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力气缸型隔膜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13587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2 22:35
本申请涉及一种倍力气缸型隔膜阀,涉及隔膜阀技术领域,包括阀体、活塞杆、密封隔膜、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阀体内开设有进出通道以及活塞通道,活塞杆位于活塞通道内,密封隔膜设置于活塞杆正对进出通道一端,阀体内开设有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第一活塞位于第一气腔内并将第一气腔分隔成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第二活塞位于第二气腔内并将第二气腔分隔成第三气室和第四气室,第二气室和第四气室均正对密封隔膜,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通过活塞杆连接,阀体内设置有控制件,第二气室和第四气室均连通有供气组件,第一气室和第三气室均设置有出气通道。本申请降低了隔膜阀的开启气压,提高了隔膜阀在气压不稳定时也能稳定开闭的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隔膜阀,尤其是涉及一种倍力气缸型隔膜阀


技术介绍

1、隔膜阀是用隔膜作启闭件封闭流道、截断流体、并将阀体内腔和阀盖内腔隔开的截止阀。现有的隔膜阀大多为单气腔结构,通过向一个气腔内输入空气来抵抗弹簧的压力来打开隔膜阀。

2、目前单气腔隔膜阀包括阀体、弹簧、活塞、隔膜和进液管。阀体内开设有空腔,活塞放置于空腔内并与空腔的腔壁滑动连接,弹簧抵接在活塞上方,活塞下方连接有隔膜,在常态下,弹簧抵住活塞使得下方隔膜堵住进液管,阻止进液管内液体流动。位于活塞下方的空腔侧壁上开设有进气口,进气口与空气泵连接。在开启隔膜阀时,气泵向进气口输送空气,使得活塞下方的空腔内压强增大,当空腔内的气压超过隔膜阀的开启气压时,活塞就会上移,带动密封隔膜上移,从而打开隔膜阀。

3、在工厂内,一个气泵同时向许多隔膜阀输气,输入到每个隔膜阀的气压往往是不稳定的,可能达不到预设的开启气压,从而导致隔膜阀无法正常打开。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降低隔膜阀的开启气压的标准,提高隔膜阀在气压不稳定时也能稳定开闭的概率,本申请提供一种倍力气缸型隔膜阀。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倍力气缸型隔膜阀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倍力气缸型隔膜阀,包括阀体、活塞杆、密封隔膜、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

4、所述阀体内开设有供液体或气体进出的进出通道以及连通进出通道的活塞通道,所述活塞杆位于活塞通道内沿靠近或远离进出通道的方向滑动,所述密封隔膜设置于所述活塞杆正对所述进出通道一端,所述阀体内沿所述活塞通道的布设方向依次开设有与所述进出通道连通的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所述第一活塞位于所述第一气腔内并将所述第一气腔分隔成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所述第二活塞位于所述第二气腔内并将所述第二气腔分隔成第三气室和第四气室,所述第二气室和所述第四气室均正对所述密封隔膜,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第二活塞通过所述活塞杆连接;

5、所述阀体内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活塞杆带动所述密封隔膜滑入所述进出通道的控制件,所述第二气室和所述第四气室均连通有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二活塞向远离所述进出通道的方向滑动的供气组件,所述第一气室和所述第三气室均设置有出气通道。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倍力气缸型隔膜阀初始状态时,密封隔膜位于进出通道内从而封堵进出通道,当开启倍力气缸型隔膜阀时,气泵通过供气组件将空气输入到第二气室和第四气室,第二气室和第四气室内压强增大,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同时带动活塞杆上升,并将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内的空气排出,减少活塞杆上升时受到的阻力,从而分离密封隔膜与进出通道,开启倍力气缸型隔膜阀。气泵通过供气组件同时向两个气腔内输气,在相同的压强下,现有技术对一个气腔通气产生的气压,产生一个抵抗控制件的力,本申请对两个气腔进行通气产生同样的气压,产生两个相同的力来抵抗控制件的力。本申请所需要的最低气压标准小于现有技术所需的最低气压标准,降低了隔膜阀开启气压的标准,提高了隔膜阀在气压不稳定时也能稳定开闭的概率。

7、可选的,所述活塞杆背离所述供气通道一端同轴开设有输气通道,所述输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供气组件连通,所述输气通道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气室连通的第一输气孔以及与所述第三气室连通的第二输气孔。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个输气通道连通两个输气孔,减少了气泵所需连接的管道数,减少了倍力气缸型隔膜阀的安装步骤。

