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活动卡合组件的电池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3637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活动卡合组件的电池盒,包含一本体,其对应一笔记型电脑的电池插槽,且本体底壳两端处分别设有一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并于底壳的内侧壁面上靠近两端处设有第一导槽及第二导槽;一复归卡合组件,其可滑移地对应于第一导槽上,且受一弹性复归力使其可选择性穿出第一开口外;及一定卡合组件,其可滑移地对应于第二导槽上,并可选择性穿出第二开口,而透过将卡合组件设于电池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解决去现有技术中设于笔记型电脑外壳上所产生的诸如制作不易且拆卸便利性不高等缺点。(*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具有活动卡合组件的电池盒,特指一种笔记型电脑用的电池品.O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笔记型电脑由于具备有轻、薄及便利携带等等特征,因此受到广 泛的使用,而现有技术中笔记型电脑上多半设有一可拆卸的电池盒,以让使用者可选择性 地拆卸电池进行替换、充电等等动作。然而现有技术中,电池盒与笔记型电脑本身的结合结构为在笔记型电脑的电池插 槽上两侧处分别设有一滑移式的推柄,以连动推移一与该电池盒卡制的卡合组件,进而达 到拆卸、组装电池盒的目的,但如此的设计在笔记型电脑的外壳的制程制作上必须增加许 多繁复的对应组件,方可达到上述的推柄功能,为一十分耗费成本的设计,且在笔记型电脑 的电池插槽两侧分别设有卡合组件的设计中,当使用者要拆卸该电池盒时,其必定得利用 双手的相互配合,方可做到推开该卡合组件以及将该电池盒拆卸下或组装上的动作,在操 作上便利性不高,故基于上述原因考量,本技术的技术人思索并设计一种具有活 动卡合组件的电池盒,以期针对现有技术的缺失加以改善,进而增进产业上的实施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结构创新的具有活动卡 合组件的电池盒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具有活动卡合组件的 电池盒,包含一本体,其为一中空壳体,且对应于一笔记型电脑的电池插槽,该本体的一底 壳的两外端处分别设有一第一开口及一第二开口,并于该底壳的内侧壁面上靠近两端处分 别设有一第一导槽及第二导槽,其中第一导槽对应于该第一开口,而该第二导槽对应于该 第二开口,该第一导槽上设有一第一穿孔,此外该底壳于靠近该第一开口处设有一勾块,再 者,底壳在第二导槽上设有一第二穿孔,且在该第二导槽上设有一突起的定位柱;一复归卡 合组件,可滑移地对应该第一导槽上,且受一弹性复归力使其穿出该第一开口 ;该复归卡合 组件进一步包含一第一推柄、一第一卡制件及一弹性件;其中该第一推柄可滑移地设于该 底壳的外侧壁面上对应第一导槽处,其设有一第一连动件,其自该第一穿孔处穿入底壳内; 该第一卡制件可滑移地设于该第一导槽上,且设有一第一卡制口用以套设固定于第一连动 件上,进而与该第一推柄形成连动关系,该第一卡制件的外侧端为一卡制端可选择性地穿 出该第一开口,其内侧端上突伸地设有一勾件;其中弹性件一端勾设于该底壳的勾块,其另 端勾设于该第一卡制件的勾件上,进而提供一弹性复归力以保持该第一卡制件的卡制端穿 出该第一开口 ;及一定卡合组件,其可滑移地对应设于该第二导槽上,并可选择性穿出该第 二开口,且其进一步包含有一第二推柄及一第二卡制件;其中该第二推柄可滑移地设于该 底壳的外侧壁面上对应第二导槽处,且设有一第二连动件自该第二穿孔处穿入底壳内;其中该第二卡制件可滑移地设于该第二导槽上,且设有一第二卡制口,用以套设固定于该第 二连动件上进而与该第二推柄形成连动关系,该第二卡制件的外侧端为一卡制端,其可选 择性地穿出该第二开口,其内侧端设有一摩擦定位件,可通过夹制力而产生磨擦力进而固 定于该定位柱,以将该第二卡制件定位于至少一个特定相对位置。