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可机洗真丝纱线面料的加工工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可机洗真丝纱线面料的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1095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2 2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机洗真丝纱线面料的加工工艺,属于真丝纱线面料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真丝纤维面料耐水性性能和抗紫外性能差的技术问题,一种可机洗真丝纱线面料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以天丝纤维、绢丝纤维和棉为原料,经过纺织加工,纺织成各组分原料均匀分布的捻度为780捻/m、S捻向的单股绢丝后,合股成捻度为700捻/m、Z捻向的120只双股绢纱。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有效的提高了真丝纱线面料具抗折回复能力、白度和抗紫外性能,还提高了真丝纱线面料的耐水洗性能,在水洗前后,真丝纱线面料的抗折回复能力、白度、抗紫外性能与断裂强力的保有率均达到95%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真丝纱线面料加工,具体涉及一种可机洗真丝纱线面料的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1、真丝面料由桑蚕丝构成,而桑蚕丝是蛋白质纤维构成的,其具备与身体优良的相容性,具备光洁的表层紧密结合,因而手感尤其绵软,桑蚕丝能够消化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或水供货,并维持一点点水。在正常温度下,它还可以协助肌肤维持一定水分,不使肌肤过度干燥,夏季的衣服裤子,也使汗液和控制身体内热量快速释放,令人感受很清凉。

2、现有技术中的真丝纱线面料在洗涤过程中容易产生皱纹,且不易恢复平整,真丝纱线面料通常需要手洗,这限制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场合和便捷性,由蚕丝等昆虫的丝腺分泌物形成的真丝纤维,其结构复杂,当真丝暴露在水中时,水分会改变纤维的形状和结构,致使纤维变得脆弱和变形,使得真丝纤维面料在水洗后,其整体的强度、光泽度变差,并且,真丝面料的抗紫外性能较差,尤其将真丝面料应用在防晒服加工时,在强紫外光线照射环境中,真丝面料容易泛黄,限制了真丝面料的生产应用。

3、针对此方面的技术缺陷,现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机洗真丝纱线面料的加工工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真丝纤维面料在水洗后,其整体的强度、光泽度变差,真丝面料的耐水性性能和,真丝面料暴露在紫外光线照射较强的环境中容易泛黄,真丝面料的抗紫外性能差的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可机洗真丝纱线面料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4、s1、以天丝纤维、绢丝纤维和棉为原料,经过纺织加工,纺织成各组分原料均匀分布的捻度为780捻/m、s捻向的单股绢丝后,合股成捻度为700捻/m、z捻向的120只双股绢纱;

5、s2、将乙醇、纯化水、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加入到烧杯中搅拌,将绢纱完全浸没到烧杯中的液面以下,向烧杯中加入10wt%氨水,烧杯温度升高至45-55℃,保温处理60-80min,后处理得到改性绢纱;

6、s3、将改性绢纱四根一组合,在12针横机上,通过编织工艺,针织成真丝复合织物;

7、s4、使用抗皱改性液对真丝复合织物进行二浸二轧处理,得到抗皱整理的织物;

8、s5、使用抗紫外改性溶液对抗皱整理的织物进行二浸二轧处理,得到复合面料粗品;

9、s6、使用抗皱改性液对复合面料粗品进行二浸二轧处理后,依次使用乙醇、纯化水洗涤后,皂洗、沥干、晾晒,得到真丝纱线面料。

10、进一步的,步骤s2中乙醇、纯化水、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绢纱和10wt%氨水的用量比为5ml:3g:1g:2g:2ml,所述后处理操作包括:反应完成之后,将绢纱从烧杯中捞出,使用纯化水将其洗涤至中性,晾干,得到改性绢纱。

11、进一步的,抗皱改性液由以下步骤加工得到:

12、a1、将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无水乙醇加入到三口烧瓶中搅拌,向三口烧瓶中加入10wt%氢氧化钠溶液,三口烧瓶温度升高至体系微回流,保温反应6-8h,后处理得到聚硅氧烷;

13、聚硅氧烷的合成反应原理为:

14、

15、a2、将聚硅氧烷、丙烯醇和催化剂加入到三口烧瓶中搅拌,三口烧瓶温度升高至80-90℃,保温反应4-6h,后处理得到改性聚硅氧烷;

16、改性聚硅氧烷的合成反应原理为:

