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包裹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2736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47
本技术揭示一种多功能包裹箱,包括箱体,箱体的内部固定有隔板;信件投递腔前侧的上部设置有信件投递口,信件投递口处连接有挡板;信件投递腔前侧的下部设置有信件取出口,信件取出口处连接有第一箱门;包裹投递腔的前侧设置有包裹投递口,包裹投递口处连接有第二箱门;多功能包裹箱还包括连杆机构,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连接架,第一连杆的一端与信件取出口的左侧内壁转动连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连接架焊接固定在第一箱门左侧的内壁上,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连接架转动连接;本技术通过连杆机构的设置,能够有效避免与柜体连接处的第一箱门出现被压弯变形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包裹箱,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包裹箱


技术介绍

1、包裹箱是用于暂存包裹、报纸或信件的装置,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具有多个投递腔的包裹箱,该包裹箱包括箱体,箱体的内部固定有隔板,隔板用于将箱体内部的空间分隔为呈上下分布的信件投递腔和包裹投递腔;信件投递腔前侧的上部设置有信件投递口,信件投递口处连接有挡板;信件投递腔前侧的下部设置有信件取出口,信件取出口处连接有第一箱门;包裹投递腔的前侧设置有包裹投递口,包裹投递口处连接有第二箱门;第一箱门下边缘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位于信件取出口下边缘左右两侧的箱体转动连接,第一箱门的上边缘中部固定有第一锁体,第一箱门的上边缘通过第一锁体与位于信件取出口上边缘处的箱体锁合;该包裹箱在使用时,投递员可通过信件投递口将信件或报纸投递到信件投递腔中,且投递员可通过包裹投递口将包裹投递到包裹投递腔中,此外,当第一箱门被打开时,收件人可将信件或报纸从信件投递腔中取出,当第二箱门被打开时,收件人可将包裹从包裹投递腔中取出;然而在上述包裹箱使用过程中,当第一箱门被转动打开且在第一箱门受到下压力时,与柜体转动连接处的第一箱门容易出现被压弯变形的情况,从而容易造成第一箱门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包裹箱,其通过连杆机构的设置,在第一箱门被转动打开后,连杆机构能够实现对第一箱门的拉紧,从而在第一箱门被转动打开且在第一箱门受到下压力时,能够有效避免与柜体连接处的第一箱门出现被压弯变形的情况,进而能够避免第一箱门的损坏。

<p>2、本技术的多功能包裹箱,包括箱体,箱体的内部固定有隔板,隔板用于将箱体内部的空间分隔为呈上下分布的信件投递腔和包裹投递腔;信件投递腔前侧的上部设置有信件投递口,信件投递口处连接有挡板;信件投递腔前侧的下部设置有信件取出口,信件取出口处连接有第一箱门;包裹投递腔的前侧设置有包裹投递口,包裹投递口处连接有第二箱门;第一箱门下边缘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位于信件取出口下边缘左右两侧的箱体转动连接,第一箱门的上边缘中部固定有第一锁体,第一箱门的上边缘通过第一锁体与位于信件取出口上边缘处的箱体锁合;多功能包裹箱还包括连杆机构,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连接架,第一连杆的一端与信件取出口的左侧内壁转动连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连接架焊接固定在第一箱门左侧的内壁上,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连接架转动连接,当第一箱门相对箱体转动打开后,第二连杆和第一连杆用于拉紧第一箱门以防止第一箱门持续向下转动。

3、本技术通过连杆机构的设置,在第一箱门被转动打开后,连杆机构能够实现对第一箱门的拉紧,从而在第一箱门被转动打开且在第一箱门受到下压力时,能够有效避免与柜体连接处的第一箱门出现被压弯变形的情况,进而能够避免第一箱门的损坏。

4、本技术的多功能包裹箱,其中,挡板上边缘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信件投递口上边缘左右两侧的箱体转动连接,挡板在重力作用下盖合在信件投递口处;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挡板能够可靠地与位于信件投递口处的箱体连接在一起,且当释放挡板后,挡板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自动盖合在信件投递口处以实现对信件投递口的遮挡,当向上翻转挡板后,信件即可通过信件投递口投递到信件投递腔中。

5、本技术的多功能包裹箱,其中,挡板的下边缘处设置有由后向前逐渐向下倾斜的延伸边,延伸边凸出于箱体,延伸边用于手指相抵靠以便于向上翻转挡板;通过在挡板的下边缘处设置由后向前逐渐向下倾斜的延伸边后,当需要向上翻转挡板以使挡板解除对信件投递口的遮挡时,手指可与延伸边相抵靠并向上翻转挡板,从而能够给挡板的翻转带来方便。

