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双向挡水抗震重力坝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双向挡水抗震重力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5661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5 1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向挡水抗震重力坝,包括坝基垫层、重力坝主体和紧固组件,坝基垫层水平铺设在水底基岩上,重力坝主体固定在坝基垫层的顶面上,重力坝主体的上下游侧分别设有挡水防浪结构,且重力坝主体的底部中心位置设有防渗帷幕,防渗帷幕穿出坝基垫层并通过钻孔进入水底基岩裂隙内,紧固组件将坝基垫层和重力坝主体竖向紧固在水底基岩上。该双向挡水抗震重力坝能够适应我国西北地区中的强震区,使我国西北强震地区的抽水蓄能资源的实际利用成为可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水电工程,尤其涉及一种双向挡水抗震重力坝


技术介绍

1、抽水蓄能电站是利用电力负荷低谷时的电能抽水至上水库,并在电力负荷高峰期再放水至下水库发电的水电站。目前,为了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需求,抽水蓄能电站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

2、由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抽水蓄能资源丰富,而抽水蓄能电站的下水库可以利用已建水库或是直接修建在现有河道中,因此只需要在河道的上下游同时修建大坝形成独立下水库,并使上游大坝兼顾上游河道挡水或抽蓄库内挡水,即可克服我国西北地区较为突出的泥沙问题,实现抽水蓄能资源利用。

3、但西北地区地质构造活动性较强,活动断裂带密集,地震频发,且地震烈度较高,因此为了保证上、下水库相对安全可靠,只能选择在河道的上下游同时修建重力坝,依靠重力坝的自重来维持稳定。而目前的重力坝挡水建筑物多为单向挡水结构,上游坝坡为竖直坡或接近竖直的陡坡,因此无法兼顾双向挡水需求,且在西北地区地质构造活动性较强的强震区安装后的安全性也较差,从而导致我国西北强震地区的抽水蓄能资源无法进行实际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适应我国西北地区中的强震区的双向挡水抗震重力坝。

2、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向挡水抗震重力坝,包括坝基垫层、重力坝主体和紧固组件,坝基垫层水平铺设在水底基岩上,重力坝主体固定在坝基垫层的顶面上,重力坝主体的上下游侧分别设有挡水防浪结构,且重力坝主体的底部中心位置设有防渗帷幕,防渗帷幕穿出坝基垫层并通过钻孔进入水底基岩裂隙内,紧固组件将坝基垫层和重力坝主体竖向紧固在水底基岩上。

4、优选地,坝基垫层的坝踵处向上游方向以矩形剖面造型直线延伸,坝基垫层的坝趾处向下游方向以矩形剖面造型直线延伸。

5、优选地,重力坝主体上游侧的挡水防浪结构包括上游坝坡和上游防浪墙,上游坝坡靠近坝基垫层的坝踵处并向坝顶方向倾斜延伸,且上游坝坡的坡比i1的取值为1:0.3≤i1≤1:0.6,上游防浪墙设置在坝顶上并沿重力坝主体的轴线方向延伸。

6、优选地,重力坝主体下游侧的挡水防浪结构包括下游坝坡和下游防浪墙,下游坝坡靠近坝基垫层的坝趾处并向坝顶方向倾斜延伸,且下游坝坡的坡比i2的取值为1:0.6≤i2≤1:0.8,下游防浪墙设置在坝顶上并沿重力坝主体的轴线方向延伸。

7、优选地,上游防浪墙和下游防浪墙均与重力坝主体一体连接。

8、优选地,上游防浪墙和下游防浪墙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且强度等级为c30。

9、优选地,重力坝主体在上游坝坡靠近坝顶位置的折坡点处、重力坝主体在下游坝坡靠近坝顶位置的折坡点处均采用圆弧过渡。

10、优选地,重力坝主体为实心结构。

11、优选地,紧固组件包括锚筋桩和预应力锚索,锚筋桩的一端与坝基垫层的顶面抵接、另一端穿出坝基垫层并竖直固定在水底基岩内,预应力锚索的一端与重力坝主体的坝顶抵接、另一端穿出重力坝主体并竖直固定在水底基岩内。

12、优选地,重力坝主体的坝顶向下凹陷形成容置槽,预应力锚索上的锚头、锚具均位于容置槽内。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4、本专利技术的双向挡水抗震重力坝通过在重力坝主体的上下游侧分别设置挡水防浪结构,实现上下游挡水防浪功能;而重力坝主体的底部中心位置的防渗帷幕则能够兼顾重力坝的上下游挡水防渗需求;此外,紧固组件则能够对坝基垫层和重力坝主体在水底基岩上的固定进行加固处理。

