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置反硝化的脱氮除磷系统和工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53471 阅读:3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置反硝化的脱氮除磷系统,在传统的A2/O生物脱氮系统的基础上将好氧池设置在厌氧池和缺氧池之间,并在厌氧池末端增设污水小流量回流至缺氧池,同时在厌氧池前增设预缺氧池,二沉池沉淀的污泥直接回流至预缺氧池。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这种后置反硝化的脱氮除磷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成功解决传统脱氮除磷技术中脱氮除磷效果不佳的缺点以及除磷和脱氮过程中存在碳源竞争的矛盾,操作管理简便,且降低了运行费用,能取得较好的除磷脱氮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工艺,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后置反硝化法提高污水生物脱氮 除磷效率的系统和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氮磷的大量排放导致水体富营养 化已迅速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传统生物脱氮除磷的机理基本上包括厌氧、缺氧、 好氧三种状态。在厌氧条件下,聚磷菌消耗糖元,将胞内的聚磷(Poly-P)水解为正磷酸盐 释放到胞外,并从中获得能量,同时将环境中的有机碳源(挥发性脂肪酸VAF)以胞内碳源 存贮物(主要为PHB形式)贮存。在好氧条件下,聚磷菌以O2为电子受体,演化胞内贮存的 PHB及利用产生的能量过量地从环境中摄磷,以聚磷酸高能键的形式存贮,通过排除富含磷 的剩余污泥达到污水生物除磷的目的。但只有当VFA/P的比例高于10-20倍,才能保证有 足够的VFA促进PAO的繁殖,否则在前置反硝化中当生物脱氮需要同时进行时,VFA常不足, 不能二者兼得。此外,有些工艺操作较为复杂,既要污泥回流又要混合液回流,有的还要二 次混合液回流,投资和运行费用高,操作管理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使用后置反硝化,先经过好氧硝化,再经过缺氧反硝 化,成功解决传统脱氮除磷技术中脱氮除磷效果不佳的缺点以及除磷和脱氮过程中存在碳 源竞争的矛盾,操作管理简便,且降低了运行费用,能取得较好的除磷脱氮效果。一种后置反硝化的脱氮除磷系统,其系统是在A2/0生物脱氮系统的基础上将好氧 池设置在厌氧池和缺氧池之间,并在厌氧池末端增设污水小流量回流至缺氧池,同时在厌 氧池前增设预缺氧池,二沉池沉淀的污泥直接回流至预缺氧池。所述缺氧池与二沉池还设置有带曝气装置的后曝气池。所述好氧池内优选设置有曝气装置。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后置反硝化的脱氮除磷工艺,其工艺步骤为(1)、污水进入厌氧池中进行厌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是在没有分子氧及化合 态氧存在的条件下,兼性细菌与厌氧细菌降解和稳定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方法,在厌氧生物 处理过程中,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被降解、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能量;(2)、污水经过厌氧池以后大部分进入好氧池,在好氧池除降解有机物外,主要进 行氨氮的硝化和磷的吸收,厌氧池末端增设污水小流量回流由水泵泵至缺氧池,弥补缺氧 过程中碳源的不足;(3)、污水从好氧池进入缺氧池,缺氧池的首要功能是进行脱氮,硝态氮通过好氧 池传输过来,部分有机物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而得到降解去除, 混合液进入二沉池;(4)、二沉池的混合液中的上清液排出再利用,二沉池沉淀的污泥直接回流至设置在厌氧池前的预缺氧池内进行预缺氧处理,预缺氧处理的污泥进入厌氧池和新进的污水一 起重复进入第(1)步骤。本专利技术在传统的A2/0生物脱氮系统的基础上将好氧池设置在厌氧池和缺氧池之 间,并在厌氧池末端增设污水小流量回流至缺氧池,同时在厌氧池前增设预缺氧池,二沉池 沉淀的污泥直接回流至预缺氧池。本专利技术使用后置反硝化,先经过好氧硝化,再经过缺氧反 硝化,成功解决传统脱氮除磷技术中脱氮除磷效果不佳的缺点以及除磷和脱氮过程中存在 碳源竞争的矛盾,操作管理简便,且降低了运行费用,能取得较好的除磷脱氮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对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后置反硝化的脱氮除磷系统,是在A2/0生物脱氮系统的基础上将带有曝气装 置的好氧池设置在厌氧池和缺氧池之间,并在厌氧池末端增设污水小流量回流至缺氧池, 缺氧池与二沉池还设置有带曝气装置的后曝气池,同时在厌氧池前增设预缺氧池,二沉池 沉淀的污泥直接回流至预缺氧池。