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多个斜顶和多个行位出模装置,包括前模芯(1)、后模仁(7)、产品a(2)和司筒(9),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仁(7)的顶端外侧卡合有前模芯(1),所述前模芯(1)的外侧两端通过螺钉安装有行位(5)且行位(5)的顶部连接有铲基(4),所述后模仁(7)的底部连接有司筒(9)且司筒(9)内套设有顶针(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个斜顶和多个行位出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仁(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景元邓歌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康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