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工程,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复杂海洋环境中悬浮隧道的减振阻尼器。
技术介绍
1、悬浮隧道(submerged floating tunnel,sft)作为一种跨越深大峡湾的新型交通构筑物型式,一般由浮在水中一定深度的管状结构、锚固在水下基础上的锚索(或水上的浮箱)系统、锚固锚索装置的水下抗拔基础及与两岸相连的构筑物组成。悬浮隧道与常规沉管隧道和盾构隧道的不同在于,其管体四周被水包围,通过支撑结构平衡自身的重力与浮力,在水中保持稳定。悬浮隧道具有对周围环境影响小、运营阶段不受恶劣天气影响、单位造价随水域宽度和深度增加不显著等突出优势。
2、悬浮隧道的隧道结构作为悬浮隧道的核心结构,其结构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水流、地震等因素可能引起悬浮隧道结构的振动,虽然振动对结构的影响较小,但在波浪荷载长期周期性作用下,结构会产生疲劳损伤,降低结构安全性。在水下悬浮隧道中,乘客的舒适度和安全性也是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过大的振动可能导致乘客不适,甚至造成身体不适,影响整体的乘坐体验。隧道的振动也可能对周围水体生物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海洋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复杂海洋环境中悬浮隧道的减振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结构和内置摆式阻尼器结构,所述主体结构包括隧道管节(1)、锚索(2)和车道板(3),所述隧道管节(1)的外侧均布固定有多个锚索(2),所述锚索(2)的下端均与海底地基(7)固定,所述隧道管节(1)的内侧固定有车道板(3),所述内置摆式阻尼器结构包括摆柱(4)、摆线(5)和液压缸(6),所述摆线(5)的上端与车道板(3)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摆线(5)的下端与摆柱(4)的侧面端点连接,所述摆柱(4)的左侧、右侧和下侧均安装有液压缸(6),所述隧道管节(1)的外表面受到冲击力与水动力的作用。
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复杂海洋环境中悬浮隧道的减振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结构和内置摆式阻尼器结构,所述主体结构包括隧道管节(1)、锚索(2)和车道板(3),所述隧道管节(1)的外侧均布固定有多个锚索(2),所述锚索(2)的下端均与海底地基(7)固定,所述隧道管节(1)的内侧固定有车道板(3),所述内置摆式阻尼器结构包括摆柱(4)、摆线(5)和液压缸(6),所述摆线(5)的上端与车道板(3)的下部固定连接,所述摆线(5)的下端与摆柱(4)的侧面端点连接,所述摆柱(4)的左侧、右侧和下侧均安装有液压缸(6),所述隧道管节(1)的外表面受到冲击力与水动力的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复杂海洋环境中悬浮隧道的减振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管节(1)与车道板(3)均由高强度防水混凝土构成,由悬浮隧道修建环境与相关规范确定其材料密度ρ、杨氏模量ec和泊松比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复杂海洋环境中悬浮隧道的减振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索(2)与摆线(5)均由高强度钢丝构成,由悬浮隧道修建环境与相关规范确定其材料密度ρ、杨氏模量ec和泊松比μ,并由具体悬浮隧道情况确定锚索2与摆线(5)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复杂海洋环境中悬浮隧道的减振阻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博,陈鹏,侯杰,丁浩,李科,程亮,钟丹,张钰浩,权怡帆,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