工艺步骤为(1)、污水进入厌氧池中进行厌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是在没有分子氧及化合 态氧存在的条件下,兼性细菌与厌氧细菌降解和稳定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方法,在厌氧生物 处理过程中,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被降解、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能量;(2)、污水经过厌氧池以后大部分进入带有曝气装置的好氧池,除在带有曝气装置 的好氧池内曝气降解有机物外,主要进行氨氮的硝化和磷的吸收,厌氧池末端增设污水小 流量回流由水泵泵至缺氧池,弥补缺氧过程中碳源的不足;(3)、污水从好氧池进入缺氧池,缺氧池的首要功能是进行脱氮,硝态氮通过好氧 池传输过来,部分有机物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而得到降解去除, 混合液先进入带曝气装置的后曝气池进行曝气处理,并将多余的混合液排出,其它的混合 液进入二沉池;(4)、二沉池的混合液中的上清液排出再利用,二沉池沉淀的污泥直接回流至设置 在厌氧池前的预缺氧池内进行预缺氧处理,预缺氧处理的污泥进入厌氧池和新进的污水一 起重复进入第(1)步骤。使用上述系统和工艺对某城市小区的生活污水进行了试生产试验,该系统设计水 量1000m7d,启动与运行结果显示,该系统运行稳定,生物脱氮除磷效果很好。在进水(大 部分数据)COD为380-450mg/L,总氮为40_50mg/L,总P为5_10mg/L时,出水温度保持在 25-30°C左右,pH为7. 5-8. 5,COD < 60mg/L,氨氮未检出(< 0. 2mg/L,蒸馏法分析),出水 NOx-N稳定在4. 0-4. 5mg/L, TN去除率高达96%,出水总磷在0. 28-0. 57之间,TP去除率高 达 97%。以上是对本专利技术一种后置反硝化的脱氮除磷系统和工艺进行了阐述,用于帮助理 解本专利技术,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它的任何未背离本专利技术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 围之内。权利要求一种后置反硝化的脱氮除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氮除磷系统在A2/O生物脱氮系统的基础上将好氧池设置在厌氧池和缺氧池之间,并在厌氧池末端增设污水小流量回流至缺氧池,同时在厌氧池前增设预缺氧池,二沉池沉淀的污泥直接回流至预缺氧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置反硝化的脱氮除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池 与二沉池设置有带曝气装置的后曝气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置反硝化的脱氮除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 内设置有曝气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置反硝化的脱氮除磷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步骤为(1)、污水进入厌氧池中进行厌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是在没有分子氧及化合态氧 存在的条件下,兼性细菌与厌氧细菌降解和稳定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方法,在厌氧生物处理 过程中,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被降解、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能量;(2)、污水经过厌氧池以后大部分进入好氧池,在好氧池除降解有机物外,主要进行氨 氮的硝化和磷的吸收,厌氧池末端增设污水小流量回流由水泵泵至缺氧池,弥补缺氧过程 中碳源的不足;(3)、污水从好氧池进入缺氧池,缺氧池的首要功能是进行脱氮,硝态氮通过好氧池传 输过来,部分有机物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而得到降解去除,混合 液进入二沉池;(4)、二沉池的混合液中的上清液排出再利用,二沉池沉淀的污泥直接回流至设置在厌 氧池前的预缺氧池内进行预缺氧处理,预缺氧处理的污泥进入厌氧池和新进的污水一起重 复进入第(1)步骤。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置反硝化的脱氮除磷系统,在传统的A2/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置反硝化的脱氮除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氮除磷系统在A↑[2]/O生物脱氮系统的基础上将好氧池设置在厌氧池和缺氧池之间,并在厌氧池末端增设污水小流量回流至缺氧池,同时在厌氧池前增设预缺氧池,二沉池沉淀的污泥直接回流至预缺氧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建生别红梅
申请(专利权)人:宇星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