15、显然,本专利技术的双向挡水抗震重力坝能够适应我国西北地区中的强震区,使我国西北强震地区的抽水蓄能资源的实际利用成为可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挡水抗震重力坝,其特征在于,包括坝基垫层(1)、重力坝主体(2)和紧固组件,所述坝基垫层(1)水平铺设在水底基岩上,所述重力坝主体(2)固定在所述坝基垫层(1)的顶面上,所述重力坝主体(2)的上下游侧分别设有挡水防浪结构,且所述重力坝主体(2)的底部中心位置设有防渗帷幕(3),所述防渗帷幕(3)穿出所述坝基垫层(1)并通过钻孔进入水底基岩裂隙内,所述紧固组件将所述坝基垫层(1)和所述重力坝主体(2)竖向紧固在水底基岩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挡水抗震重力坝,其特征在于,所述坝基垫层(1)的坝踵(11)处向上游方向以矩形剖面造型直线延伸,所述坝基垫层(1)的坝趾(12)处向下游方向以矩形剖面造型直线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挡水抗震重力坝,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坝主体(2)上游侧的挡水防浪结构包括上游坝坡(21)和上游防浪墙(22),所述上游坝坡(21)靠近所述坝基垫层(1)的坝踵(11)处并向坝顶方向倾斜延伸,且所述上游坝坡(21)的坡比i1的取值为1:0.3≤i1≤1:0.6,所述上游防浪墙(22)设置在坝顶上并沿所述重力坝主体(2)的轴线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挡水抗震重力坝,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坝主体(2)下游侧的挡水防浪结构包括下游坝坡(23)和下游防浪墙(24),所述下游坝坡(23)靠近所述坝基垫层(1)的坝趾(12)处并向坝顶方向倾斜延伸,且所述下游坝坡(23)的坡比i2的取值为1:0.6≤i2≤1:0.8,所述下游防浪墙(24)设置在坝顶上并沿所述重力坝主体(2)的轴线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挡水抗震重力坝,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防浪墙(22)和所述下游防浪墙(24)均与所述重力坝主体(2)一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向挡水抗震重力坝,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防浪墙(22)和所述下游防浪墙(24)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且强度等级为C3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挡水抗震重力坝,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坝主体(2)在上游坝坡(21)靠近坝顶位置的折坡点处、所述重力坝主体(2)在下游坝坡(23)靠近坝顶位置的折坡点处均采用圆弧过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挡水抗震重力坝,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坝主体(2)为实心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挡水抗震重力坝,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组件包括锚筋桩(4)和预应力锚索(5),所述锚筋桩(4)的一端与所述坝基垫层(1)的顶面抵接、另一端穿出所述坝基垫层(1)并竖直固定在水底基岩内,所述预应力锚索(5)的一端与所述重力坝主体(2)的坝顶抵接、另一端穿出所述重力坝主体(2)并竖直固定在水底基岩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向挡水抗震重力坝,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坝主体(2)的坝顶向下凹陷形成容置槽(25),所述预应力锚索(5)上的锚头、锚具均位于所述容置槽(25)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挡水抗震重力坝,其特征在于,包括坝基垫层(1)、重力坝主体(2)和紧固组件,所述坝基垫层(1)水平铺设在水底基岩上,所述重力坝主体(2)固定在所述坝基垫层(1)的顶面上,所述重力坝主体(2)的上下游侧分别设有挡水防浪结构,且所述重力坝主体(2)的底部中心位置设有防渗帷幕(3),所述防渗帷幕(3)穿出所述坝基垫层(1)并通过钻孔进入水底基岩裂隙内,所述紧固组件将所述坝基垫层(1)和所述重力坝主体(2)竖向紧固在水底基岩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挡水抗震重力坝,其特征在于,所述坝基垫层(1)的坝踵(11)处向上游方向以矩形剖面造型直线延伸,所述坝基垫层(1)的坝趾(12)处向下游方向以矩形剖面造型直线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挡水抗震重力坝,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坝主体(2)上游侧的挡水防浪结构包括上游坝坡(21)和上游防浪墙(22),所述上游坝坡(21)靠近所述坝基垫层(1)的坝踵(11)处并向坝顶方向倾斜延伸,且所述上游坝坡(21)的坡比i1的取值为1:0.3≤i1≤1:0.6,所述上游防浪墙(22)设置在坝顶上并沿所述重力坝主体(2)的轴线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挡水抗震重力坝,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坝主体(2)下游侧的挡水防浪结构包括下游坝坡(23)和下游防浪墙(24),所述下游坝坡(23)靠近所述坝基垫层(1)的坝趾(12)处并向坝顶方向倾斜延伸,且所述下游坝坡(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志豪高东红张晶晶田金波杨军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