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固废协同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53493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56
本技术为一种烟气、固废协同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研磨装置、第一除尘装置、预热脱附装置、回转窑和预热装置,研磨装置的出口与电炉的烟气管道相连,第一除尘装置的入口与研磨装置的出口和电炉相连,预热脱附装置的除尘灰入口与第一除尘装置的排灰口相连,回转窑与预热脱附装置的脱附气接口和热风返回口相连,预热装置的出口和预热脱附装置的除尘灰出口分别与回转窑相连。本技术能利用活性炭脱硫脱硝产生的碎焦和/或碎炭对电炉烟气中的二噁英进行彻底脱除,脱除的二噁英不会再次合成造成二次污染,同时能够与固废物质、除尘灰进行反应,以便对固废物质、除尘灰中的有价元素进行回收,实现多种废物的协同资源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烟气净化及固废处理,进一步的,涉及一种烟气、固废协同处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活性炭脱硫脱硝产生的废活性物质脱除二噁英,并将含碳、含二噁英的除尘灰与含铁、含锌的尘泥协同处理的系统。


技术介绍

1、钢铁行业中,电炉炼钢和烧结工序是二噁英的主要排放源。电炉冶炼过程中二噁英的生成机制为:在熔化初期/废钢预热期间,油脂、油漆涂料等有机物受热反应生成“前驱物”,然后通过有机化合反应生成二噁英;高温段二噁英能够被彻底分解,但是在降温过程中,二噁英又会再次合成(具体的,当环境温度达到280℃~450℃时,烃类物与有机氯化物经化学反应生成二噁英;当环境温度超过980℃时,二噁英会完全分解;当环境温度降至470℃时,二噁英又会重新合成)。

2、目前,对于电炉所产生的烟气尚未开展二噁英脱除治理,二噁英的含量为5~12ngteq/nm3,高于烧结烟气的二噁英排放限值(0.5ngteq/n m3)。据统计,每年二噁英排放量约10.2kgteq,其中钢铁冶炼排放量为4.59kgteq,占总量的45%,而电炉工序中二噁英的排放量又约占其中的5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烟气、固废协同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固废协同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活性物质为废活性碎焦和/或碎炭。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烟气、固废协同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废物质为含锌元素和/或铁元素的尘泥,以及活性炭脱硫脱硝产生的废活性碎焦和/或碎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固废协同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固废协同处理系统包括物料仓,其用于存放活性炭脱硫脱硝产生的所述废活性物质,所述物料仓至少具有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和所述第二出料口分别与所述研磨装置的进口和所述预热装置的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气、固废协同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固废协同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活性物质为废活性碎焦和/或碎炭。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烟气、固废协同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废物质为含锌元素和/或铁元素的尘泥,以及活性炭脱硫脱硝产生的废活性碎焦和/或碎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固废协同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固废协同处理系统包括物料仓,其用于存放活性炭脱硫脱硝产生的所述废活性物质,所述物料仓至少具有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一出料口和所述第二出料口分别与所述研磨装置的进口和所述预热装置的进料口相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固废协同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除尘装置的入口与所述电炉的烟气出口通过除尘前烟道相连,所述研磨装置的出口通过活性炭输出管路与所述除尘前烟道相连,研磨后的所述废活性物质在除尘前烟道内对所述二噁英进行吸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烟气、固废协同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输出管路上设置喷射装置,以将研磨后的所述废活性物质喷射至所述除尘前烟道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固废协同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窑至少具有窑头和窑尾,由所述窑尾至所述窑头方向,所述回转窑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回转窑内且靠近所述窑头的位置设置有燃烧器,且所述预热脱附装置的所述脱附气接口和所述热风返回口连接于所述窑头位置,所述窑尾位置与所述预热装置的出料口之间设置有加料腔道,所述预热脱附装置的所述除尘灰出口与所述加料腔道相连。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烟气、固废协同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脱附装置的所述热风返回口与所述窑头位置通过热风返回管路相连,所述热风返回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风机,所述预热脱附装置的所述脱附气接口通过脱附气管路与所述热风返回管路相连,所述脱附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三风机。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固废协同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脱附装置的内部形成有内腔,所述除尘灰入口、所述除尘灰出口、所述脱附气接口、所述热风入口和所述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华蔡长青朱繁文佳鑫鲁亮李加旺王亚楠郑恒张亚志郝景章史光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