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流散热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3181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52
本技术提供一种轴流散热风扇,包括扇框、扇叶、电机转子、转轴、卡圈、电机定子、电路板、轴承和弹簧,其特征在于:扇框由外框、导叶和中管组成,外框外侧设置有加强筋,中管通过固定架与外框固定连接;扇叶固定在电机转子的外侧,且转轴安装在电机转子的一侧中心轴线处,转轴通过轴承安装在中管的内部,且转轴的一端与卡圈连接,卡圈设置在中管的一端;扇叶的外侧圆周面上设置有多组叶片,且扇叶的上端面圆周上均匀开有多组动平衡凹槽,以减少材料用量,同时便于整个扇叶做动平衡;电机定子安装在中管的外侧,且电机定子的绕组与电路板连接。该轴流散热风扇具有结构强度高、噪音低、成本低、便于自动化生产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散热设备,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轴流散热风扇


技术介绍

1、电子设备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温度过高时会加速设备损坏,严重时会烧毁设备,因此需要考虑散热。发热量不大时采用自然对流散热,为了增大散热面积会加装散热器;发热量较大的电子设备会采用强制通风或通过液体进行冷却。液体冷却系统需要复杂的管路,同时对设备的防护等级要求较高,应用范围有限。风扇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冷却系统,风扇冷却系统具有高效、清洁、可靠性高、风量大等优点,取代传统自然对流、高导热系数材料导热系统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2、风扇按照气体流动方向不同可以分为四类:离心风扇、轴流风扇、贯流风扇和混流风扇。其中轴流风扇风量大、体积小、安装方便,是用量最大的散热风扇。由于轴流散热风扇应用广泛,在生产时要尽可能考虑自动化制造,因此,风扇结构设计需要满足自动化加工和自动化检测的工艺要求,还要尽可能减轻风扇重量、降低风扇成本。同时随着移动式设备越来越多,风扇应用环境中振动冲击增强,风扇结构强度也需进一步加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风扇的噪音指标也变得更严格,以达到人们对生活环境的噪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轴流散热风扇,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2、一种轴流散热风扇,包括扇框、扇叶、电机转子、转轴、卡圈、电机定子、电路板、轴承和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扇框由外框、导叶和中管组成,所述外框外侧设置有加强筋,所述中管通过固定架与外框固定连接;所述扇叶固定在电机转子的外侧,且所述转轴安装在电机转子的一侧中心轴线处,所述转轴通过轴承安装在中管的内部,且所述转轴的一端与卡圈连接,所述卡圈设置在中管的一端;所述扇叶的外侧圆周面上设置有多组叶片,且所述扇叶的上端面圆周上均匀开有多组动平衡凹槽,以减少材料用量,同时便于整个扇叶做动平衡;所述电机定子安装在中管的外侧,且所述电机定子的绕组与电路板连接。

3、进一步的,加强筋由周向加强筋和轴向加强筋组成;外框的前后安装面的直角处均开设有减重凹槽和安装孔,外框上还开有出线槽和风向转向标识;外框内部设置有风道,并在靠近风道前后两侧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均采用喇叭口结构,以增大气体流道的口径,便于气体流入和流出,减少噪音。

4、进一步的,叶片采用后掠结构,且迎风角度为30°~45°,以减少噪音。

5、进一步的,导叶与叶片的数量不等,避免两者的模态频率点范围重合,且导叶的厚度薄于叶片,起到导流作用;所述叶片的轴向高度与导叶的轴向高度之比为(2.5~3):1,运动的叶片与空气接触面积大,做功多;所述叶片与导叶的轴向气隙为2-4mm;所述导叶的倾斜方向与叶片的倾斜方向相反,便于气体高效经过气隙,降低噪音。

6、进一步的,扇框还包括电路板安装盒,所述电路板安装盒固定安装在中管的一端,所述电路板固定安装有电路板安装盒的内部。

7、进一步的,弹簧安装在转轴的外侧,且两端分别与扇叶和轴承相抵设置;所述轴承设置有两组,并安装在中管的内部,用以实现转轴的周向定位,所述转轴的轴向定位通过弹簧和卡圈实现,扇叶在旋转时受到向外空气压力,弹簧的预紧力变小,减少了扇叶旋转时的摩擦阻力,降低噪音,同时减少轴承旋转时的磨损,延长轴承寿命;所述中管的外侧设有轴向和周向定位标记,便于自动化设备完成定子压装操作。

