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压驱注水井组可采储量标定方法技术_技高网

压驱注水井组可采储量标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54284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5 1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驱注水井组可采储量标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标定各个压驱井组增加可采储量;计算采油井剩余可采储量;计算去重后的采油井增加可采储量;按井组内各油井累增油量比例计算分水量,得到油井在不同井组分配的注水量,再按该采油井在不同井组的分水量占该井总分水量的比例,将油井增加可采储量劈分到各井组中;将计算得到的井组内采油井增加可采储量归集到井组,即井组增加可采储量。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方法能够准确反映不同压驱井组的动态、静态、改造强度差异,确保标定结果的可靠性;为压驱井组开发效果评价、经济效益评价等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田开发,具体涉及一种压驱注水井组可采储量标定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理论发展及技术进步,低渗透油藏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并逐渐成为我国油气资源增储上产的重要后备力量。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差,难以有效开发,压驱注水和异步注采相结合的开发方式为该类有效油藏开发提供了解决办法。

2、申请人前期开发了一种注水井压驱开发技术——用水力压裂设备超油层破裂压力注水,大幅提升油藏注水能力,较短时间内补充油藏能量,建立水驱油藏高效驱动体系,大幅度提高油井产能及采收率。该技术尚处于攻关研究阶段,可借鉴的规律和认识较少。

3、可采储量是认识客观开发规律、计算投入产出评价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压驱开发技术有其自身的投入、产出特点,目前现有的标定可采储量的方法无法适用于所述注水井压驱开发技术。

4、而现有方法标定可采储量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技术难题:

5、一是多向受效采油井可采储量标定结果偏大。压驱开发技术实施对象为注采井组,注采井组由1口注水井和与之注采对应的1口或多口采油井组成。由于不同注水井实施压驱的施工时间、资金投入、实施效果各不相同,要准确客观评价压驱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必须以单个井组为对象进行评价。当多个井组实施或受效时间有交叉时,采油井除了受本井组压驱注水井影响之外,还可能受其它压驱井组注水井的影响。正是由于受效对象的复杂性,矿场标定可采储量过程中存在两种情况:一是1口采油井仅受一个压驱注水井影响(即采油井单向受效),压驱增加可采储量可以借鉴矿场成熟的单元可采储量标定方法。二是1口采油井同时受多个压驱注水井影响(即采油井多向受效),每个压驱井组单独标定可采储量时,均将采油井的全部贡献考虑在内,存在重复计算采油井增加可采储量的问题,需要去除重复计算部分(以下简称去重)。

6、二是压驱投入、产出主体不一致。常规措施资金投入以油井为主,水井措施费用占比较小,投入产出主体皆为油井,通常以油井为对象标定可采储量。而压驱资金投入以水井为主,产出为油井,投入产出主体不一致,需要以注水井为中心,合理劈分采油井在不同压驱井组的贡献,实现投入、产出相匹配。

7、三是现有劈分方法不适用于压驱。现有劈分方法是针对多层合采的采油井,根据各小层地层系数(渗透率*有效厚度)占油井总地层系数的比例进行产油量劈分。该方法只适用于纵向产油量的劈分。而压驱注水是平面劈分问题,即多向受效采油井增加可采储量分配到不同油藏部位的压驱注水井。

8、多向受效采油井如何劈分增加可采储量是困扰油藏管理人员的瓶颈难题。每个压驱井组的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有效厚度等静态储层物性不尽相同。历经多年开发,每个压驱井组的采出程度、开发阶段、油藏波及状况等动态开发特征亦不尽相同。每个压驱井组实施压驱时的注入压力、累积注水量等储层改造强度亦不尽相同。综合上述三种因素可知,多向受效采油井在不同井组的贡献简单的算数平均显然不合理。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压驱注水井组可采储量标定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能够准确反映不同压驱井组的动态、静态、改造强度差异,确保标定结果的可靠性;为压驱井组开发效果评价、经济效益评价等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驱注水井组可采储量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4、标定各个压驱井组增加可采储量;

5、计算采油井剩余可采储量;

6、计算去重后的采油井增加可采储量;

7、按井组内各油井累增油量比例计算分水量,得到油井在不同井组分配的注水量,再按该采油井在不同井组的分水量占该井总分水量的比例,将油井增加可采储量劈分到各井组中;

8、将计算得到的井组内采油井增加可采储量归集到井组,即井组增加可采储量:

9、n为压驱井组中,与压驱注水井注采对应的采油井数量,单位为口。nr(i)为第i口注采受效采油井增加的可采储量。

10、进一步地,通过测定截至标定日期前的实际累产油、标定日期后的井组剩余可采储量以及压驱注水日期后的基础油剩余可采储量标定各个压驱井组增加可采储量:

11、压驱井组增加可采储量=截至标定日期的实际累产油+标定日期后的井组剩余可采储量-压驱注水日期后的基础油剩余可采储量。

12、其中,标定日期后的井组剩余可采储量为基于标定日实际产量、实际递减规律计算的剩余可采储量。基础油是指井组不实施压驱注水情况下,每个时刻的产油量。压驱注水日期后的基础油剩余可采储量为基于基础油产量、基础油递减规律计算的剩余可采储量。

13、进一步地,采油井剩余可采储量为:

14、nr1=nr井组*(q01/q0井组)

15、其中,nr1为井组内某一口油井剩余可采储量,q01为该油井初始产量,q0井组为井组初始产量。

16、进一步地,分别计算得到采油井在各井组内增加的可采储量,该值为所有影响该采油井的压驱注水井增加可采储量总和,与几口压驱井注采对应,就重复计算了几次;

17、统计多向受效采油井归属的不同井组个数,即重复计算次数;

18、去重后采油井增加可采储量=(∑采油井在各井组增加的可采储量)/井组个数。

19、进一步地,采油井分水量为:采油井分水量=采油井累增油/井组累增油*压驱井组累注水量。

20、改造强度差异是影响油井效果的重要因素。本专利技术方法考虑压驱注水量分配差异对采油井在不同井组增加的可采储量进行劈分。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22、本专利技术建立的压驱注水井组可采储量标定方法,依据多向受效采油井累增油占比、分水量占比,以及采油井在不同井组中重复计算次数进行劈分,解决了井组增加可采储量受井组外压驱注水井影响而标定结果偏大的问题,符合油田开发生产的实际情况,为油田压驱注水效果评价提供基础。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驱注水井组可采储量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压驱注水井组可采储量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测定截至标定日期前的实际累产油、标定日期后的井组剩余可采储量以及压驱注水日期后的基础油剩余可采储量标定各个压驱井组增加可采储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压驱注水井组可采储量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采油井剩余可采储量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压驱注水井组可采储量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计算得到采油井在各井组内增加的可采储量,该值为所有影响该采油井的压驱注水井增加可采储量总和,与几口压驱井注采对应,就重复计算了几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压驱注水井组可采储量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采油井分水量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驱注水井组可采储量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压驱注水井组可采储量标定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测定截至标定日期前的实际累产油、标定日期后的井组剩余可采储量以及压驱注水日期后的基础油剩余可采储量标定各个压驱井组增加可采储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压驱注水井组可采储量标定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隋春艳王华王滨张海燕肖武张孝天冯义娜张付兴吕翔慧李东玻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