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拼装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7004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5 20:55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便于拼装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包括预应力主筋、箍筋、混凝土、过渡组件、支撑组件、拼装组件;过渡组件能够带着墩头向外侧移动,和预应力主筋墩头一起承受荷载。支撑组件垂直于预应力主筋设置,与过渡组件相接,位于需要拼装端的过渡组件内侧,托住过渡组件;支撑组件与预应力主筋垂直,支撑组件能够带着过渡组件及墩头一起向外侧移动;支撑组件长度不超出构件端面;过渡组件还起到增大支撑组件承载面积的作用。拼装组件位于构件端部侧面,通过连接两个构件的支撑组件将两个构件拼接在一起。本技术中相邻构件的拼装对位置的精度要求不高,易于施工且拼装效率高、成本低;对构件端部起到增强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材材料,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拼装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技术介绍

1、混凝土抗拉强度很低,通常只有其抗压强度5%~10%。拉压比随着抗压强度的提高而降低,即较高强度的混凝土,拉压比较低。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低,混凝土工作时一般不依靠其抗拉强度,但抗拉强度对混凝土的抗裂性有重要影响,结构设计时抗拉强度是确定混凝土抗裂度的重要指标。建筑钢材在工作中主要承受拉力、压力、弯曲或冲击等外力作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充分利用了钢筋和混凝土二者的力学性能特点,混凝土主要承受压应力,钢件主要承受拉应力,且通过钢筋给混凝土施加了预压应力,以保证混凝土能承受更大的拉力。因此,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建筑结构中应用广泛。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的钢筋分为主筋和箍筋,通常数根主筋沿着构件轴向平行布置,箍筋垂直于构件轴向连接数个主筋,形成三维钢筋网,再浇注混凝土,钢筋网外部有足够厚度的混凝土,作为钢筋网的保护层,保护钢筋在服役周期内免受空气、水、有害侵蚀介质的侵蚀。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现代化工厂,采用生产线标准化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同时还能节约材料,节省人力,降低能耗,减少工地作业量,缩短工地施工工期。

2、但是,预应力混凝土的构件之间的拼装一直存在问题。如,采用卡扣式、连接轴式的机械连接方式,不能确保每个卡扣、每个连接轴都能精准进入到设计位置,也不能确保每个卡扣的连接间隙相等,这会造成每个卡扣或每根连接轴受力不均匀,进而无法保证两个构件拼装后的整体力学性能。若是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间采用焊接方式拼装,则工地作业量增大,焊接工艺对焊接热影响区内的钢件组织有很大的影响,造成钢件焊接热影响区性能下降,如韧性降低、脆性增大等,且焊接作业完成后需要等待焊缝自然冷却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进度较慢。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拼装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2、一种便于拼装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包括:位于需拼装端的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包括:过渡组件、支撑组件、拼装组件。

3、过渡组件垂直于预应力主筋设置,与墩头相接,位于需要拼装端的预应力主筋墩头内侧,托住墩头;过渡组件能够带着墩头向外侧移动,和预应力主筋墩头一起承受荷载。

4、支撑组件垂直于预应力主筋设置,与过渡组件相接,位于需要拼装端的过渡组件内侧,托住过渡组件;支撑组件与预应力主筋垂直,支撑组件能够带着过渡组件及墩头一起向外侧移动;支撑组件长度不超出构件端面;过渡组件还起到增大支撑组件承载面积的作用。

5、拼装组件位于构件端部侧面,通过连接两个构件的支撑组件将两个构件拼接在一起。

6、过渡组件包括能够穿入预应力主筋的张拉套筒、管、平板、钢棒、钢带、型钢等能托住预应力主筋墩头的构件中的一种、两种组合或多种组合。

7、支撑组件包括连接杆,与拼装组件相接的支撑组件两端设置有连接段;连接杆包括钢管、钢棒、钢带、型钢等的一种及一种以上的组合;连接段包括带内螺纹的套管、连接杆端部设置的外螺纹段、孔、吊环等。

8、当支撑组件力学性能满足工程要求,且能够托住预应力主筋墩头时,则支撑组件可取代过渡组件。

9、具体的,便于拼装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包括:

10、过渡组件4,垂直于预应力主筋设置,与预应力主筋的墩头连接,其包括:张拉套筒41和过渡板42;

11、张拉套筒41,其朝向另一个构件方向设置;预应力主筋沿z向穿过张拉套筒41,通过墩头限位于张拉套筒41,预应力主筋穿过后,张拉套筒41抵压于过渡板42的表面;

