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风电机组轴系建模方法、介质及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风电机组轴系建模方法、介质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56451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5 1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电机组轴系建模方法、介质及系统,方法为:基于风电机组传动链轴系结构,考虑实际轴承效应、轴套支撑效应和装配过盈效应影响,建立整体有限元分析模型;在承受推力载荷或弯矩载荷时,利用主轴轴肩‑轴套‑轴承内圈依次接触传力,以避免力流全部从主轴卸应力槽传递来降低卸应力槽的受力;在保证轴套强度满足的前提下,通过设计优化轴套与主轴轴肩的接触面大小,调整主轴轴肩‑轴套‑轴承内圈力流和主轴卸应力槽力流分布,使主轴卸应力槽力流最小;通过在轴套与轴承端面设计预过盈方式,以保证运行过程中主轴轴肩‑轴套‑轴承内圈之间轴向无间隙。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提升计算精度和降低成本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风电,具体涉及一种风电机组轴系建模方法、介质及系统


技术介绍

1、风力发电机主轴是风力发电机传动系统的关键部分,由于风力发电机组在运行中承受较大的交变载荷,主轴长时间运行容易出现疲劳断裂;主轴与轴承配合边缘卸应力是主轴疲劳强度瓶颈点,由于卸应力槽深度和长度优化空间的局限性,往往需要增大于轴承配合的直径来解决疲劳问题,从而造成主轴和轴承成本上升。

2、根据检索到的专利和论文,主轴的整体性的设计方面的论文和专利,虽然有设计主轴强度计算方法,但建模和分析方法比较简单,传力路径上许多结构采用了刚性梁单元假体,且未考虑轴承周边结构对受力的影响以及轴承与主轴、齿轮箱锁紧盘与主轴等工艺过程中装配过盈的影响,也未考虑受载过程中轴承刚度、接触边界的非线性影响。

3、另外,风力发电机轴系系统结构复杂,轴承形式及刚度、轴承前后轴套对主轴受力的影响效应、轴承与主轴装配过盈、主轴与齿轮箱锁紧盘装配过盈均会影响建模精度。

4、由于主轴承受交变载荷时,载荷大小、方向发生改变,引起轴承刚度、与主轴关键部分接触的非线性,导致主轴疲劳分析时,外载与应力关系随外载大小改变,如何确定外载与应力的关系,会影响主轴的疲劳计算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升计算精度、降低成本的风电机组轴系建模方法、介质及系统。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风电机组轴系建模方法,基于风电机组传动链轴系结构,考虑实际轴承效应、轴套支撑效应和装配过盈效应影响,建立整体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轴套支撑效应分析方法来避免主轴卸应力槽疲劳,具体为:

4、在承受推力载荷或弯矩载荷时,利用主轴轴肩-轴套-轴承内圈依次接触传力,以避免力流全部从主轴卸应力槽传递来降低卸应力槽的受力;

5、在保证轴套强度满足的前提下,通过设计优化轴套与主轴轴肩的接触面大小,调整主轴轴肩-轴套-轴承内圈力流和主轴卸应力槽力流分布,使主轴卸应力槽力流最小;

6、通过在轴套与轴承端面设计预过盈方式,以保证运行过程中主轴轴肩-轴套-轴承内圈之间轴向无间隙。

7、优选地,在考虑轴承效应时,针对不同的轴承形式,采用不同的建模方式来模拟;轴承单元采用承压不承拉的单元属性,轴承的非线性刚度则通过设置不同的单元截面属性进行计算,提取不同单元截面属性-轴承刚度与轴承测试刚度进行比对分析,确定合适的轴承单元截面属性。

