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内窥镜孔道组织单臂缝合夹及操作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内窥镜孔道组织单臂缝合夹及操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58932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2 2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窥镜孔道组织单臂缝合夹及操作方法,单臂缝合夹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带动连接座在腔道内移动的主体壳体,在连接座背离主体壳体的一端设置固定单臂以及与固定单臂转动连接的转动单臂,在主体壳体内设置用于驱动转动单臂绕固定单臂转动进行夹持开合动作的夹持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缝合夹设置固定单臂和转动单臂,在进行组织夹持缝合时,通过固定单臂进行定位,同时转动单臂转动打开,角度最大可达90度,能够准确有效对创面处进行夹持,相较于现有缝合夹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定位准确,夹子的开合角度满足较大创面使用,固定的单臂牢固稳定,夹持整体直径小,通过性好,便于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组织缝合夹,具体涉及一种内窥镜孔道组织单臂缝合夹及操作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国内微创技术发展。一些消化道疾病都能在内镜下微创治疗。在内镜手术过程中,消化道黏膜缺损缝合、消化道出血以及穿孔是最常见的问题。目前,缺损缝合的方法有内镜夹,尼龙绳联合内镜夹荷包缝合以及otsc。内镜夹只能修复较小的缺损;otsc价格昂贵且操作复杂。

2、内镜夹使用简单且费用较便宜,但对于较大的缺损或者困难部位的缺损难以发挥修补作用;尼龙绳联合金属夹缝合能对较大创面一次性处理,但存在创面无法完全闭合和缝合过程中金属夹倒伏进入创面的风险,给手术带来不便;内镜缝合装置能提供较大的闭合力,也能对穿孔等创面进行全层缝合,但其处理的创面一般小于10mm,一次进镜只能进行一次缝合,且器械与内镜的装配操作较复杂,需要前期的培训才能使用;手术线缝合器械作为缝线缝合的代表器械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其器械结构及操作都较为复杂,需经专业的培训和长期的实践操作才能掌握。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目的:针对上述现有内镜夹进行孔道缝合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简单快捷且有效地对大的消化道缺损及困难操作部位的缺损进行夹持并缝合的内窥镜孔道组织单臂缝合夹及操作方法。

2、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内窥镜孔道组织单臂缝合夹,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带动连接座在腔道内移动的主体壳体,在连接座背离主体壳体的一端设置固定单臂以及与固定单臂转动连接的转动单臂,在主体壳体内设置用于驱动转动单臂绕固定单臂转动进行夹持开合动作的夹持机构。

4、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夹持机构包括沿平行于转动单臂转动中心设置的驱动轴、设置在转动单臂上用于和驱动轴配合的转动导向槽以及用于带动驱动轴沿主体壳体的轴线方向移动的驱动组件,驱动轴穿设在转动导向槽内并且端部与驱动组件的移动端相连接,驱动轴在移动过程中对转动导向槽施加作用力带动转动单臂转动。

5、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块以及与驱动块相连接带动驱动块在主体壳体内移动的推拉钢索,所述驱动轴固定在驱动块上。

6、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主体壳体的端部嵌入连接座内,主体壳体内在与连接座的配合处设置用于实现主体壳体与连接座之间连接与脱开的释放弹簧,所述释放弹簧的端部沿垂直于主体壳体轴线方向穿过主体壳体后嵌入连接座内壁,通过拉动释放弹簧使释放弹簧的端部与连接座脱离实现主体壳体与连接座的脱开。

7、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推拉钢索与驱动块之间通过离合块连接,所述离合块呈ω状结构,所述驱动块上设置用于和离合块端部卡接的凹槽,离合块嵌入凹槽内,通过推拉钢索拉动离合块与驱动块相脱离,沿主体壳体的轴线方向,释放弹簧位于离合块的后端,在推拉钢索拉动离合块后退与驱动块脱离时,通过离合块对释放弹簧施加拉力使主体壳体与连接座同步脱开。

8、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主体壳体远离连接座的一端设置用于带动推拉钢索在主体壳体内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主体壳体端部固定连接的操作手柄,所述操作手柄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推拉钢索的端部与滑块固定连接,通过滑块带动推拉钢索移动。

