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多轴双排并列叶片后置串联的矩阵式风力发电机制造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重胜专利>正文

多轴双排并列叶片后置串联的矩阵式风力发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4709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5 19:04
现有大功率风力发电机采用三叶片单涡轮,是以欧洲风电技术发展起来的高风速风电机,低风速发电效率低,高风速产生强风载,造价高。而本新型多轴双排并列叶片后置串联的矩阵式风电机属于微风高效新型风电机,叶片在头部框架的后方采用并列双排的矩阵式排列,每根轴有数米长,串联有十几个小叶片,多根轴上叶片数量达到几十个,风电机获取的风能是几十个叶片获取风能之和,获取的风能是立体的,可以大幅提高风电机的发电功率,发电功率可以达到上万瓦。并且造价低,维护成本低,风电盈利必将推动风力发电机的大量推广应用。新型风电技术还适合开发沿海抗台风风电机,沿海丰富的风能可以大量开发应用,新型风电装置将为我国节能减排的目标贡献力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介绍

0、
技术介绍

1、据估计,世界风能总量约200亿千瓦,相当于全世界总发电量的8倍,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风能利用空间非常巨大。

2、我国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风能资源居世界之首,风能是最具有开发价值的新能源,风能是分布最广,离我们最近,取用最方便的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并具有相对最低的开发成本,用好风电对减少碳排放,改善环境意义重大。

3、我国在“三北”(西北、东北、华北)地区在建的有6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已初具规模,但存在的问题也突出的表现出来,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方都比较偏远,风电的输送是一个难题,大量的风电很难输送到用电量大的南方。大量的风电无法并网输出,造成风能的浪费,也影响到了风电场的经济效益。大型风电机都是兆瓦级,每个风电机几千万,投资成本大,维护费用高,我国风电产业需要扶持,需要补贴,否则将难以生存,严重影响到了风电产业的发展,急需发展投资成本低,可以大面积推广的微风高效新型中小型风电机。

4、我国小型风力发电机产业是从70年代开始的,小型风力发电机已有100w、150w、200w、300w、500w、1kw、2kw、3kw、5kw、10kw、20kw机组。小型风力发电机应用地区有农区、牧区、边远地区的边防连队、哨所、海岛驻军、内陆湖泊渔民、地处野外高山的微波站、航标灯、电视差转台站、气象站、森林中的了望烽火台、石油天然气输油管道等,小型风电机的应用范围还是很大的。近几年随着国家对新能源发展的重视,在城市的路灯照明上有较多应用,但发电效率低,故障率高,风电机缺乏维护,严重影响了大范围推广应用。

5、现有风力发电技术都是以欧洲海洋性气候发展起来的高风速风电机,叶片采用螺旋桨刚性叶片,也就是所谓的机翼叶片。小型风力发电机采用螺旋桨针式叶片有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螺旋桨刚性叶片具有失速特性,就是叶片失速后风轮的转速不会随着风速增大,转速保持恒定,可以避免风力发电机过载;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尖速比大,尖速比大意味着风轮转速高,风能利用系数高,一方面可以减少齿轮箱增速比,降低成本,甚至可以省掉齿轮箱,转速高也可以提高发电机的效率。

6、对于大型风力发电机采用螺旋桨叶片非常有必要,因为叶片很长,叶尖有很高的线速度,每小时可达300多公里,叶片的空气动力性能可以发挥出来,大型风电机可以达到兆瓦级。叶片和控制系统是按直升飞机的浆叶和翼角控制装置进行设计,主要就是利用浆叶的可调控性,控制叶片的迎风攻角,控制叶轮的转速,保持功率输出的稳定,保证发电机的恒速恒频,满足并网的技术要求,但大型发电机组造价很高。

7、螺旋桨叶片的这些优点满足了风力发电机避免过载,控制风轮转速的要求,但也造成了风能的浪费。失速叶片和变浆距叶片的特点就是窄长条,叶片虽然是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设计的,但在低风速和低转速的情况下,空气动力性能肯定是比较弱的。叶片如同飞机的翅膀,不是风吹动叶片,而是靠风吹过叶片表面形成的压力差形成推力,在低风速状态空气动力性能肯定是很弱的,就像飞机速度低没有升力一样,陆地上三四级风是最常见的,也是最有利用价值的风速,但现有叶片在这个风速下空气动力性能弱,必然造成发电效率低。