8、优选地,在考虑轴套支撑效应时,建立前后轴套模型,轴套与主轴配合面建立标准接触。

9、优选地,在考虑轴套支撑效应时,轴套与轴承内圈建立标准接触关系。

10、优选地,在考虑装配过盈效应时,在轴承内圈与主轴配合面建立标准接触,施加初始过盈量。

11、优选地,在考虑装配过盈效应时,在齿轮箱锁紧盘与主轴配合面建立标准接触,施加初始过盈量。

12、优选地,所述整体有限元分析模型包括轮毂、风轮锁盘、主轴、前后轴套、轴承、齿轮箱和锁紧盘结构。

13、优选地,在有限元计算中加载载荷进行计算,提取应力分量用于确定外载与应力的关系式;然后通过疲劳时序计算累积损伤;对疲劳马科夫矩阵进行统计处理,统计累积损伤占比50%时的载荷均值和幅值,作为加载载荷。

14、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上所述方法的步骤。

1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公开了一种风电机组轴系建模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上所述方法的步骤。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17、本专利技术基于风力发电机传动链轴系系统结构,充分考虑实际轴承效应、轴套效应、过盈效应影响,建立轴系分析精细化有限元分析模型,考虑轴套支撑效应后,能有效解决主轴卸应力槽疲劳瓶颈点问题,避免因卸应力槽疲劳不满足需增大轴承直径,进而降低成本;采用轴套支撑效应分析方法解决主轴卸应力槽瓶颈问题,提升计算精度、解决轴系疲劳瓶颈点。

18、本专利技术针对非线性效应影响,从载荷维度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累积损伤占比50%时的力和弯矩载荷的平均值和幅值;在有限元计算中加载载荷进行疲劳应力提取,用于疲劳计算,提升计算精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电机组轴系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风电机组传动链轴系结构,考虑实际轴承效应、轴套支撑效应和装配过盈效应影响,建立整体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轴套支撑效应分析方法来避免主轴卸应力槽疲劳,具体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机组轴系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考虑轴承效应时,针对不同的轴承形式,采用不同的建模方式来模拟;轴承单元采用承压不承拉的单元属性,轴承的非线性刚度则通过设置不同的单元截面属性进行计算,提取不同单元截面属性-轴承刚度与轴承测试刚度进行比对分析,确定合适的轴承单元截面属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机组轴系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考虑轴套支撑效应时,建立前后轴套模型,轴套与主轴配合面建立标准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电机组轴系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考虑轴套支撑效应时,轴套与轴承内圈建立标准接触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风电机组轴系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考虑装配过盈效应时,在轴承内圈与主轴配合面建立标准接触,施加初始过盈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电机组轴系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考虑装配过盈效应时,在齿轮箱锁紧盘与主轴配合面建立标准接触,施加初始过盈量。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风电机组轴系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有限元分析模型包括轮毂、风轮锁盘、主轴、前后轴套、轴承、齿轮箱和锁紧盘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风电机组轴系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有限元计算中加载载荷进行计算,提取应力分量用于确定外载与应力的关系式;然后通过疲劳时序计算累积损伤;对疲劳马科夫矩阵进行统计处理,统计累积损伤占比50%时的载荷均值和幅值,作为加载载荷。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风电机组轴系建模系统,包括相互连接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电机组轴系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风电机组传动链轴系结构,考虑实际轴承效应、轴套支撑效应和装配过盈效应影响,建立整体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轴套支撑效应分析方法来避免主轴卸应力槽疲劳,具体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机组轴系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考虑轴承效应时,针对不同的轴承形式,采用不同的建模方式来模拟;轴承单元采用承压不承拉的单元属性,轴承的非线性刚度则通过设置不同的单元截面属性进行计算,提取不同单元截面属性-轴承刚度与轴承测试刚度进行比对分析,确定合适的轴承单元截面属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机组轴系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考虑轴套支撑效应时,建立前后轴套模型,轴套与主轴配合面建立标准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电机组轴系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考虑轴套支撑效应时,轴套与轴承内圈建立标准接触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风电机组轴系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考虑装配过盈效应时,在轴承内圈与主轴配合面建立标准接触,施加初始过盈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杰王磊吕杏梅肖进陆道辉吴凡黄翀周卓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