12、支撑组件5,垂直于预应力主筋设置,连接过渡组件4和拼装组件6,其包括成对设置且沿x向延伸的第一连接杆511和第二连接杆512、及位于x向上的连接套筒52;

13、所述第一连接杆511和第二连接杆512位于预应力主筋1的轴线两侧,均与预应力主筋1接触以夹持预应力主筋1,或者等距离位于预应力主筋两侧;

14、所述第一连接杆511和第二连接杆512均与过渡板42远离另一个构件的一侧相抵;

15、位于x向上的连接套筒52设有内螺纹,第一连接杆511和第二连接杆512的两端均设有外螺纹;连接套筒52的内螺纹的一段与第一连接杆511或第二连接杆512的外螺纹配合,其内螺纹的另一段与位于x向上的拼装组件6螺纹连接;

16、位于x向上的所述拼装组件6,用于连接相邻两个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位于x向上的支撑组件5,以将相邻两个构件拼接于一体,其包括:拼接板61和锁紧件;锁紧件穿入拼接板上的通孔,螺纹部分拧入位于x向上的连接套筒52的内螺纹;每个位于x向上的拼接板61均与每个构件上的一个第一连接杆511和一个第二连接杆512螺纹连接。

17、优选地,还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过渡板421、第二过渡板422,及位于y向上的连接套筒52、位于y向上的所述拼装组件6、成对设置且沿y向延伸的第三连接杆513和第四连接杆514;

18、沿z向,第三连接杆513、第四连接杆514均位于第一过渡板421和第二过渡板422之间;第一过渡板421、第二过渡板422均与第三连接杆513接触,预应力主筋1依次穿过第一过渡板421、第二过渡板422,穿入张拉套筒41,其墩头限位于张拉套筒41;

19、位于y向上的连接套筒52设有内螺纹,第三连接杆513和第四连接杆514的两端均设有外螺纹;位于y向上的连接套筒52的内螺纹的一段第三连接杆513或第四连接杆514的外螺纹配合,其内螺纹的另一段与位于y向上的拼装组件螺纹连接;

20、每个位于y向上的拼接板61均与每个构件上的一个第三连接杆513和一个第四连接杆514螺纹连接。

21、优选地,第一连接杆511、第二连接杆512、第三连接杆513、第四连接杆514均与预应力主筋1进行预定位处理。

22、优选地,拼装组件6中的锁紧件为螺丝62或螺母63;

23、当锁紧件为螺母63时,拼接板61位于构件端部缺口31内,与缺口内壁混凝土相接;

24、第一连接杆511和第二连接杆512穿过位于x向上的拼接板61上的孔;螺母63拧入对应的连接杆两端外螺纹,使拼接板61与构件端部缺口31内壁混凝土接触;

25、第三连接杆513、第四连接杆514穿过位于y向上的拼接板61上的孔;螺母63拧入对应的连接杆两端外螺纹,使拼接板61与端部缺口31内壁混凝土接触。

26、优选地,张拉套筒41张拉套筒41左段的直径d41大于预应力主筋1的直径d11,小于预应力主筋墩头的最大截面直径d12。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为:

28、(1)与市场上通用的卡扣式、连接轴式机械连接相比,相邻构件的拼装对位置的精度要求不高,易于施工。

29、(2)相邻构件的拼装效率高。与焊接相比,焊接后需等待焊接熔池和焊接热影响区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差不大时,才可以进行下道工序;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拼装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需拼装端的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拼装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其特征在于,过渡组件(4)包括:张拉套筒(41)和过渡板(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拼装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过渡板(421)、第二过渡板(422),及位于Y向上的连接套筒(52)、位于Y向上的所述拼装组件(6)、成对设置且沿Y向延伸的第三连接杆(513)和第四连接杆(5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拼装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杆(511)、第二连接杆(512)、第三连接杆(513)、第四连接杆(514)均与预应力主筋(1)进行预定位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拼装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其特征在于,拼装组件(6)中的锁紧件为螺丝(62)或螺母(6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拼装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其特征在于,张拉套筒(41)左段的直径d41大于预应力主筋(1)的直径d11,小于预应力主筋墩头的最大截面直径d1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拼装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需拼装端的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拼装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其特征在于,过渡组件(4)包括:张拉套筒(41)和过渡板(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拼装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过渡板(421)、第二过渡板(422),及位于y向上的连接套筒(52)、位于y向上的所述拼装组件(6)、成对设置且沿y向延伸的第三连接杆(513)和第四连接杆(514);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智洋姚秀其姚立明沈美娣王永强
申请(专利权)人:宿迁市伟鑫预制构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