8、针对现有风电机微风发电性能低的问题,本人专利技术了新型柔性羽形叶片,可以大幅提高风电机的微风发电性能,技术的名称是《采用新型柔性羽形叶片的风力发电机》专利申请号202221035633.2,新型叶片的结构这里作简单介绍,新型柔性羽形叶片是根据仿生学原理设计的智能叶片,如图4所示,图中10、主杆,11、侧支杆,12、叶面,13、保险装置,14、固定卡子。从图中可以看到主杆(10)是叶片的主要受力杆件采用玻璃钢制作,主杆有很好的强度和弹性。侧支杆(11)也采用玻璃钢制作连接固定在主杆(10)的一侧,侧支杆(11)的作用非常重要,叶片拥有捕风功能全靠侧支杆(11)撑起叶面(12)来实现。侧支杆(11)上端连接保险装置(13),当遇到强台风时保险装置(13)与侧支杆(11)脱离,叶面(12)失去侧支杆(11)的支撑就失去了捕风功能,达到完全卸载的功能。

9、这种柔性羽形叶片可以根据风速的变化相应改变受风的型面,在低风速时主杆(10)和侧支杆(11)都不发生变形,叶片以最大受风面积获取风能;在中风速时主杆(10)不变形,而侧支杆(11)向后发生变形,如图5所示,l2小于l1,叶面后移的距离为b,受风面积随着减小,风速增大而受风面积减小,叶片的风载基本不变,保持叶轮的转速基本稳定,保证风电机平稳运行。在高风速时主杆(10)和侧支杆(11)会随着风力向后大幅变形,像一颗小树一样弯曲变形,叶片的受风面积大幅减小,风载大幅减小,叶片的风阻大幅增加,叶轮的转速不会变快,反而会变慢,避免超速过载,避免大风的冲击破坏。因此,柔性羽形叶片可以说是一种智能叶片,可以根据风速的变化改变自己的形态,可以实现在低风速满载,在高风速卸载,更符合风电机运行特性的要求,可以保证风电机安全稳定的运转,并可以大幅提高发电效率。

10、改变叶片的性能很有必要,就像鸟的翅膀一样,靠翅膀的面积捕捉空气动力,翅膀的扇动速度虽然不快,但能获得较大的升力,保证鸟的升空和快速飞行,翅膀还可以通过改变形状,改变翅膀的受风面积,改变飞行状态。所以,鸟翅膀灵活变化的性能可以保证风大风小都能快速飞行。所以,改变叶片性能是提高微风发电性能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抗台风性能的有效办法。

11、本人制作了大小不同的柔性羽形叶片进行试验,微风发电性能大幅增加,有风就能转动,叶轮扭矩增大,但当叶片大于2米时,叶轮的转速大幅降低,获取风能的效率反而降低了。其原因就是叶片长度增加,叶尖的线速度增大,风阻大幅增加,风阻消耗了部分风能,叶轮转速就会大幅降低。所以,并不是叶片越长获取的风能越大,风阻叶片应小于2米,也就是说风电机的功率不能大于2千瓦。

12、2千瓦对于单个风电机来说功率已经不小了,但要让风电产生规模效益2千瓦显然是不够的,还应该大幅提高风电机的功率。本人又研究如何增大风电机的功率?本人收集了国内外各种风电机专利技术资料,国外的一项专利技术引起了我的重视,图片上一台风电机后面拖着长长的尾巴,尾巴是一根软轴,在软轴上串联了无数个小风轮,无数个小风轮在风的吹动下悬浮在空中飞快的转动,就像一串小风车形成的长龙,风电机的功率是无数个小风轮获取风能功率之和,大幅提高了风电机功率和效率。

