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恒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52326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4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恒温恒湿装置,一种恒温恒湿装置包括水位传感器和主体,所述主体内设有水箱,所述水位传感器设于所述水箱的内侧壁,且所述水位传感器与所述水箱的底侧壁之间的间隙大于预设高度。当水箱内的水位低水位传感器,水位传感器会发出第一电信号,用户通过接收到第一电信号,知道水箱内的水位过低,需要补水,从而用户不需要打开恒温恒湿装置查看水箱内的水量,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恒温恒湿试验箱中的水箱难于被用户查看水量,存在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检测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恒温恒湿装置


技术介绍

1、恒温恒湿试验箱也称恒温恒湿试验机、恒温恒湿实验箱、可程式湿热交变试验箱、恒温机或恒温恒湿箱,用于检测材料在各种环境下性能的设备及试验各种材料耐热、耐寒、耐干、耐湿性能。适合电子、电器、手机、通讯、仪表、车辆、塑胶制品、金属、食品、化学、建材、医疗、航天等制品检测质量之用。恒温恒湿试验箱都会安装有水箱,由于水箱是在恒温恒湿试验箱的内部,用户并不清楚水箱是否已经用完,用户需要经常打开恒温恒湿试验箱查看水箱内的水量,导致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恒温恒湿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恒温恒湿试验箱中的水箱难于被用户查看水量,存在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2、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恒温恒湿装置,包括第一水位传感器、第二水位传感器、第三水位传感器、显示器和主体,所述主体内设有水箱,所述第一水位传感器、所述第二水位传感器和所述第三水位传感器均设于所述水箱的内侧壁,且所述第一水位传感器、所述第二水位传感器和所述第三水位传感器均与所述显示器电连接,所述第二水位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水位传感器与所述第三水位传感器之间,所述第一水位传感器位于所述水箱的上部,所述第三水位传感器位于所述水箱的下部。

3、优选地,所述第三水位传感器与所述水箱的底侧壁之间的间隙大于预设高度。

4、优选地,所述预设高度为2cm。

5、优选地,所述恒温恒湿装置包括输出管,所述输出管的一端与所述水箱的下部连接,所述输出管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主体内的水路系统连接。

6、优选地,所述恒温恒湿装置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设于所述主体,所述进水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进水管的第一端伸出所述主体,用于与外界水路连接,所述进水管的第二端与所述输出管连通。

7、优选地,所述恒温恒湿装置包括第一阀门开关,所述第一阀门开关设于所述进水管,且与所述第三水位传感器电连接。

8、优选地,所述恒温恒湿装置包括第二阀门开关,所述第二阀门开关设于所述输出管,且与所述第三水位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第二阀门开关位于第一连接处与第二连接处之间,所述第一连接处为所述进水管的第二端与所述输出管的连接处,所述第二连接处为所述输出管与所述水箱的下部的连接处。

9、优选地,所述恒温恒湿装置包括水泵,所述水泵设于所述进水管。

10、优选地,所述恒温恒湿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万向轮,至少两个所述万向轮设于所述主体的底部。

11、优选地,至少两个所述万向轮的数量为两个。

12、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采用了上述恒温恒湿装置之后,由于第一水位传感器、第二水位传感器和第三水位传感器均与显示器电连接,用户可以通过观察显示器显示水箱内的水位显示情况,进而了解水箱内的水量,从而用户不需要打开恒温恒湿装置查看水箱内的水量,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恒温恒湿试验箱中的水箱难于被用户查看水量,存在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恒温恒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水位传感器、第二水位传感器、第三水位传感器、显示器和主体,所述主体内设有水箱,所述第一水位传感器、所述第二水位传感器和所述第三水位传感器均设于所述水箱的内侧壁,且所述第一水位传感器、所述第二水位传感器和所述第三水位传感器均与所述显示器电连接,所述第二水位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水位传感器与所述第三水位传感器之间,所述第一水位传感器位于所述水箱的上部,所述第三水位传感器位于所述水箱的下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恒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水位传感器与所述水箱的底侧壁之间的间隙大于预设高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温恒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高度为2c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恒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恒湿装置包括输出管,所述输出管的一端与所述水箱的下部连接,所述输出管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主体内的水路系统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恒温恒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恒湿装置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设于所述主体,所述进水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进水管的第一端伸出所述主体,用于与外界水路连接,所述进水管的第二端与所述输出管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恒温恒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恒湿装置包括第一阀门开关,所述第一阀门开关设于所述进水管,且与所述第三水位传感器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恒温恒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恒湿装置包括第二阀门开关,所述第二阀门开关设于所述输出管,且与所述第三水位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第二阀门开关位于第一连接处与第二连接处之间,所述第一连接处为所述进水管的第二端与所述输出管的连接处,所述第二连接处为所述输出管与所述水箱的下部的连接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恒温恒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恒湿装置包括水泵,所述水泵设于所述进水管。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恒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恒湿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万向轮,至少两个所述万向轮设于所述主体的底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恒温恒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万向轮的数量为两个。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恒温恒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水位传感器、第二水位传感器、第三水位传感器、显示器和主体,所述主体内设有水箱,所述第一水位传感器、所述第二水位传感器和所述第三水位传感器均设于所述水箱的内侧壁,且所述第一水位传感器、所述第二水位传感器和所述第三水位传感器均与所述显示器电连接,所述第二水位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水位传感器与所述第三水位传感器之间,所述第一水位传感器位于所述水箱的上部,所述第三水位传感器位于所述水箱的下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恒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水位传感器与所述水箱的底侧壁之间的间隙大于预设高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温恒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高度为2c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恒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恒湿装置包括输出管,所述输出管的一端与所述水箱的下部连接,所述输出管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主体内的水路系统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恒温恒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恒湿装置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设于所述主体,所述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绿茹林秋燕
申请(专利权)人:华品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