9、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操作手柄上沿滑块的滑动方向设置限位条,通过滑块相对于限位条的位置,对推拉钢索在主体壳体内的移动位置进行识别与控制。

10、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滑块和操作手柄端部均设有用于手指穿入的操作孔。

11、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主体壳体内设置注射通道,在操作手柄端部设置用于和注射通道相连通的注射接口。

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根据上述的内窥镜孔道组织单臂缝合夹的操作方法,通过主体壳体内的推拉钢索带动驱动轴前移,驱动轴与转动单臂上的转动导向槽作用,驱动转动单臂绕转动中心相对于固定单臂转动,将单臂缝合夹打开;

13、通过主体壳体内的推拉钢索带动驱动轴后移,驱动轴与转动单臂上的转动导向槽作用,驱动转动单臂绕转动中心相对于固定单臂转动,将单臂缝合夹闭合;

14、在单臂缝合夹闭合后,继续拉动推拉钢索,驱动轴以及相连接的驱动块受到转动导向槽的限制,位置保持不变,推拉钢索端部的离合块在拉力作用下与驱动块脱离,在推拉钢索拉动离合块后退时,离合块与释放弹簧接触,拉动释放弹簧产生形变,释放弹簧的端部逐步与连接座脱开,使主体壳体与连接座脱离,实现单臂缝合夹的释放。

15、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一种内窥镜孔道组织单臂缝合夹及操作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1、本专利技术的缝合夹设置固定单臂和转动单臂,在进行组织夹持缝合时,通过固定单臂进行定位,同时转动单臂转动打开,角度最大可达90度,能够准确有效对创面处进行夹持,相较于现有缝合夹结构,本专利技术定位准确,夹子的开合角度满足较大创面使用,固定的单臂牢固稳定,夹持整体直径小,通过性好,便于操作。

17、2、本专利技术利用驱动轴对转动导向槽施加作用力,可以保持转动单臂转动过程的稳定,同时转动导向槽的弧形结构设计,可以增加驱动轴对转动单臂转动中心的力臂,从而降低对转动单臂驱动力的需求,减小操作难度。

18、3、本专利技术的主体壳体与连接座之间通过释放弹簧连接,并且推拉钢索与驱动块之间通过离合块进行连接,在离合块与驱动块脱离时,可以利用离合块对释放弹簧作用,同步使主体壳体与连接座之间脱离,使得仅需要操作推拉钢索即可完成组织夹的释放,操作便捷。

19、4、本专利技术主体壳体端部设置操作手柄,并且操作手柄上设置滑块带动推拉钢索移动,便于对推拉钢索的移动距离进行操控,操作手柄和滑块上的操作孔便于人员的手指穿入,从而仅靠单手即可完成操作,降低操作难度。

