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型建筑的顶部防水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52631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46
本技术涉及建筑防水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节能型建筑的顶部防水检测装置,包括检测箱体,检测箱体的内腔设有两个第一转动块,两个第一转动块的外围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套板,两个第一转动块之间设有第二转动块,第二转动块的外围固定连接有第二套板,第二套板和两个第一套板之间均设有板材,板材的底部设有海绵,海绵的底部设有透气板,检测箱体的顶部设有两个压力块,该装置通过将板材按照建筑顶部的放置结构进行缩小比例的还原放置,进行防水实验检测,如果板材的防水效果较差或出现透水的情况时,则会有水滴滴落在海绵上,进而验证板材的防水效果,反之则说明板材的防水效果较差,通过缩小比例的实验检测,从而增加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防水检测,特别涉及一种节能型建筑的顶部防水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1、建筑防水为防止水对建筑物某些部位的渗透而从建筑材料上和构造上所采取的措施。防水多使用在屋面、地下建筑、建筑物的地下部分和需防水的内室和储水构筑物等。

2、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防水性检测装置(申请号为:202222934713.8)包括检测箱、检测仓和防水检测机构,所述检测仓设于检测箱内,所述检测仓设有两组,所述防水检测机构包括热风机、温度传感器、喷淋组件、固定组件、放置板、湿度传感器和调节组件。本技术通过湿度传感器对防水卷材另一面的湿度进行检测,从而对防水性能进行检测,上水箱内的水质不同,可以放置雨水和生活水等,模拟在不同温度和水质的条件下防水卷材的防水性能。

3、该技术方案通过模拟不同温度和水质的条件下防水材料的防水性能,现有技术中,无法根据防水材料的放置结构进行缩小比例的还原实验,进而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且该装置没有对不同倾斜角度的防水材料进行抗压力检测,从而无法选择合适的倾斜角度对防水材料进行放置,从而影响防水材料防水效果的最大化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型建筑的顶部防水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型建筑的顶部防水检测装置,包括检测箱体,所述检测箱体的内腔设有两个第一转动块,两个所述第一转动块的外围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套板,两个所述第一转动块之间设有第二转动块,所述第二转动块的外围固定连接有第二套板,所述第二套板和两个第一套板之间均设有板材,所述板材的底部设有海绵,所述海绵的底部设有透气板,所述检测箱体的顶部设有两个压力块;通过设置两个板材,两个板材的材质与节能型建筑顶部防水材料的材质相同,对节能型建筑顶部防水材料进行结构化仿真,从而验证节能型建筑顶部防水材料的防水效果。

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板材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套板的一端内腔相互活动套接,两个所述板材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套板的两个侧部内腔相互活动套接;通过设置第一套板和第二套板,从而方便板材的放置。

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转动块的内腔转动套接有第三转动杆,所述第三转动杆的两端分别贯穿第二转动块的内腔两端并转动连接有螺纹栓,两个所述螺纹栓的外围均螺纹转动套接有螺母,两个所述螺纹栓的外围设有支撑柱;通过设置螺纹栓和螺母,从而可以对第二转动块和第二套板起到固定的作用。

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支撑柱的侧部均开设有滑动槽,两个所述滑动槽的尺寸分别与两个螺纹栓的尺寸相互适配,两个所述支撑柱的侧部分别与两个螺母的侧部相互靠近,两个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分别与检测箱体的内腔两端顶部相互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滑动槽,可以调节第三转动杆的高度,进而带动第二转动块和第二套板进行调节,从而对板材的倾斜角度起到调节的作用。

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第一转动块的内腔均转动套接有第一转动杆,两个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第一转动块的内腔两端并与检测箱体的侧部内腔相互转动套接;通过设置第一转动杆可以带动第一转动块和第一套板进行转动。

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压力块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板材的侧部相互平行且靠近,两个所述压力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气缸,两个所述气缸的外壳转动套接有两个第四转动杆,两个所述第四转动杆远离气缸的一端均转动套接有第一支撑杆,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底部分别与检测箱体的内腔两端顶部相互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四转动杆,可以带动气缸进而压力块进行角度调节,从而对板材进行抗压力检测。

