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太阳能利用和建筑供能领域,涉及一种利用太阳能的高效可调建筑供能系统及运行方法。
技术介绍
1、现代建筑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加,考虑到屋顶面积有限及屋顶承重等情况,提升光伏板发电效率非常迫切。众所周知,随着光伏板板温每升高1℃,发电效率下降约0.5%。炎炎夏季,建筑用电高峰时,恰是光伏板板温高及发电效率低谷之际,为此,设计光伏发电系统时,通常选择配置更多的光伏板来保障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能力。此外,pv/t技术通过在光伏板背面布置管道,由水等液冷介质降低板温,可有效提高光伏发电效率,但是由于管道布置问题,光伏板并非均匀受冷,且液冷介质沿流动方向不断升温导致其仅对部分光伏板有较好的降温效果,无法对光伏板整体有良好的、均匀的降温。因此,目前常用的pv/t技术无法确保整个光伏板板温均匀,进而影响光伏板整体性能的提升。
2、建筑运行总能耗的绝大部分为采暖和制冷能耗,而我国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资源利用快速发展,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采暖和制冷用能、提升清洁供冷/供热的比例是我国建筑领域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关键措施之一。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太阳能的高效可调建筑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高效PV/T装置(1);辐射冷却板(2);冬季热回收新风机(3);非冬季热回收新风机(4);蓄热装置(5);热泵及空气处理系统(6);环境空气风道I(7);环境空气旁通风道(8);环境空气升温风道(9);室外排风风道(10);新风风道I(11);环境空气风道II(12);环境空气降温风道(13);新风风道(14);回风风道(15);回风支风道(16);室内排风风道I(17);室内排风风道II(18);送风风道(19);供氧管路(20);工况调节阀a(21a);工况调节阀b(21b);工况调节阀c(21c)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太阳能的高效可调建筑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高效pv/t装置(1);辐射冷却板(2);冬季热回收新风机(3);非冬季热回收新风机(4);蓄热装置(5);热泵及空气处理系统(6);环境空气风道i(7);环境空气旁通风道(8);环境空气升温风道(9);室外排风风道(10);新风风道i(11);环境空气风道ii(12);环境空气降温风道(13);新风风道(14);回风风道(15);回风支风道(16);室内排风风道i(17);室内排风风道ii(18);送风风道(19);供氧管路(20);工况调节阀a(21a);工况调节阀b(21b);工况调节阀c(21c);工况调节阀d(21d);工况调节阀e(21e);工况调节阀f(21f);工况调节阀g(21g);工况调节阀h(21h);风量调节阀(22);初效过滤器(23);高效过滤器(24);紫外线杀菌灯(25);排风风道(26);液氧空温式气化器(2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利用太阳能的高效可调建筑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pv/t装置(1)设置在向阳面;所述辐射冷却板(2)设置在背阴面;所述高效pv/t装置(1)的发电可供利用太阳能的高效可调建筑供能系统中的风机、热泵及空气处理系统(6)、紫外线杀菌灯(25)和建筑用电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利用太阳能的高效可调建筑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空气风道i(7)、新风风道i(11)、环境空气风道ii(12)、新风风道(14)、回风风道(15)、送风风道(19)和供氧管路(20)上均设置低噪音变频风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利用太阳能的高效可调建筑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风道(14)上靠近新风风道与热泵及空气处理系统(6)接口处设置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热泵及空气处理系统(6)中的热泵启停控制系统联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利用太阳能的高效可调建筑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上均做保温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利用太阳能的高效可调建筑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pv/t装置(1)包括:太阳能电池片(28);底板(29);玻璃盖板(30);进风风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建成,时国华,王坤,卜凡鹏,甘智勇,李文,高宇琪,艾邓鑫,赵岳天,成岭,张利,林晶怡,范须露,周长新,李斌,赵晨阳,张思聪,李禹曈,王森,边疆,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