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阵列式储能组件和储能包制造技术_技高网

阵列式储能组件和储能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4292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5 1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阵列式储能组件,包括呈矩形阵列布置的m*n个储能单体,其中,m≥2,n≥2;属于同一行的m个储能单体之间具有缝隙,所述缝隙内设有绝缘导热垫;相邻两行所述储能单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内设有垫片,所述垫片用于防止所述储能单体在运行过程中的膨胀变形超出设定范围,同时使所述间隙内具有用于容纳温控介质的容纳空间。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储能包,包括密闭的外壳,外壳内设有如上的阵列式储能组件,外壳上设有用于安装进液管的进液口、用于安装出液管的出液口和用于使温控介质浸没储能组件的溢流口,溢流口位于出液口的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阵列式储能组件和储能包,能够有效提高体积能量密度和运行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能储能,具体的为一种阵列式储能组件和储能包


技术介绍

1、锂离子电池在工作过程由于欧姆热、极化热的存在,因此存在产热的问题,特别是在大电流充放电的过程中,产热现象更为明显。这些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扩散,堆积在电池内部一方面会造成电池界面副反应的速度增加,另一方面热量过度积累可能会引起电池热失控,因此高效的散热措施是锂离子电池设计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另外,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出现锂离子电池工作过程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排出的问题,电池单体之间需要预留足够的散热通道,导致储能包的体积能量密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阵列式储能组件和储能包,能够有效提高体积能量密度和运行安全性能。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阵列式储能组件,包括呈矩形阵列布置的m*n个储能单体,其中,m≥2,n≥2,*表示乘积运算;属于同一行的m个储能单体之间具有缝隙,所述缝隙内设有绝缘导热垫;相邻两行所述储能单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内设有垫片,所述垫片用于防止所述储能单体在运行过程中的膨胀变形超出设定范围,同时使所述间隙内具有用于容纳温控介质的容纳空间。

4、进一步,相邻两列所述储能单体的上侧面之间设有上部支撑件,相邻两列所述储能单体的下侧面之间设有下部支撑件,所述上部支撑件和下部支撑件上分别设有用于嵌入到对应的所述缝隙内的第一定位片。

5、进一步,位于两端的两列所述储能单体的顶面边缘和底面边缘位置处分别设有上边部支撑件和下边部支撑件,所述上边部支撑件和下边部支撑件上设有用于嵌入到所述间隙内的第二定位片。

6、进一步,所述垫片在所述间隙内形成使温控介质按照设定流向流动的定向液流流道或使温控介质在所述间隙内自由流动的自由液流流道。

7、进一步,令所述储能单体面积最大的面为单体表面,所述间隙形成于相邻两行所述储能单体的单体表面之间,所述定向液流流道或自由液流流道位于相邻两行所述储能单体的单体表面之间。

8、进一步,所述垫片为呈条状,且条状的所述垫片以放射状间隔布置在所述间隙内并形成所述自由液流流道;或所述垫片为片状,且片状的所述垫并按照设定规律间隔布置在所述间隙内并形成所述自由液流流道。

9、进一步,所述垫片包括上垫片和下垫片;所述上垫片包括上边界条,所述上边界条上间隔设有向下延伸的上导流条;所述下导流片包括下边界条,所述下边界条上间隔设有向上延伸的下导流条;所述上导流条与所述下导流条之间交错设置以在所述上边界条、上导流条、下边界条和下导流条之间形成所述定向液流流道。

10、进一步,所述上边界条位于所述间隙的上部边缘位置处,所述下边界条位于所述间隙的下部边缘位置处。

11、进一步,所述上导流条和下导流条之间相互匹配,且上导流条和下导流条上设有用于导流温控介质的导流结构。

12、进一步,所述上边界条的中部设有向下延伸至所述间隙的下部边缘的中间隔离条,所述中间隔离条将所述间隙分隔为左右两个的间隙区间。

13、进一步,分别位于两个所述间隙区间内的所述上导流条之间对称设置。

14、进一步,所述下垫片设为两个并分别位于所述中间隔离条的两侧。

15、进一步,两个所述下垫片的所述下边界条与所述中间隔离条之间分别设有空隙,所述空隙形成所述定向液流流道的流道进液口。

16、进一步,位于所述中间隔离条正下方的所述下部支撑件内设有第一进液通道,所述第一进液通道的侧壁上设有朝向所述流道进液口的第一进液支通道。

17、进一步,所述储能单体的极耳朝下,设有所述第一进液通道的所述下部支撑件上设有第二进液通道,所述第二进液通道的两侧侧壁上设有分别设有第二进液支通道;或,所述第一进液通道的两侧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二进液支通道;