9、可选的,所述控制件包括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第一气室,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塞的端面抵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气室背离所述第一活塞的腔壁抵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控制件设计为弹簧,弹簧给与第一活塞一个朝向进出通道的力,使得活塞杆上的密封隔膜在常态下抵紧进出通道,从而让倍力气缸型隔膜阀在无外力的情况下保持常闭状态。

11、可选的,所述供气组件包括控制箱、第一输气管、第二输气管和气泵输气管;

12、所述第一输气管、所述第二输气管和所述气泵输气管均与所述控制箱连通,所述第一输气管背离所述控制箱一端与所述输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输气管背离所述控制箱一端与所述第三气室的所述出气通道连通,所述气泵输气管背离所述控制箱一端连接气泵,所述控制箱用于控制所述气泵输气管与所述第一输气管、所述第二输气管的连通状态,所述第一输气管和所述第二输气管不同时与气泵输气管连通。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箱控制气泵输气管与第一输气管或第二输气管的连通,使得气泵能够向第一输气管输气时,活塞杆上移打开倍力气缸型隔膜阀,气泵向第二输气管输气时,活塞杆加速下移,倍力气缸型隔膜阀闭合。提高了空气泵的利用效率,加快了倍力气缸型隔膜阀的闭合速度,增强了倍力气缸型隔膜阀的性能。

14、可选的,所述控制箱内开设有连通所述气泵输气管和所述第一输气管的第一通道、连通所述气泵输气管和所述第二输气管的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输气管和所述控制箱外部的第三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输气管和所述控制箱外部的第四通道,所述控制箱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连通状态的第一控制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的第二控制件以及用于同步控制所述第一控制件和所述第二控制件的总控制件;

15、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不同时连通,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四通道不同时连通。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开启倍力气缸型隔膜阀时,总控制件能够控制第一通道和第四通道同时连通,气泵通过气泵输气管向第一输气管输气,第二输气管排气。关闭倍力气缸型隔膜阀时,总控制件能够控制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同时连通,气泵通过气泵输气管向第二输气管输气,第一输气管排气。通过控制总控制件即可同时控制控制箱内部四个通道中两种通道之间的连通状态,使得控制箱内通道的连通控制更加方便。

17、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件包括第一阀片和第一转杆,所述第一阀片通过所述第一转杆转动安装于所述控制箱内,所述第一阀片位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之间,所述第一阀片顺时针转动盖合于所述第三通道且逆时针转动盖合于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一转杆与所述总控制件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阀片设置于第一通道和第三通道之间,利用第一阀片的转动来同步控制第一通道和第三通道的连通状态,使得第一通道和第三通道的连通状态控制更加方便。

19、可选的,所述第二控制件包括第二阀片和第二转杆,所述第二阀片通过所述第二转杆转动安装于所述控制箱内,所述第二阀片位于所述第二通道和第四通道之间,所述第二阀片顺时针盖合于所述第二通道且逆时针盖合于所述第四通道,所述第二转杆与所述总控制件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二阀片设置于第二通道和第四通道之间,利用第二阀片的转动来同步控制第二通道和第四通道的连通状态,使得第二通道和第四通道的连通状态控制更加方便。