8、进一步的,电路板上焊接有引出线,且引出线安放在外框的出线槽内,引出线安放在外框的出线槽内,一方面避免导线对出风口的阻力,另一方面防止引出线被吹动而带来噪音。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0、1.该结构轴流散热风扇具有结构紧凑,扇叶扇框材料使用量少,便于自动化设备操作加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11、2.该结构轴流散热风扇结构强度高,能适用振动冲击较强的应用环境;同时风道设计助力小、轴向气隙小,能有效降低风扇噪音。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流散热风扇,包括扇框(1)、扇叶(2)、电机转子(3)、转轴(4)、卡圈(5)、电机定子(6)、电路板(7)、轴承(8)和弹簧(9),其特征在于:所述扇框(1)由外框、导叶(11)和中管(18)组成,所述外框外侧设置有加强筋(12),所述中管(18)通过固定架与外框固定连接;所述扇叶(2)固定在电机转子(3)的外侧,且所述转轴(4)安装在电机转子(3)的一侧中心轴线处,所述转轴(4)通过轴承(8)安装在中管(18)的内部,且所述转轴(4)的一端与卡圈(5)连接,所述卡圈(5)设置在中管(18)的一端;所述扇叶(2)的外侧圆周面上设置有多组叶片(22),且所述扇叶(2)的上端面圆周上均匀开有多组动平衡凹槽(21);所述电机定子(6)安装在中管(18)的外侧,且所述电机定子(6)的绕组(61)与电路板(7)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轴流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2)由周向加强筋(122)和轴向加强筋(121)组成;外框的前后安装面的直角处均开设有减重凹槽(16)和安装孔(13),外框上还开有出线槽(14)和风向转向标识(15);外框内部设置有风道,并在靠近风道前后两侧设置有进风口(19)和出风口(191),所述进风口(19)和出风口(191)均采用喇叭口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轴流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22)采用后掠结构,且迎风角度为30°~4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轴流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11)与叶片(22)的数量不等,且导叶(11)的厚度薄于叶片(22);所述叶片(22)的轴向高度与导叶(11)的轴向高度之比为(2.5~3):1;所述叶片(22)与导叶(11)的轴向气隙为2-4mm;所述导叶(11)的倾斜方向与叶片(22)的倾斜方向相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轴流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扇框(1)还包括电路板安装盒(17),所述电路板安装盒(17)固定安装在中管(18)的一端,所述电路板(7)固定安装有电路板安装盒(17)的内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轴流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9)安装在转轴(4)的外侧,且两端分别与扇叶(2)和轴承(8)相抵设置;所述轴承(8)设置有两组,并安装在中管(18)的内部,用以实现转轴(4)的周向定位,所述转轴(4)的轴向定位通过弹簧(9)和卡圈(5)实现,所述中管(18)的外侧设有轴向和周向定位标记。

7.如权利要求2所述轴流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7)上焊接有引出线(71),且引出线(71)安放在外框的出线槽(14)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流散热风扇,包括扇框(1)、扇叶(2)、电机转子(3)、转轴(4)、卡圈(5)、电机定子(6)、电路板(7)、轴承(8)和弹簧(9),其特征在于:所述扇框(1)由外框、导叶(11)和中管(18)组成,所述外框外侧设置有加强筋(12),所述中管(18)通过固定架与外框固定连接;所述扇叶(2)固定在电机转子(3)的外侧,且所述转轴(4)安装在电机转子(3)的一侧中心轴线处,所述转轴(4)通过轴承(8)安装在中管(18)的内部,且所述转轴(4)的一端与卡圈(5)连接,所述卡圈(5)设置在中管(18)的一端;所述扇叶(2)的外侧圆周面上设置有多组叶片(22),且所述扇叶(2)的上端面圆周上均匀开有多组动平衡凹槽(21);所述电机定子(6)安装在中管(18)的外侧,且所述电机定子(6)的绕组(61)与电路板(7)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轴流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2)由周向加强筋(122)和轴向加强筋(121)组成;外框的前后安装面的直角处均开设有减重凹槽(16)和安装孔(13),外框上还开有出线槽(14)和风向转向标识(15);外框内部设置有风道,并在靠近风道前后两侧设置有进风口(19)和出风口(191),所述进风口(19)和出风口(191)均采用喇叭口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小金朱秀英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歌斯博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