18、两个所述下边部支撑件内设有第一出液通道,所述第一出液通道的侧壁上设有出液支通道,位于所述下边部支撑件与设有所述第一进液通道的所述下部支撑件之间的其他下部支撑件上分别设有用于温控介质流通的下过流通道。

19、进一步,位于所述中间隔离条正上方的所述上部支撑件内设有第三进液通道,所述第三进液通道的侧壁上与所述间隙一一对应设有第三进液支通道,其他的所述上部支撑件以及上侧部支撑件内设有用于温控介质流通的上过流通道,

20、进一步,所述上边界条的中部设有向下凹槽的凹陷区,所述第三进液支通道朝向所述凹陷区设置。

21、进一步,所述储能单体的极耳朝下,所述下部支撑件和下边部支撑件内设有用于使温控介质在所述极耳所在区域形成对流的对流进液通道和对流出液通道,相邻两根所述下部支撑件内或相邻的所述下部支撑件与下侧支撑件内分别设有所述对流进液通道和对流出液通道;所述对流进液通道的侧壁上与所述极耳对应设有对流进液支通道,所述对流出液通道的侧壁上与所述极耳对应设有对流出液支通道。

22、进一步,位于两端的两行所述储能单体相背的侧面上分别设有端压板。

23、进一步,所述端压板与相邻的所述储能单体之间具有所述间隙,所述间隙内设有所述垫片。

24、进一步,两个所述端压板之间间隔设有第一绑扎带。

25、进一步,所述第一绑扎带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张紧机构。

26、进一步,所述储能组件上间隔设有缠绕在所述上部支撑件、上侧部支撑件、下部支撑件和下边部支撑件上的第二绑扎带。

27、进一步,所述第二绑扎带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张紧机构。

28、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储能包,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如上所述的阵列式储能组件,所述外壳上设有用于安装进液管的进液口、用于安装出液管的出液口和用于使温控介质浸没所述储能组件的溢流口,所述溢流口位于所述出液口的上方。

29、进一步,所述溢流口的溢流高度高于所述储能组件的顶面。

30、进一步,所述溢流口的溢流高度与所述储能组件的顶面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大于等于10mm。

31、进一步,所述溢流口的溢流高度与所述外壳的顶面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大于等关于10mm。

32、进一步,所述外壳上还设有防爆阀和导气管道。

33、进一步,所述外壳上设有用于引出极耳的两个极耳引出孔和用于安装数据采集板的数据采集安装孔。

34、进一步,所述外壳包括底板和盖在所述底板上的上盖,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储能组件的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35、进一步,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张紧所述固定带的第三张紧机构。

36、进一步,所述上盖上设有吊孔,所述吊孔内安装有用于连接吊耳的吊耳连接件,所述吊耳连接件与所述固定带固定连接。

3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38、本专利技术的储能包,通过设置外壳,利用外壳上设置的溢流口控制温控介质的液面高度,从而可使储能组件能够浸没在温控介质内,利用温控介质可以及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阵列式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矩形阵列布置的m*n个储能单体,其中,m≥2,n≥2,*表示乘积运算;属于同一行的m个储能单体之间具有缝隙,所述缝隙内设有绝缘导热垫;相邻两行所述储能单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内设有垫片,所述垫片用于防止所述储能单体在运行过程中的膨胀变形超出设定范围,同时使所述间隙内具有用于容纳温控介质的容纳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式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列所述储能单体的上侧面之间设有上部支撑件,相邻两列所述储能单体的下侧面之间设有下部支撑件,所述上部支撑件和下部支撑件上分别设有用于嵌入到对应的所述缝隙内的第一定位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阵列式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两端的两列所述储能单体的顶面边缘和底面边缘位置处分别设有上边部支撑件和下边部支撑件,所述上边部支撑件和下边部支撑件上设有用于嵌入到所述间隙内的第二定位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阵列式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在所述间隙内形成使温控介质按照设定流向流动的定向液流流道或使温控介质在所述间隙内自由流动的自由液流流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阵列式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令所述储能单体面积最大的面为单体表面,所述间隙形成于相邻两行所述储能单体的单体表面之间,所述定向液流流道或自由液流流道位于相邻两行所述储能单体的单体表面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阵列式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为呈条状,且条状的所述垫片以放射状间隔布置在所述间隙内并形成所述自由液流流道;或所述垫片为片状,且片状的所述垫并按照设定规律间隔布置在所述间隙内并形成所述自由液流流道。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阵列式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包括上垫片和下垫片;所述上垫片包括上边界条,所述上边界条上间隔设有向下延伸的上导流条;所述下导流片包括下边界条,所述下边界条上间隔设有向上延伸的下导流条;所述上导流条与所述下导流条之间交错设置以在所述上边界条、上导流条、下边界条和下导流条之间形成所述定向液流流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阵列式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边界条位于所述间隙的上部边缘位置处,所述下边界条位于所述间隙的下部边缘位置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阵列式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流条和下导流条之间相互匹配,且上导流条和下导流条上设有用于导流温控介质的导流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阵列式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边界条的中部设有向下延伸至所述间隙的下部边缘的中间隔离条,所述中间隔离条将所述间隙分隔为左右两个的间隙区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阵列式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分别位于两个所述间隙区间内的所述上导流条之间对称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阵列式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垫片设为两个并分别位于所述中间隔离条的两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阵列式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下垫片的所述下边界条与所述中间隔离条之间分别设有空隙,所述空隙形成所述定向液流流道的流道进液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阵列式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中间隔离条正下方的所述下部支撑件内设有第一进液通道,所述第一进液通道的侧壁上设有朝向所述流道进液口的第一进液支通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阵列式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单体的极耳朝下,设有所述第一进液通道的所述下部支撑件上设有第二进液通道,所述第二进液通道的两侧侧壁上设有分别设有第二进液支通道;或,所述第一进液通道的两侧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二进液支通道;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阵列式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中间隔离条正上方的所述上部支撑件内设有第三进液通道,所述第三进液通道的侧壁上与所述间隙一一对应设有第三进液支通道,其他的所述上部支撑件以及上侧部支撑件内设有用于温控介质流通的上过流通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阵列式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边界条的中部设有向下凹槽的凹陷区,所述第三进液支通道朝向所述凹陷区设置。

