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合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1283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2 22:34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叠合板结构,包括预制板、模板、板钢筋以及叠合层,预制板的端部设置有压槽,钢板的两侧设有凸起;模板通过可调节的支撑架可拆卸设于预制板之间,以使凸起与压槽嵌合;叠合层位于预制板和模板上表面;板钢筋设于叠合层内;通过设置可调节的支撑架,并将预制板间隔放置在支撑架上,使预制板上的压槽,与放置在支撑架上的模板上的凸起嵌合,在预制板和叠合板拼缝结构内绑扎钢筋并进行叠合层的浇筑;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有效降低叠合板拼缝结构位置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漏浆问题,降低了开裂的质量隐患,且降低了后续施工过程中打磨的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叠合板,具体涉及一种叠合板结构


技术介绍

1、装配式建筑,因其大部分前置工作在加工工厂进行,具有施工机械化程度高、施工工期短、现场作业少、湿作业少、绿色环保、受季节影响小等优点,大幅推动了建筑生产工业化。但与此同时,装配式建筑对构件制作和吊装的精度要求较高,必须科学施工组织管理,才能保证工程的实体质量。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现已大规模用于我国住宅产业化建设过程中,其中,预制叠合板在住宅建筑的使用率首屈一指。而叠合板在拼缝处的防水止水措施是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质量保证的一项重点内容,虽然现阶段拼缝、接缝施工技术逐渐成熟,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原因的存在,预制叠合板在拼缝处开裂、渗水的情况仍较普遍。

2、叠合板作为装配式构件中使用最广泛的部品部件,其拼缝处漏浆的难点问题和开裂的质量隐患一直是叠合板使用中的重难点,基于此,亟需设计一种针对叠合板拼缝处漏浆问题和开裂的质量隐患的叠合板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叠合板结构,旨在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叠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板(1)、模板(2)、板钢筋(3)以及叠合层(4),所述预制板(1)的端部设置有压槽(11),所述模板(2)的两侧设有凸起(21);所述模板(2)通过可调节的支撑架(5)可拆卸设于所述预制板(1)之间,以使所述凸起(21)与所述压槽(11)嵌合;所述叠合层(4)位于所述预制板(1)和所述模板(2)上表面;所述板钢筋(3)设于所述叠合层(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块所述预制板(1)间隔设置以形成叠合板拼缝结构(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1)上凸出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板(1)、模板(2)、板钢筋(3)以及叠合层(4),所述预制板(1)的端部设置有压槽(11),所述模板(2)的两侧设有凸起(21);所述模板(2)通过可调节的支撑架(5)可拆卸设于所述预制板(1)之间,以使所述凸起(21)与所述压槽(11)嵌合;所述叠合层(4)位于所述预制板(1)和所述模板(2)上表面;所述板钢筋(3)设于所述叠合层(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块所述预制板(1)间隔设置以形成叠合板拼缝结构(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1)上凸出浇筑有“j”形钢筋(12),所述“j”形钢筋(12)的钩部位于所述叠合板拼缝结构(6)处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槽(11)的长度为55-65mm;所述压槽(11)的深度为5.5-6.5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叠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2)为铝合金材料,所述凸起(21)为钢板,所述钢板厚度为5.5-6.5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合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拼缝结构(6)的长度为290-310mm。

7.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闵瑞冬齐晓建王春芯符鸿游钊李明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