而使用者在使用本技术时可将其对应组装于笔记型电脑的电池插槽(该电 池插槽于两端的壁面上分别设有一滑轨,且于该滑轨内侧处的壁面上设有突出的止挡块) 内,以令该复归卡合组件及定卡合组件分别卡制于该电池插槽上,而于欲拆卸时可先将定 卡合组件推移使其脱离卡制,而后通过推移复归卡合组件进而可将本技术拆卸,通过 如此的设计可改变现有技术中将推柄设置于笔记型电脑主机的壳体上的缺失,并且提供一 高操作便利性的组装/拆卸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具有活动卡合组件的电池盒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具有活动卡合组件的电池盒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的具有活动卡合组件的电池盒另一视角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的具有活动卡合组件的电池盒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的具有活动卡合组件的电池盒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具有活动卡合组件的电池盒的示意图。图中底壳10第二开口12第二导槽14勾块16定位柱18第一推柄21第一"^制件22勾件 222弹性件23第二推柄31第二卡制件32摩擦定位件322第二卡制口32具体实施方式为便利于了解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能达成的功效,配 合附图,并以实施例的表达形式详细说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的图式,其主旨仅为示意及辅 助说明书之用,未必为本技术实施后的真实比例与精准配置,故不应就所附的图式的 比例与配置关系局限本技术在实际实施上的权利要求范围。请配合参看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具有活动卡合组件的电池盒可拆卸地第一开口 11 第一导槽13 第一穿孔15 第二穿孔17 复归卡合组件20 第一连动件211 卡制端221 第一"^制口 223 定卡合组件30 第二连动件311 卡制端321 夹制空间3221对应组装于一电子装置(例如笔记型电脑)的电池插槽上,而该电池插槽于两端的壁面上 分别设有一滑轨,且在该滑轨内侧处的壁面上设有突出的止挡块;而本技术在一较佳 的实施例中可包括有一本体、一复归卡合组件20及一定卡合组件30。前述的本体可为一长形的中空壳体,且对应于一笔记型电脑的电池插槽,并于该 本体的一底壳10的两外端处分别对应于电池插槽的滑轨,且分别设有一第一开口 11及一 第二开口 12,在底壳10内侧壁面上靠近两端处分别设有一第一导槽13及一第二导槽14, 其中第一导槽13对应于第一开口 11且第二导槽14对应于第二开口 12,底壳10于第一导 槽13设有一第一穿孔15,此外底壳10于靠近该第一开口 11处设有一勾块16,再者底壳10 于第二导槽14设有一第二穿孔17,且底壳10在第二导槽14上设有一突起的定位柱18,该 定位柱18位于第二穿孔17的一侧处。前述的复归卡合组件20可滑移地对应设于该第一导槽14上,且受一弹性复归力 而使其穿出底壳10的第一开口 11外,以选择性地配合卡制于电池插槽的其中一滑轨上的 止挡块,其进一步包含有一第一推柄21、一第一卡制件22及一弹性件23 ;其中该第一推柄 21可为一第一长形扁平件,其可滑移地设于该底壳10的外侧壁面上对应该第一导槽13处, 且设有一第一连动件211自第一穿孔15处穿入底壳10内侧并在第一穿孔15内滑移;其中 第一卡制件22可滑移地设于第一导槽13上,且设有一第一卡制口 223用以套设固定于第 一连动件211上进而与第一推柄21形成连动关系,该第一卡制件22的外侧端为一卡制端 221,可选择性地穿出第一开口 11,而其内侧端上突伸地设有一勾件222 ;前述的弹性件23 可为一弹簧,其一端勾设于勾块16,其另一端勾设于勾件222上,进而提供该复归卡合组件 20弹性复归力以保持该第一卡制件22的卡制端221穿出第一开口 11。前述的定卡合组件30可滑移地对应设于该本体的底壳10的第二导槽14上,且其 选择性地配合卡制于电池插槽的另一滑轨上的止挡块,其进一步包含有一第二推柄31及 一第二卡制件32 ;其中该第二推柄31可为一第二长形扁平件,其可滑移地设于底壳10的 外侧壁面上对应第二导槽14处,且其上设有一第二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活动卡合组件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本体,在该本体的一底壳的两外端处分别设有一第一开口及一第二开口,且在该底壳的内侧壁面上靠近两端处分别设有一第一导槽及一第二导槽,其中该第一导槽对应于所述第一开口且该第二导槽对应于所述第二开口;  一复归卡合组件,其可滑移地对应设于所述本体的底壳的所述第一导槽上,且其受一弹性复归力而使其穿出所述底壳的第一开口外;及  一定卡合组件,其可滑移地对应设于所述本体的底壳的第二导槽上,并可选择性穿出所述底壳的第二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谊
申请(专利权)人:精英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