1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阵列式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单体的极耳朝下,所述下部支撑件和下边部支撑件内设有用于使温控介质在所述极耳所在区域形成对流的对流进液通道和对流出液通道,相邻两根所述下部支撑件内或相邻的所述下部支撑件与下侧支撑件内分别设有所述对流进液通道和对流出液通道;所述对流进液通道的侧壁上与所述极耳对应设有对流进液支通道,所述对流出液通道的侧壁上与所述极耳对应设有对流出液支通道。

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阵列式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矩形阵列布置的m*n个储能单体,其中,m≥2,n≥2,*表示乘积运算;属于同一行的m个储能单体之间具有缝隙,所述缝隙内设有绝缘导热垫;相邻两行所述储能单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内设有垫片,所述垫片用于防止所述储能单体在运行过程中的膨胀变形超出设定范围,同时使所述间隙内具有用于容纳温控介质的容纳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式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列所述储能单体的上侧面之间设有上部支撑件,相邻两列所述储能单体的下侧面之间设有下部支撑件,所述上部支撑件和下部支撑件上分别设有用于嵌入到对应的所述缝隙内的第一定位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阵列式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两端的两列所述储能单体的顶面边缘和底面边缘位置处分别设有上边部支撑件和下边部支撑件,所述上边部支撑件和下边部支撑件上设有用于嵌入到所述间隙内的第二定位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阵列式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在所述间隙内形成使温控介质按照设定流向流动的定向液流流道或使温控介质在所述间隙内自由流动的自由液流流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阵列式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令所述储能单体面积最大的面为单体表面,所述间隙形成于相邻两行所述储能单体的单体表面之间,所述定向液流流道或自由液流流道位于相邻两行所述储能单体的单体表面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阵列式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为呈条状,且条状的所述垫片以放射状间隔布置在所述间隙内并形成所述自由液流流道;或所述垫片为片状,且片状的所述垫并按照设定规律间隔布置在所述间隙内并形成所述自由液流流道。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阵列式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包括上垫片和下垫片;所述上垫片包括上边界条,所述上边界条上间隔设有向下延伸的上导流条;所述下导流片包括下边界条,所述下边界条上间隔设有向上延伸的下导流条;所述上导流条与所述下导流条之间交错设置以在所述上边界条、上导流条、下边界条和下导流条之间形成所述定向液流流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阵列式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边界条位于所述间隙的上部边缘位置处,所述下边界条位于所述间隙的下部边缘位置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阵列式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流条和下导流条之间相互匹配,且上导流条和下导流条上设有用于导流温控介质的导流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阵列式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边界条的中部设有向下延伸至所述间隙的下部边缘的中间隔离条,所述中间隔离条将所述间隙分隔为左右两个的间隙区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阵列式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分别位于两个所述间隙区间内的所述上导流条之间对称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阵列式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垫片设为两个并分别位于所述中间隔离条的两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阵列式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下垫片的所述下边界条与所述中间隔离条之间分别设有空隙,所述空隙形成所述定向液流流道的流道进液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阵列式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中间隔离条正下方的所述下部支撑件内设有第一进液通道,所述第一进液通道的侧壁上设有朝向所述流道进液口的第一进液支通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阵列式储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单体的极耳朝下,设有所述第一进液通道的所述下部支撑件上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民昌江守鑫
申请(专利权)人:九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