6、本技术的多功能包裹箱,其中,第二箱门的右侧与位于包裹投递腔前侧开口处的箱体转动连接,第二箱门的左侧固定有第二锁体,第二箱门的左侧通过第二锁体与箱体锁合;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第二箱门能够可靠地连接在包裹投递腔前侧的开口处,当第二锁体与箱体解锁后,可将第二箱门转动打开,此时,即可将包裹投递到包裹投递腔中或将位于包裹投递腔中的包裹取出,当第二箱门封闭包裹投递腔前侧的开口后,第二箱门可通过第二锁体与箱体锁合。

7、本技术的多功能包裹箱,其中,箱体外底部上的每个边角处均焊接固定有支撑柱,支撑柱用于支撑箱体以使箱体的外底部与地面之间留有间隙;通过支撑柱的设置,在支撑柱的作用下,能够使得箱体的外底部与地面之间留有间隙,从而能够使得箱体达到防潮的目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包裹箱,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内部固定有隔板(2),所述隔板(2)用于将箱体(1)内部的空间分隔为呈上下分布的信件投递腔(3)和包裹投递腔(4);所述信件投递腔(3)前侧的上部设置有信件投递口(31),所述信件投递口(31)处连接有挡板(5);所述信件投递腔(3)前侧的下部设置有信件取出口(32),所述信件取出口(32)处连接有第一箱门(6);所述包裹投递腔(4)的前侧设置有包裹投递口(41),所述包裹投递口(41)处连接有第二箱门(7);所述第一箱门(6)下边缘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位于所述信件取出口(32)下边缘左右两侧的箱体(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箱门(6)的上边缘中部固定有第一锁体(61),所述第一箱门(6)的上边缘通过第一锁体(61)与位于所述信件取出口(32)上边缘处的箱体(1)锁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包裹箱还包括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81)、第二连杆(82)和连接架(83),所述第一连杆(81)的一端与信件取出口(32)的左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8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82)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架(83)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一箱门(6)左侧的内壁上,所述第二连杆(82)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架(83)转动连接,当第一箱门(6)相对箱体(1)转动打开后,所述第二连杆(82)和第一连杆(81)用于拉紧所述第一箱门(6)以防止第一箱门(6)持续向下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包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5)上边缘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信件投递口(31)上边缘左右两侧的箱体(1)转动连接,所述挡板(5)在重力作用下盖合在信件投递口(31)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包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5)的下边缘处设置有由后向前逐渐向下倾斜的延伸边(51),所述延伸边(51)凸出于所述箱体(1),所述延伸边(51)用于手指相抵靠以便于向上翻转所述挡板(5)。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包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箱门(7)的右侧与位于包裹投递腔(4)前侧开口处的箱体(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箱门(7)的左侧固定有第二锁体(71),所述第二箱门(7)的左侧通过第二锁体(71)与所述箱体(1)锁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包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外底部上的每个边角处均焊接固定有支撑柱(9),所述支撑柱(9)用于支撑所述箱体(1)以使箱体(1)的外底部与地面之间留有间隙。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包裹箱,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内部固定有隔板(2),所述隔板(2)用于将箱体(1)内部的空间分隔为呈上下分布的信件投递腔(3)和包裹投递腔(4);所述信件投递腔(3)前侧的上部设置有信件投递口(31),所述信件投递口(31)处连接有挡板(5);所述信件投递腔(3)前侧的下部设置有信件取出口(32),所述信件取出口(32)处连接有第一箱门(6);所述包裹投递腔(4)的前侧设置有包裹投递口(41),所述包裹投递口(41)处连接有第二箱门(7);所述第一箱门(6)下边缘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位于所述信件取出口(32)下边缘左右两侧的箱体(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箱门(6)的上边缘中部固定有第一锁体(61),所述第一箱门(6)的上边缘通过第一锁体(61)与位于所述信件取出口(32)上边缘处的箱体(1)锁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包裹箱还包括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81)、第二连杆(82)和连接架(83),所述第一连杆(81)的一端与信件取出口(32)的左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8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82)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架(83)焊接固定在所述第一箱门(6)左侧的内壁上,所述第二连杆(82)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架(8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英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沃顿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