13、这个专利技术给我很大的启发,叶片串联可以大幅提高风电机功率,本人就想串联的轴可以短一点,轴的数量可以多一点,于是就搞了一个三根轴的串联叶片风电机,头部是三角形骨架,三根轴用轴承座水平安装在三角形骨架的三个角上,骨架后方轴的长度有1.5米长,叶轮轴呈三角形布置,下面两根轴,上面一根轴,三角形骨架垂直安装在支架转轴上,三个叶轮轴体就能在支架转轴上水平转动。在每根轴上串联了5对叶片,就是每个安装点有两个叶片对称安装,共5个安装点,每对叶片之间离开一定距离,每对叶片错开45°度安装,这样前面的叶片不会遮挡后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型风力发电装置属于叶片后置顺风式结构,发电机安装在头部框架上,框架的后方安装叶轮轴,框架的中心线上安装支架,框架可以在支架上水平转动,头部框架可采用H形框架或矩形框架,框架两侧安装电机和叶轮轴,并列双排,结构对称,受力均衡。叶轮轴采用垂直两排并列对称布置,水平方向安装有多排叶轮轴。在头部框架的后方安装叶轮轴,数米长的叶轮轴上水平串联安装有多个叶片,每个串联安装点对称安装一对叶片,每个安装点拉开一定距离,多个安装点的每对叶片在叶轮轴上沿周长按角度均分布置,就是后面的一对叶片与前面的一对叶片错开一个角度安装,多对叶片在叶轮轴上都依次错开一定的角度,从风电机正面看这些叶片在叶轮轴上均分布置,前后叶片错开排列有利于风能的吸收,前面的叶片不会阻挡后面的叶片获取风能。从机头前面看垂直并列两排叶轮轴,水平并联有数排叶轮轴,机头后方叶轮轴上的叶片就形成一个横竖多排的矩阵,矩阵式形容叶轮很多,风电机获取的风能是几十个叶片获取风能之和,获取的风能是立体的,可以大幅提高风电机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风力发电装置,叶片矩阵很大,将叶片矩阵连接固定为一个整体很重要。需要把尾部的骨架和头部的框架连接固定起来,为了防止尾部骨架左右摆动,在上下两组叶轮的中间空隙部位水平方向平放一个四边形骨架,四边形骨架的对角用拉杆进行固定,四边形骨架在拉杆的作用下会很稳固,四边形骨架又把尾部骨架和头部框架连接在一起,这样就保证了尾部骨架不能左右摆动;再对尾部骨架进行水平固定,两组垂直并列叶轮轴的中间有一定的间隙,在这个间隙中加一个垂直的四边形骨架把头部框架和尾部骨架连接起来,在四边形骨架的对角用拉杆连接,对角的斜拉杆对尾部骨架有向上的拉力,在拉杆的拉力作用下保持尾部的骨架和头部框架在一个水平面上。简单点说就是垂直和水平放置的四边形骨架保证了尾部骨架不能左右上下摆动,头部框架和尾部骨架连接为整体就可以保证叶轮轴矩阵体安装牢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风力发电装置,矩阵式风电机有多个叶轮轴并列安装,可以把多个叶轮轴通过链条或皮带并联在一起,然后连接一个发电机,这样可以大幅降低风电机成本。

...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风力发电装置属于叶片后置顺风式结构,发电机安装在头部框架上,框架的后方安装叶轮轴,框架的中心线上安装支架,框架可以在支架上水平转动,头部框架可采用h形框架或矩形框架,框架两侧安装电机和叶轮轴,并列双排,结构对称,受力均衡。叶轮轴采用垂直两排并列对称布置,水平方向安装有多排叶轮轴。在头部框架的后方安装叶轮轴,数米长的叶轮轴上水平串联安装有多个叶片,每个串联安装点对称安装一对叶片,每个安装点拉开一定距离,多个安装点的每对叶片在叶轮轴上沿周长按角度均分布置,就是后面的一对叶片与前面的一对叶片错开一个角度安装,多对叶片在叶轮轴上都依次错开一定的角度,从风电机正面看这些叶片在叶轮轴上均分布置,前后叶片错开排列有利于风能的吸收,前面的叶片不会阻挡后面的叶片获取风能。从机头前面看垂直并列两排叶轮轴,水平并联有数排叶轮轴,机头后方叶轮轴上的叶片就形成一个横竖多排的矩阵,矩阵式形容叶轮很多,风电机获取的风能是几十个叶片获取风能之和,获取的风能是立体的,可以大幅提高风电机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重胜
申请(专利权)人:郑重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