21、可选的,所述总控制件包括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第三传动齿轮和控制转杆,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倍力气缸型隔膜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活塞杆(2)、密封隔膜(3)、第一活塞(4)和第二活塞(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倍力气缸型隔膜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2)背离所述进出通道(12)一端同轴开设有输气通道(21),所述输气通道(21)的一端与所述供气组件(7)连通,所述输气通道(21)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气室(142)连通的第一输气孔(211)以及与所述第四气室(152)连通的第二输气孔(2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倍力气缸型隔膜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6)包括弹簧(61),所述弹簧(61)位于所述第一气室(141),所述弹簧(6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塞(4)的端面抵接,所述弹簧(6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气室(141)背离所述第一活塞(4)的腔壁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倍力气缸型隔膜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组件(7)包括控制箱(71)、第一输气管(72)、第二输气管(73)和气泵输气管(7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倍力气缸型隔膜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71)内开设有连通所述气泵输气管(74)和所述第一输气管(72)的第一通道(711)、连通所述气泵输气管(74)和所述第二输气管(73)的第二通道(712)、连通所述第一输气管(72)和所述控制箱(71)外部的第三通道(713)、连通所述第二输气管(73)和所述控制箱(71)外部的第四通道(714),所述控制箱(71)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通道(711)和所述第三通道(713)连通状态的第一控制件(715)、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通道(712)和所述第四通道(714)的第二控制件(716)以及用于同步控制所述第一控制件(715)和所述第二控制件(716)的总控制件(71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倍力气缸型隔膜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件(715)包括第一阀片(7151)和第一转杆(7152),所述第一阀片(7151)通过所述第一转杆(7152)转动安装于控制箱(71)内,所述第一阀片(7151)位于所述第一通道(711)和所述第三通道(713)之间,所述第一阀片(7151)顺时针转动盖合于所述第三通道(713)且逆时针转动盖合于所述第一通道(711),所述第一转杆(7152)与所述总控制件(717)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倍力气缸型隔膜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件(716)包括第二阀片(7161)和第二转杆(7162),所述第二阀片(7161)通过所述第二转杆(7162)转动安装于所述控制箱(71)内,所述第二阀片(7161)位于所述第二通道(712)和所述第四通道(714)之间,所述第二阀片(7161)顺时针盖合于所述第二通道(712)且逆时针盖合于所述第四通道(714),所述第二转杆(7162)与所述总控制件(717)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倍力气缸型隔膜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控制件(717)包括第一传动齿轮(7171)、第二传动齿轮(7172)、第三传动齿轮(7173)和控制转杆(7174),所述第一传动齿轮(7171)与所述第一转杆(7152)同轴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齿轮(7172)与所述第二转杆(7162)同轴连接,所述第三传动齿轮(7173)位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7171)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7172)之间并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7171)、所述第二传动齿轮(7172)相啮合,所述控制转杆(7174)一端与所述第三传动齿轮(7173)同轴连接,另一端穿过控制箱(71)并设计成旋钮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倍力气缸型隔膜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71)内设置有结构相同的第一限位件(718)和第二限位件(719),所述第一限位件(718)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711)与第三通道(713)之间,所述第二限位件(719)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道(712)与第四通道(714)之间,所述第一限位件(718)包括第一限位板(7181)和第一限位块(7182),所述第一阀片(7151)和所述第二阀片(7161)设置为弹性材料,所述第一阀片(7151)能卡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板(7181)与所述第一限位块(7182)之间并保持第一通道(711)的连通同时第二通道(712)闭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倍力气缸型隔膜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塞(5)正对所述第四气室(152)的一端设置有导向块(8),所述第四气室(152)正对所述导向块(8)的腔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导向块(8)滑动连接的导向滑槽(152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倍力气缸型隔膜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活塞杆(2)、密封隔膜(3)、第一活塞(4)和第二活塞(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倍力气缸型隔膜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2)背离所述进出通道(12)一端同轴开设有输气通道(21),所述输气通道(21)的一端与所述供气组件(7)连通,所述输气通道(21)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气室(142)连通的第一输气孔(211)以及与所述第四气室(152)连通的第二输气孔(2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倍力气缸型隔膜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6)包括弹簧(61),所述弹簧(61)位于所述第一气室(141),所述弹簧(6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塞(4)的端面抵接,所述弹簧(6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气室(141)背离所述第一活塞(4)的腔壁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倍力气缸型隔膜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组件(7)包括控制箱(71)、第一输气管(72)、第二输气管(73)和气泵输气管(7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倍力气缸型隔膜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71)内开设有连通所述气泵输气管(74)和所述第一输气管(72)的第一通道(711)、连通所述气泵输气管(74)和所述第二输气管(73)的第二通道(712)、连通所述第一输气管(72)和所述控制箱(71)外部的第三通道(713)、连通所述第二输气管(73)和所述控制箱(71)外部的第四通道(714),所述控制箱(71)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通道(711)和所述第三通道(713)连通状态的第一控制件(715)、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通道(712)和所述第四通道(714)的第二控制件(716)以及用于同步控制所述第一控制件(715)和所述第二控制件(716)的总控制件(71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倍力气缸型隔膜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件(715)包括第一阀片(7151)和第一转杆(7152),所述第一阀片(7151)通过所述第一转杆(7152)转动安装于控制箱(71)内,所述第一阀片(7151)位于所述第一通道(711)和所述第三通道(713)之间,所述第一阀片(7151)顺时针转动盖合于所述第三通道(713)且逆时针转动盖合于所述第一通道(7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国洪刘凡银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佳迈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