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构架节点的装配式减震耗能加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57714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6 17: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木构架节点的装配式减震耗能加固装置,涉及木构架节点加固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为了解决现有加固装置结构复杂,不便于安装、拆卸与二次加固的问题,提出以下技术方案:其包括底座、柱础承接组件、对拉组件、柱枋锚固组件和钢抱箍,柱础承接组件设置在底座的上端,对拉组件设置在柱础承接组件的两侧,柱枋锚固组件设置在对拉组件的顶端,钢抱箍分别与对拉组件和柱枋锚固组件连接。产生有益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提高木构架中的柱础节点、柱枋节点的抗弯能力和耗能能力的同时,能够保留柱脚处的隔震滑移性能,减少对柱脚处破坏以及最大程度减少对榫卯节点的破坏,若木构件单侧发生倾斜时,另一侧构件能够将所受到的外力进行削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木构架节点加固,具体涉及一种木构架节点的装配式减震耗能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1、古建筑木构架节点连接主要包括柱础连接和柱枋连接,柱脚与础石采用平摆搁置式半刚性连接而具有滑移隔震性能,木柱与木枋间采用不需要一钉一铆的榫卯结构便可使结构牢固稳定,传统节点构造因其独特设计使得结构具有良好的抗弯性能和抗震能力。但经历了数千年的自然环境变化和地震灾害影响,柱础节点因常年发生柱脚平摆滑移造成柱脚处损伤严重,其承载力和抗侧能力降低,极易发生结构倾覆垮塌;柱枋榫卯结构则因出现大量拔榫、脱落和歪闪现象,造成构件损伤、诱发结构破坏,甚至整体倒塌。

2、中国技术专利cn207813078u提供了“一种木结构民居梁柱中节点榫卯连接新型加固装置,该装置通过在榫卯节点处的木梁上下两面设置有钢板,从而提升整体性”。该装置考虑在节点木梁处的上下两面设置有贯通钢板,钢板在限制木梁拔榫方面具有一定效果,但该设计通过拧紧钢板增强钢板与木梁的摩擦力的同时,却增大了钢板与木柱的缝隙,改变了榫卯结构中木梁与立柱的连接方式,忽略了木柱与木梁的摩擦嵌压效应,造成木梁更易脱落木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木构架节点的装配式减震耗能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柱础承接组件(2)、柱枋锚固组件(3)、对拉组件(4)和钢抱箍(5),所述柱础承接组件(2)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上端,所述对拉组件(4)与所述柱础承接组件(2)连接,所述柱枋锚固组件(3)设置在所述对拉组件(4)的顶端,所述钢抱箍(5)分别与所述柱枋锚固组件(3)和所述对拉组件(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构架节点的装配式减震耗能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拉组件(4)包括柱础对拉件(40)、枋础对拉件(41)和柱枋对拉件(42),所述柱础对拉件(40)与所述柱础承接组件(2)相连接,所述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木构架节点的装配式减震耗能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柱础承接组件(2)、柱枋锚固组件(3)、对拉组件(4)和钢抱箍(5),所述柱础承接组件(2)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上端,所述对拉组件(4)与所述柱础承接组件(2)连接,所述柱枋锚固组件(3)设置在所述对拉组件(4)的顶端,所述钢抱箍(5)分别与所述柱枋锚固组件(3)和所述对拉组件(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构架节点的装配式减震耗能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拉组件(4)包括柱础对拉件(40)、枋础对拉件(41)和柱枋对拉件(42),所述柱础对拉件(40)与所述柱础承接组件(2)相连接,所述枋础对拉件(41)分别与所述底座(1)、所述柱础承接组件(2)以及所述柱枋锚固组件(3)相连接,所述柱枋对拉件(42)与所述柱枋锚固组件(3)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木构架节点的装配式减震耗能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础承接组件(2)包括底座反臂支座(20)、第一套筒伸臂支座(21)和第一木柱套筒(22),所述底座反臂支座(20)分别与所述底座(1)、所述柱础对拉件(40)和所述枋础对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云朋谭森龙古松丛宇戴旭彬贾彬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