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地带超大超深基坑零支护分区开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59677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2 2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域地带超大超深基坑零支护分区开挖方法,包括:施工平台预制桩、剪刀撑、拱形梁、内嵌式施工平台、外包式施工平台、拉杆、主单元桩、等边次单元桩、等腰次单元桩、止水插销、钢筋混凝土底板、临时砂褥垫层、钢沉井以及钢筋混凝土挡墙。与常用的矩形基坑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由可重复使用的、不同型号的单元桩组成自稳几何形状的围堰,使软土基坑无需支撑支护便可实现结构稳定,且兼具止水作用。其分区开挖方法利用钢沉井对基坑不同设计深度区域分区开挖,节省了水域地带超大超深基坑的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软土基坑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域地带超大超深基坑零支护分区开挖方法


技术介绍

0、技术背景:

1、目前,基坑工程施工中,多采用矩形基坑,这使得基坑边坡在无支护状态下无法实现自稳,特别是在软土基坑中,支护尤为重要。因此当前的基坑中多采用简易支护法、基槽支护法、斜柱支撑、锚式支撑以及墙式支撑法,再搭配内支撑,使得施工成本与周期大大增加。例如专利cn208009439u、专利cn208594559u等公开的基坑支护方法。同时还需搭配co型钢管桩进行止水,例如专利cn218643402u公开的围堰支护钢管桩与钢管桩间的连接机构,进一步增加了施工工序,延长了施工周期;而且这类co型钢管桩无法自稳,即使其自身可以灵活组装成不同几何形状,也要受制于基坑支护本身的形状,同时无法利用圆弧形本身优越的自稳性提高基坑稳定性;且这些支护多为永久性的,无法重复利用,大大降低了其经济性。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水域地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域地带超大超深基坑零支护分区开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域地带超大超深基坑零支护分区开挖方法,其特征在于,主单元桩(7)是由一片无槽钢板A(7-1)与两片三槽钢板A(7-2)焊接而成的正三角形截面桩,三槽钢板A与无槽钢板A宽度与厚度相等,三槽钢板A上设有三个用于连接止水插销(10)的插槽;无槽钢板A(7-1)上设有用于连接拉杆(6)的拉杆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域地带超大超深基坑零支护分区开挖方法,其特征在于,拉杆(6)包含主杆(6-1)、可转动固定端(6-2)以及连接球头(6-3),可转动固定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域地带超大超深基坑零支护分区开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域地带超大超深基坑零支护分区开挖方法,其特征在于,主单元桩(7)是由一片无槽钢板a(7-1)与两片三槽钢板a(7-2)焊接而成的正三角形截面桩,三槽钢板a与无槽钢板a宽度与厚度相等,三槽钢板a上设有三个用于连接止水插销(10)的插槽;无槽钢板a(7-1)上设有用于连接拉杆(6)的拉杆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域地带超大超深基坑零支护分区开挖方法,其特征在于,拉杆(6)包含主杆(6-1)、可转动固定端(6-2)以及连接球头(6-3),可转动固定端(6-2)通过连接球头(6-3)与主杆(6-1)连接,主杆(6-1)通过螺栓与拱形梁(3)连接;可转动固定端(6-2)的前端设有连接头,连接头的截面形状与无槽钢板a上的拉杆接口相同;拉杆(6)与主单元桩(7)相连时,将拉杆(6)上的可转动固定端(6-2)上的连接头对准无槽钢板a上的拉杆接口后穿过拉杆接口,然后将连接头旋转90°,最后通过螺栓将连接头与主单元桩(7)上的无槽钢板a(7-1)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域地带超大超深基坑零支护分区开挖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程来李广李云江帅胡香港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浙江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