17、

18、a3、将乙酸乙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加入到三口烧瓶中搅拌均匀三口烧瓶温度升高至50-60℃,向三口烧瓶中缓慢滴加改性聚硅氧烷溶液,滴加完毕,保温反应2-3h,后处理得到抗皱改性剂;

19、抗皱改性剂的合成反应原理为:

20、

21、式中:r:

22、a4、将抗皱改性剂、乙酸乙酯、石油醚加入到烧杯中混合均匀,得到抗皱改性溶液。

23、进一步的,步骤a1中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的用量比3mol:5mol,所述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无水乙醇与10wt%氢氧化钠的用量比为1g:5ml:2ml,所述后处理操作包括:反应完成之后,三口烧瓶温度降低至室温,向三口烧瓶中加入盐酸,调节体系ph=7,三口烧瓶温度升高至70-80℃,减压蒸除溶剂,向三口烧瓶中加入无水乙醇,抽滤,滤液转移到旋转蒸发器中,设置水浴温度为55-65℃减压蒸除乙醇,得到聚硅氧烷。

24、进一步的,步骤a2中聚硅氧烷、丙烯醇和催化剂的重量比为6:1:0.3,所述催化剂为10wt%氯铂酸/异丙醇溶液,所述后处理操作包括:反应完成之后,三口烧瓶温度升高至90-100℃,减压蒸馏至无液体流出,得到改性聚硅氧烷;步骤a3中乙酸乙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改性聚硅氧烷溶液的用量比为6ml:1g:4g,所述改性聚硅氧烷溶液由改性聚硅氧烷和乙酸乙酯按重量比1:1组成,所述后处理操作包括:反应完成之后,三口烧瓶温度升高至60-70℃,减压蒸除溶剂,得到抗皱改性剂;步骤a4中抗皱改性剂、乙酸乙酯、石油醚的用量比为1g:3ml:2ml。

25、进一步的,抗紫外改性溶液由以下步骤加工得到:

26、b1将无水乙醇、去离子水加入到三口烧瓶中搅拌,向三口烧瓶中加入醋酸,调节体系ph=1-3,室温下向三口烧瓶中滴加钛酸正丁酯溶液,滴加完毕,保温反应60-80min,反应溶液转移到培养皿中,形成凝胶状的中间体i;

27、b2、将中间体i和氨基改性溶液加入到锥形瓶中,将锥形瓶放置到温度为200-220℃的烘箱中,保温处理20-22h,后处理得到改性二氧化钛,其中,氨基改性溶液由氨基改性剂与甲醇按重量比1:2组成;

28、b3、将改性二氧化钛、乙酸乙酯和石油醚加入到烧杯中混合均匀,得到抗紫外改性溶液。

29、进一步的,步骤b1中钛酸正丁酯溶液由钛酸正丁酯、无水乙醇按重量比1:3组成,所述无水乙醇、去离子水和钛酸正丁酯溶液的用量比为5ml:2ml:3g;步骤b2中中间体i、氨基改性溶液的重量比为5:1,所述后处理操作包括:反应完成之后,待烘箱温度降低至室温,将锥形瓶由烘箱中取出,向锥形瓶中加入甲醇,将沉淀物从锥形瓶中洗出,离心,底部沉淀物依次使用乙醇、纯化水和乙醇进行洗涤后抽干,将滤饼转移到温度为65-75℃的干燥箱中,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改性二氧化钛;步骤b3中改性二氧化钛、乙酸乙酯和石油醚的用量比为2g:3ml:2ml。

30、进一步的,氨基改性剂的制备方法为:将二乙烯三胺、甲醇加入到氮气保护的三口烧瓶中搅拌,三口烧瓶温度降低至3-8℃,向三口烧瓶中缓慢滴加丙烯酸甲酯,滴加完毕,三口烧瓶温度升高至25℃,保温反应6-8h,减压蒸除甲醇,三口烧瓶温度升高至90-100℃,保温反应6-7h,得到氨基改性剂。

31、氨基改性剂的合成反应原理为:

32、

33、进一步的,所述二乙烯三胺、丙烯酸甲酯的用量比为1mol:1mol,所述甲醇的用量为二乙烯三胺重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机洗真丝纱线面料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机洗真丝纱线面料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乙醇、纯化水、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绢纱和10wt%氨水的用量比为5mL:3g:1g:2g:2mL,所述后处理操作包括:反应完成之后,将绢纱从烧杯中捞出,使用纯化水将其洗涤至中性,晾干,得到改性绢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机洗真丝纱线面料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抗皱改性液由以下步骤加工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机洗真丝纱线面料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A1中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的用量比3mol:5mol,所述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无水乙醇与10wt%氢氧化钠的用量比为1g:5mL:2mL,所述后处理操作包括:反应完成之后,三口烧瓶温度降低至室温,向三口烧瓶中加入盐酸,调节体系pH=7,三口烧瓶温度升高至70-80℃,减压蒸除溶剂,向三口烧瓶中加入无水乙醇,抽滤,滤液转移到旋转蒸发器中,设置水浴温度为55-65℃减压蒸除乙醇,得到聚硅氧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机洗真丝纱线面料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A2中聚硅氧烷、丙烯醇和催化剂的重量比为6:1:0.3,所述催化剂为10wt%氯铂酸/异丙醇溶液,所述后处理操作包括:反应完成之后,三口烧瓶温度升高至90-100℃,减压蒸馏至无液体流出,得到改性聚硅氧烷;步骤A3中乙酸乙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改性聚硅氧烷溶液的用量比为6mL:1g:4g,所述改性聚硅氧烷溶液由改性聚硅氧烷和乙酸乙酯按重量比1:1组成,所述后处理操作包括:反应完成之后,三口烧瓶温度升高至60-70℃,减压蒸除溶剂,得到抗皱改性剂;步骤A4中抗皱改性剂、乙酸乙酯、石油醚的用量比为1g:3mL:2m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机洗真丝纱线面料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抗紫外改性溶液由以下步骤加工得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机洗真丝纱线面料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B1中钛酸正丁酯溶液由钛酸正丁酯、无水乙醇按重量比1:3组成,所述无水乙醇、去离子水和钛酸正丁酯溶液的用量比为5mL:2mL:3g;步骤B2中中间体I、氨基改性溶液的重量比为5:1,所述后处理操作包括:反应完成之后,待烘箱温度降低至室温,将锥形瓶由烘箱中取出,向锥形瓶中加入甲醇,将沉淀物从锥形瓶中洗出,离心,底部沉淀物依次使用乙醇、纯化水和乙醇进行洗涤后抽干,将滤饼转移到温度为65-75℃的干燥箱中,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改性二氧化钛;步骤B3中改性二氧化钛、乙酸乙酯和石油醚的用量比为2g:3mL:2mL。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机洗真丝纱线面料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氨基改性剂的制备方法为:将二乙烯三胺、甲醇加入到氮气保护的三口烧瓶中搅拌,三口烧瓶温度降低至3-8℃,向三口烧瓶中缓慢滴加丙烯酸甲酯,滴加完毕,三口烧瓶温度升高至25℃,保温反应6-8h,减压蒸除甲醇,三口烧瓶温度升高至90-100℃,保温反应6-7h,得到氨基改性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机洗真丝纱线面料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乙烯三胺、丙烯酸甲酯的用量比为1mol:1mol,所述甲醇的用量为二乙烯三胺重量的5倍。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机洗真丝纱线面料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机洗真丝纱线面料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乙醇、纯化水、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绢纱和10wt%氨水的用量比为5ml:3g:1g:2g:2ml,所述后处理操作包括:反应完成之后,将绢纱从烧杯中捞出,使用纯化水将其洗涤至中性,晾干,得到改性绢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机洗真丝纱线面料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抗皱改性液由以下步骤加工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机洗真丝纱线面料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a1中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的用量比3mol:5mol,所述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无水乙醇与10wt%氢氧化钠的用量比为1g:5ml:2ml,所述后处理操作包括:反应完成之后,三口烧瓶温度降低至室温,向三口烧瓶中加入盐酸,调节体系ph=7,三口烧瓶温度升高至70-80℃,减压蒸除溶剂,向三口烧瓶中加入无水乙醇,抽滤,滤液转移到旋转蒸发器中,设置水浴温度为55-65℃减压蒸除乙醇,得到聚硅氧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机洗真丝纱线面料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a2中聚硅氧烷、丙烯醇和催化剂的重量比为6:1:0.3,所述催化剂为10wt%氯铂酸/异丙醇溶液,所述后处理操作包括:反应完成之后,三口烧瓶温度升高至90-100℃,减压蒸馏至无液体流出,得到改性聚硅氧烷;步骤a3中乙酸乙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改性聚硅氧烷溶液的用量比为6ml:1g:4g,所述改性聚硅氧烷溶液由改性聚硅氧烷和乙酸乙酯按重量比1:1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可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诺舒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