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风振监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2381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4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风振监测设备,涉及风振监测技术领域,包括防护箱,所述防护箱的内部底端设有收纳组件,所述收纳组件包括卡接在防护箱内部底端的气缸,所述气缸的顶端与支撑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箱的内部开设有四个导槽,四个导槽内滑动连接有同一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托板,所述托板的顶端开设有四个限位槽,所述防护箱的内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块。本技术,通过设置收纳组件,方便了对静置状态下方的风速仪进行进行收纳,避免了风速仪在长时间雨淋和暴晒后极易受到损伤,不仅保障了风速仪的使用寿命,也防止了风速仪日常工作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风振监测,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im的风振监测设备。


技术介绍

1、风振是建筑学术语,指风压的动态作用,风分为平均风和脉动风,其中脉动风的周期与结构的自振周期相接近,结构在脉动风的作用下产生的振动,简称为风振,建筑工程项目实施时,会对高楼层进行风振检测,而风振监测所用的设备包括风速仪、加速度系统和倾角仪系统等,而bim是其中运用较广的工程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平台,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这个模型提供完整的、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库,借助这个包含建筑工程信息的三维模型,大大提高了建筑工程的信息集成化程度,现有技术中,由于风速仪通常直接固定在平台上方,同时,风速仪在静置状态也直接暴露在外界,在长时间雨淋和暴晒后极易受到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2、因此,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bim的风振监测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风速仪通常直接固定在平台上方,同时,风速仪在静置状态也直接暴露在外界,在长时间雨淋和暴晒后极易受到损伤的问题。

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4、一种基于bim的风振监测设备,包括防护箱,所述防护箱的内部底端设有收纳组件,所述收纳组件包括卡接在防护箱内部底端的气缸,所述气缸的顶端与支撑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箱的内部开设有四个导槽,四个导槽内滑动连接有同一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托板,所述托板的顶端开设有四个限位槽,所述防护箱的内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块,四个限位块分别卡接在四个限位槽内,所述托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四个立柱,四个立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盖板,所述托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风速仪,所述防护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plc控制器,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与风速仪的输入端电信号连接。

5、优选的,所述防护箱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提手,两个提手的外壁均套设有防护套,所述防护箱的两侧分别与两个固定座相对面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固定座的底端搭接在同一个底板的顶端,对防护箱进行搬运。

6、优选的,所述气缸的外壁套设有防水罩,所述防水罩的底端与防护箱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箱的底端开设有两个排水槽,排放渗入防护箱的水源。

7、优选的,所述底板的顶端开设有导流槽,所述底板的顶端螺纹连接有四个第一螺栓,对底板进行固定。

8、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杆,两个固定杆的外壁套设有同一个固定座,对防护箱进行定位。

9、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套筒,两个套筒分别套设在两个固定杆外壁,所述固定杆的顶端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且第二螺栓搭接在套筒的顶端,对固定座进行固定。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1、1、本技术,通过设置收纳组件,支撑板通过气缸向防护箱内部移动,使得托板上方的限位槽将与防护箱内部限位块脱离,当四个立柱上方的盖板与防护箱的上方接触后,风速仪和plc控制器将被收纳在防护箱内部,而plc控制器对风速仪进行控制,并输送信息给外置控制终端,方便了对静置状态下方的风速仪进行进行收纳,避免了风速仪在长时间雨淋和暴晒后极易受到损伤,不仅保障了风速仪的使用寿命,也防止了风速仪日常工作受到影响。

12、2、本技术,通过设置排水槽,雨水通过防护箱与托板之间的缝隙进入防护箱内部后,防护箱下方排水槽将对雨水导流,而包裹防水罩将对气缸进行防护,在通过提手对防护箱进行搬运后,可将防护箱两侧的固定座搭设在底板上方,方便了对渗入防护箱内部的雨水进行导流,避免了积攒在防护箱内部的雨水对气缸造成损伤,从而提高了气缸的安全性,同时也方便了对防护箱进行搬运,使得防护箱可快速安装在底板上方。

13、3、本技术,通过套筒,可将固定座套设在固定杆的外壁,而固定座上方的套筒也将套在固定杆的外壁,在通过第二螺栓与固定杆连接时,第二螺栓将对套筒进行限位,方便了对固定座进行定位,使得防护箱通过固定座稳定的固定在底板上方,从而提高了防护箱的稳定性,而防护箱与底板在安装过程中可快速对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IM的风振监测设备,包括防护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箱(1)的内部底端设有收纳组件(2),所述收纳组件(2)包括卡接在防护箱(1)内部底端的气缸(3),所述气缸(3)的顶端与支撑板(4)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箱(1)的内部开设有四个导槽(5),四个导槽(5)内滑动连接有同一个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托板(6),所述托板(6)的顶端开设有四个限位槽(7),所述防护箱(1)的内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块(8),四个限位块(8)分别卡接在四个限位槽(7)内,所述托板(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四个立柱(9),四个立柱(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盖板(10),所述托板(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风速仪(11),所述防护箱(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PLC控制器(12),所述PLC控制器(12)的输出端与风速仪(11)的输入端电信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风振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箱(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提手(13),两个提手(13)的外壁均套设有防护套,所述防护箱(1)的两侧分别与两个固定座(14)相对面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固定座(14)的底端搭接在同一个底板(15)的顶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风振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3)的外壁套设有防水罩(22),所述防水罩(22)的底端与防护箱(1)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箱(1)的底端开设有两个排水槽(1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BIM的风振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5)的顶端开设有导流槽(17),所述底板(15)的顶端螺纹连接有四个第一螺栓(1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BIM的风振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杆(19),两个固定杆(19)的外壁套设有同一个固定座(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BIM的风振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套筒(20),两个套筒(20)分别套设在两个固定杆(19)外壁,所述固定杆(19)的顶端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21),且第二螺栓(21)搭接在套筒(20)的顶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风振监测设备,包括防护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箱(1)的内部底端设有收纳组件(2),所述收纳组件(2)包括卡接在防护箱(1)内部底端的气缸(3),所述气缸(3)的顶端与支撑板(4)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箱(1)的内部开设有四个导槽(5),四个导槽(5)内滑动连接有同一个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托板(6),所述托板(6)的顶端开设有四个限位槽(7),所述防护箱(1)的内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块(8),四个限位块(8)分别卡接在四个限位槽(7)内,所述托板(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四个立柱(9),四个立柱(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盖板(10),所述托板(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风速仪(11),所述防护箱(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plc控制器(12),所述plc控制器(12)的输出端与风速仪(11)的输入端电信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风振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箱(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提手(13),两个提手(13)的外壁均套设有防护套,所述防护箱(1)的两侧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积源魏祺周教荣郑旭锐陈冬陈天成张威刘余勇阳华莫凌励王俊杰陈飞侯佰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