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柔性篷房建筑,具体来说,涉及可拆卸柔性篷房建筑。
技术介绍
1、目前,缺乏一种方便、快捷且能有效抗风、抗压、耐寒、耐高温、防虫等性能,且能容纳大规模物品,例如果蔬种植大棚、牲畜、货品等存储的建筑,对于采用混泥土构成的建筑,存在着不能移动,拆了就不能用的问题。
2、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可拆卸柔性篷房建筑,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2、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3、可拆卸柔性篷房建筑,包括前支撑框、后支撑框,所述前支撑框设置于后支撑框前侧,所述前支撑框与后支撑框之间两侧分别依次连接有侧支撑框,所述前支撑框的顶端中部与后支撑框的顶端中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立横梁,所述立横梁两侧固定连接有斜梁框,所述前支撑框内部与后支撑框内部分别对称设有加强杆,所述前支撑框、后支撑框以及斜梁框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柔性板,所述侧支撑框内部均连接有第二柔性
...【技术保护点】
1.可拆卸柔性篷房建筑,包括前支撑框(1)、后支撑框(2),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框(1)设置于后支撑框(2)前侧,所述前支撑框(1)与后支撑框(2)之间两侧分别依次连接有侧支撑框(3),所述前支撑框(1)的顶端中部与后支撑框(2)的顶端中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立横梁(4),所述立横梁(4)两侧固定连接有斜梁框(5),所述前支撑框(1)内部与后支撑框(2)内部分别对称设有加强杆(6),所述前支撑框(1)、后支撑框(2)以及斜梁框(5)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柔性板(7),所述侧支撑框(3)内部均连接有第二柔性板(8),所述前支撑框(1)左右两侧的上方均固定连接有收卷盒(9),
...【技术特征摘要】
1.可拆卸柔性篷房建筑,包括前支撑框(1)、后支撑框(2),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框(1)设置于后支撑框(2)前侧,所述前支撑框(1)与后支撑框(2)之间两侧分别依次连接有侧支撑框(3),所述前支撑框(1)的顶端中部与后支撑框(2)的顶端中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立横梁(4),所述立横梁(4)两侧固定连接有斜梁框(5),所述前支撑框(1)内部与后支撑框(2)内部分别对称设有加强杆(6),所述前支撑框(1)、后支撑框(2)以及斜梁框(5)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柔性板(7),所述侧支撑框(3)内部均连接有第二柔性板(8),所述前支撑框(1)左右两侧的上方均固定连接有收卷盒(9),所述收卷盒(9)顶部均连接有第一篷布(10),所述收卷盒(9)底部设有第二篷布(11),所述第一篷布(10)包覆于斜梁框(5)顶部,所述第二篷布(11)包覆与侧支撑框(3)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柔性篷房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撑框(3)两侧上下、后支撑框(2)四个拐角处分别贯通设有螺纹通孔(12),所述前支撑框(1)前侧四个拐角处分别贯通设有连接螺杆(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卸柔性篷房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螺杆(13)与后支撑框(2)的螺纹通孔(12)螺纹连接固定,且所述连接螺杆(13)分别与侧支撑框(3)两侧的螺纹通孔(12)内部匹配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拆卸柔性篷房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柔性板(8)外侧嵌设固定有活动挡板(14),所述活动挡板(14)内侧挖设有十字形凹槽(15),所述侧支撑框(3)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十字形连接板(16),所述活动挡板(14)通过十字形凹槽(15)与十字形连接板(16)外侧活动嵌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拆卸柔性篷房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形连接板(16)外壁上与十字形凹槽(15)内壁上分别等距贯通设有螺栓孔(17),且通过螺栓与依次与螺栓孔(17)匹配螺纹连接,所述十字形连接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振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锦盛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