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现场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61792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2 22:4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现场防护装置,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防护装置主体,所述防护装置主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保护软垫,且所述防护装置主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主体底板,所述防护装置主体包括安装单元、防锈单元、加固单元,所述保护软垫包括保护单元,所述安装单元包括固定卡环、卡固圆柱、连接板、缓冲防护网。本技术通过具备防锈内层,解决现有的防护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装置在长时间使用后主体表面容易出现锈迹,导致装置外壳发生脱落,降低装置的使用安全的问题,通过以上结构结合以达到使防护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防锈机构使装置可以防止装置表面出现锈迹,防止装置外壳发生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现场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1、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防护网,是一种安装于窗户、阳台等处,为居家生活提供防护、防盗、防坠物等安全保障的新型建筑安防产品,它集安全、美观、实用等诸多优点于一身。

2、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公开号为cn215717794u,公开日为2022年02月01日的中国专利文件:一种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装置,包括支脚,设置在支脚右侧用于防护的防护组件,以及设置在支脚下方用于防倒的支撑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固定板、防护梯、转杆、定位块、托板、定位轴和站立板。

3、为了解决传统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装置没有设置围挡,不利于工作人员的安全的问题,现有技术是采用针对传统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装置进行优化改进,可以使装置在工人使用时将梯子抬升,进行防护;并且还可以通过支撑组件来将装置的稳定性得到提升的特点的方式进行处理,但是还会出现在使用过程中,装置在长时间使用后主体表面容易出现锈迹的情况,进而导致装置外壳发生脱落,降低装置的使用安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现场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建筑施工现场防护装置,包括防护装置主体,所述防护装置主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保护软垫,且所述防护装置主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主体底板。

4、所述防护装置主体包括安装单元、防锈单元、加固单元。

5、所述保护软垫包括保护单元。

6、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安装单元包括固定卡环、卡固圆柱、连接板、缓冲防护网,所述固定卡环的外侧固定安装在防护装置主体的内侧,所述卡固圆柱的表面卡接在固定卡环的内侧,所述连接板的外侧固定安装在卡固圆柱的内侧,所述缓冲防护网的表面四周固定安装在连接板的内侧。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卡固圆柱插接到固定卡环中,可以对连接板与缓冲防护网进行固定。

8、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防锈单元包括防锈内层,所述防锈内层的表面四周固定安装在防护装置主体的内壁上。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锈内层采用不锈钢材质制作,利用防护装置主体内部的防锈内层对主体进行保护,避免主体长时间使用后出现锈迹。

10、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加固单元包括中心支撑板、垂直支撑柱、辅助支撑架,所述中心支撑板的表面四周固定安装在防护装置主体的内壁上,所述垂直支撑柱的上下两端固定安装在中心支撑板的内侧。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心支撑板、垂直支撑柱与辅助支撑架采用钢铁材质进行制作。

12、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辅助支撑架的外侧固定安装在防护装置主体的内壁上,且所述辅助支撑架的内侧固定安装在垂直支撑柱的左右两侧,所述辅助支撑架的上下两端固定安装在中心支撑板的内侧。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护装置主体内壁的中心支撑板、垂直支撑柱与辅助支撑架对内部进行加固,有效加强装置的坚韧性。

14、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保护单元包括第一保护垫、第二保护垫,所述第一保护垫的表面固定安装在保护软垫的内壁上。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保护垫、第二保护垫采用硅胶类的材料进行制作,材质较软,具有弹性。

16、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保护垫的顶部固定安装在第一保护垫的底部,且所述第二保护垫的表面四周固定安装在保护软垫的内壁上。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保护软垫内部的第一保护垫与第二保护垫将主杆与拐角进行包裹,避免工人撞到上面受到二次伤害。

18、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9、1、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现场防护装置,为了具备防锈内层,解决现有的防护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装置在长时间使用后主体表面容易出现锈迹,导致装置外壳发生脱落,降低装置的使用安全的问题,通过以上结构结合以达到使防护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防锈机构使装置可以防止装置表面出现锈迹,防止装置外壳发生脱落。

20、2、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现场防护装置,为了具备中心支撑板、垂直支撑柱、辅助支撑架,解决现有的防护装置在使用时,常规装置内部都是空心的,在受到外界的撞击后,容易导致装置支杆发生断裂的问题,通过以上结构结合以达到使防护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加固机构使装置可以对内部进行加固,有效加强装置的坚韧性,利用加固机构可以提高装置的支撑效果。

21、3、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现场防护装置,为了具备第一保护垫、第二保护垫,解决现有的防护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装置主杆与拐角过于尖锐,工人撞到上面容易受到二次伤害,导致装置的防护作用不够高的问题,通过以上结构结合以达到使防护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通过保护机构使装置可以将主杆与拐角进行包裹,避免工人撞到上面受到二次伤害,从而提高装置的防护作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施工现场防护装置,包括防护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主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保护软垫(2),且所述防护装置主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主体底板(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现场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单元包括固定卡环(11)、卡固圆柱(12)、连接板(13)、缓冲防护网(14),所述固定卡环(11)的外侧固定安装在防护装置主体(1)的内侧,所述卡固圆柱(12)的表面卡接在固定卡环(11)的内侧,所述连接板(13)的外侧固定安装在卡固圆柱(12)的内侧,所述缓冲防护网(14)的表面四周固定安装在连接板(13)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现场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锈单元包括防锈内层(15),所述防锈内层(15)的表面四周固定安装在防护装置主体(1)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现场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单元包括中心支撑板(16)、垂直支撑柱(17)、辅助支撑架(18),所述中心支撑板(16)的表面四周固定安装在防护装置主体(1)的内壁上,所述垂直支撑柱(17)的上下两端固定安装在中心支撑板(16)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现场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架(18)的外侧固定安装在防护装置主体(1)的内壁上,且所述辅助支撑架(18)的内侧固定安装在垂直支撑柱(17)的左右两侧,所述辅助支撑架(18)的上下两端固定安装在中心支撑板(16)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现场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单元包括第一保护垫(21)、第二保护垫(22),所述第一保护垫(21)的表面固定安装在保护软垫(2)的内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现场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护垫(22)的顶部固定安装在第一保护垫(21)的底部,且所述第二保护垫(22)的表面四周固定安装在保护软垫(2)的内壁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现场防护装置,包括防护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主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保护软垫(2),且所述防护装置主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主体底板(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现场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单元包括固定卡环(11)、卡固圆柱(12)、连接板(13)、缓冲防护网(14),所述固定卡环(11)的外侧固定安装在防护装置主体(1)的内侧,所述卡固圆柱(12)的表面卡接在固定卡环(11)的内侧,所述连接板(13)的外侧固定安装在卡固圆柱(12)的内侧,所述缓冲防护网(14)的表面四周固定安装在连接板(13)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现场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锈单元包括防锈内层(15),所述防锈内层(15)的表面四周固定安装在防护装置主体(1)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现场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单元包括中心支撑板(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丛福忱马春芳郑波兰来张龙王晓龙丛福祥郭爽解智超沈艳霞王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映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