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检测箱体的内腔分别与海绵和透气板的外围相互固定套接,所述检测箱体的内腔底部固定安装有散热设备,所述散热设备位于透气板的下方,所述检测箱体的两侧均开设有漏水槽;通过设置漏水槽可以将板材顶部的水排解出去,从而保证对板材防水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0、1、本技术通过设置板材,并将板材按照建筑顶部的放置结构进行缩小比例的还原放置,进行防水实验检测,如果板材的防水效果较差或出现透水的情况时,则会有水滴滴落在海绵上,进而验证板材的防水效果,反之则说明板材的防水效果较差,通过缩小比例的实验检测,从而可以增加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1、2、本技术通过设置压力块,通过对气缸进行角度调节,从而可以带动压力块进行角度调节,从而适应板材的不同倾斜角度,从而对不同倾斜角度的板材进行抗压力检测,当检测完成后,通过驱动散热设备可以对海绵起到烘干的效果,从而增加该装置的使用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型建筑的顶部防水检测装置,包括检测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箱体(1)的内腔设有两个第一转动块(13),两个所述第一转动块(13)的外围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套板(14),两个所述第一转动块(13)之间设有第二转动块(19),所述第二转动块(19)的外围固定连接有第二套板(20),所述第二套板(20)和两个第一套板(14)之间均设有板材(2),所述板材(2)的底部设有海绵(15),所述海绵(15)的底部设有透气板(17),所述检测箱体(1)的顶部设有两个压力块(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建筑的顶部防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板材(2)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套板(14)的一端内腔相互活动套接,两个所述板材(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套板(20)的两个侧部内腔相互活动套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建筑的顶部防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块(19)的内腔转动套接有第三转动杆(10),所述第三转动杆(10)的两端分别贯穿第二转动块(19)的内腔两端并转动连接有螺纹栓(8),两个所述螺纹栓(8)的外围均螺纹转动套接有螺母(7),两个所述螺纹栓(8)的外围设有支撑柱(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建筑的顶部防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柱(6)的侧部均开设有滑动槽(18),两个所述滑动槽(18)的尺寸分别与两个螺纹栓(8)的尺寸相互适配,两个所述支撑柱(6)的侧部分别与两个螺母(7)的侧部相互靠近,两个所述支撑柱(6)的底部分别与检测箱体(1)的内腔两端顶部相互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建筑的顶部防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转动块(13)的内腔均转动套接有第一转动杆(9),两个所述第一转动杆(9)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第一转动块(13)的内腔两端并与检测箱体(1)的侧部内腔相互转动套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建筑的顶部防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压力块(5)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板材(2)的侧部相互平行且靠近,两个所述压力块(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气缸(4),两个所述气缸(4)的外壳转动套接有两个第四转动杆(12),两个所述第四转动杆(12)远离气缸(4)的一端均转动套接有第一支撑杆(11),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底部分别与检测箱体(1)的内腔两端顶部相互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建筑的顶部防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箱体(1)的内腔分别与海绵(15)和透气板(17)的外围相互固定套接,所述检测箱体(1)的内腔底部固定安装有散热设备(16),所述散热设备(16)位于透气板(17)的下方,所述检测箱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漏水槽(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型建筑的顶部防水检测装置,包括检测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箱体(1)的内腔设有两个第一转动块(13),两个所述第一转动块(13)的外围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套板(14),两个所述第一转动块(13)之间设有第二转动块(19),所述第二转动块(19)的外围固定连接有第二套板(20),所述第二套板(20)和两个第一套板(14)之间均设有板材(2),所述板材(2)的底部设有海绵(15),所述海绵(15)的底部设有透气板(17),所述检测箱体(1)的顶部设有两个压力块(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建筑的顶部防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板材(2)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套板(14)的一端内腔相互活动套接,两个所述板材(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套板(20)的两个侧部内腔相互活动套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建筑的顶部防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块(19)的内腔转动套接有第三转动杆(10),所述第三转动杆(10)的两端分别贯穿第二转动块(19)的内腔两端并转动连接有螺纹栓(8),两个所述螺纹栓(8)的外围均螺纹转动套接有螺母(7),两个所述螺纹栓(8)的外围设有支撑柱(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建筑的顶部防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柱(6)的侧部均开设有滑动槽(18),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涛雷秀峰王育何阳薛林海司马军刘灵梅陈贵湘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建工交建宏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