20、5、本专利技术在操作手柄上设置限位条,通过滑块相对于限位条的位置,可以对单臂缝合夹的夹持状态进行判断。

21、6、本专利技术使用单钢索即可完成缝合夹的夹持操作与释放操作,可以减小占用空间,以便在主体壳体内设置注射通道,使缝合夹同时具备标记功能或者提供附加通道对目标组织进行造影冲洗等功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窥镜孔道组织单臂缝合夹,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座(1),所述连接座(1)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带动连接座(1)在腔道内移动的主体壳体(2),在连接座(1)背离主体壳体的一端设置固定单臂(3)以及与固定单臂(3)转动连接的转动单臂(4),在主体壳体内(2)设置用于驱动转动单臂(4)绕固定单臂(3)转动进行夹持开合动作的夹持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窥镜孔道组织单臂缝合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沿平行于转动单臂(4)转动中心设置的驱动轴(5)、设置在转动单臂(4)上用于和驱动轴(5)配合的转动导向槽(6)以及用于带动驱动轴(5)沿主体壳体(2)的轴线方向移动的驱动组件,驱动轴(5)穿设在转动导向槽(6)内并且端部与驱动组件的移动端相连接,驱动轴(5)在移动过程中对转动导向槽(6)施加作用力带动转动单臂(4)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窥镜孔道组织单臂缝合夹,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块(7)以及与驱动块(7)相连接带动驱动块(7)在主体壳体(2)内移动的推拉钢索(8),所述驱动轴(5)固定在驱动块(7)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窥镜孔道组织单臂缝合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壳体(2)的端部嵌入连接座(1)内,主体壳体(2)内在与连接座(1)的配合处设置用于实现主体壳体(2)与连接座(1)之间连接与脱开的释放弹簧(9),所述释放弹簧(9)的端部沿垂直于主体壳体(2)轴线方向穿过主体壳体(2)后嵌入连接座(1)内壁,通过拉动释放弹簧(9)使释放弹簧(9)的端部与连接座(1)脱离实现主体壳体(2)与连接座(1)的脱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窥镜孔道组织单臂缝合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钢索(8)与驱动块(7)之间通过离合块(10)连接,所述离合块(10)呈Ω状结构,所述驱动块(7)上设置用于和离合块(10)端部卡接的凹槽(11),离合块(11)嵌入凹槽(11)内,通过推拉钢索(8)拉动离合块(10)与驱动块(7)相脱离,沿主体壳体(2)的轴线方向,释放弹簧(9)位于离合块(10)的后端,在推拉钢索(8)拉动离合块(10)后退与驱动块(7)脱离时,通过离合块(10)对释放弹簧(9)施加拉力使主体壳体(2)与连接座(1)同步脱开。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窥镜孔道组织单臂缝合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壳体(2)远离连接座的一端设置用于带动推拉钢索(8)在主体壳体(2)内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主体壳体(2)端部固定连接的操作手柄(12),所述操作手柄(12)上滑动连接有滑块(13),所述推拉钢索(8)的端部与滑块(13)固定连接,通过滑块带动推拉钢索(8)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内窥镜孔道组织单臂缝合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手柄(12)上沿滑块(13)的滑动方向设置限位条(14),通过滑块(13)相对于限位条(14)的位置,对推拉钢索(8)在主体壳体(2)内的移动位置进行识别与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内窥镜孔道组织单臂缝合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13)和操作手柄(12)端部均设有用于手指穿入的操作孔(15)。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内窥镜孔道组织单臂缝合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壳体(2)内设置注射通道(16),在操作手柄(12)端部设置用于和注射通道(16)相连通的注射接口(17)。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内窥镜孔道组织单臂缝合夹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主体壳体内的推拉钢索带动驱动轴前移,驱动轴与转动单臂上的转动导向槽作用,驱动转动单臂绕转动中心相对于固定单臂转动,将单臂缝合夹打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窥镜孔道组织单臂缝合夹,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座(1),所述连接座(1)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带动连接座(1)在腔道内移动的主体壳体(2),在连接座(1)背离主体壳体的一端设置固定单臂(3)以及与固定单臂(3)转动连接的转动单臂(4),在主体壳体内(2)设置用于驱动转动单臂(4)绕固定单臂(3)转动进行夹持开合动作的夹持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窥镜孔道组织单臂缝合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沿平行于转动单臂(4)转动中心设置的驱动轴(5)、设置在转动单臂(4)上用于和驱动轴(5)配合的转动导向槽(6)以及用于带动驱动轴(5)沿主体壳体(2)的轴线方向移动的驱动组件,驱动轴(5)穿设在转动导向槽(6)内并且端部与驱动组件的移动端相连接,驱动轴(5)在移动过程中对转动导向槽(6)施加作用力带动转动单臂(4)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窥镜孔道组织单臂缝合夹,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块(7)以及与驱动块(7)相连接带动驱动块(7)在主体壳体(2)内移动的推拉钢索(8),所述驱动轴(5)固定在驱动块(7)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窥镜孔道组织单臂缝合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壳体(2)的端部嵌入连接座(1)内,主体壳体(2)内在与连接座(1)的配合处设置用于实现主体壳体(2)与连接座(1)之间连接与脱开的释放弹簧(9),所述释放弹簧(9)的端部沿垂直于主体壳体(2)轴线方向穿过主体壳体(2)后嵌入连接座(1)内壁,通过拉动释放弹簧(9)使释放弹簧(9)的端部与连接座(1)脱离实现主体壳体(2)与连接座(1)的脱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窥镜孔道组织单臂缝合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钢索(8)与驱动块(7)之间通过离合块(10)连接,所述离合块(10)呈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光张忠平邢齐付高传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质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