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设备的电池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2222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40
本技术公开一种骑行设备的电池机构,包括外壳和电池包,外壳包括具有中空腔室的外壳本体;电池包包括柔性电路板、引出结构和多个电池单元,多个电池单元连接成电池组,柔性电路板沿电池组的长轴延伸,每个电池单元通过引出结构与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每个电池单元的外壁中间处和两侧处均能够与柔性电路板接触,以形成三点支撑结构,每个电池单元的未接触的部分相对于柔性电路板悬空以形成悬空区域,引出机构与柔性电路板的连接处位于悬空区域内。本公开能够提高电池机构内线路连接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骑行设备的电池机构


技术介绍

1、目前骑行设备内提供中置电机,以助力骑行,且会在设备内配备电池机构,以给电机供电,为提供更高的电压和容量,电池机构往往包括由多个电池组组合形成的电池包,但是大部分电池机构仅在头部设置一线路板,各电池组通过线材与线路板相连,尤其是尾部或临近尾部的电池组与线路板相连,存在电池机构内布线繁琐且浪费电池空间的缺陷,再则,骑行设备在骑行的过程中会发生振动现象,尤其的山路骑行,较长的线缆在振动过程中被频繁拉扯易造成连接处松动,影响电池有效性。

2、现有的线路板也通过镍带结构进行电性连接,线路板通常是平整的板状结构,与镍带结构是采用焊接方式进行连接,但两者之间是直接对插贴合的方式,导致焊接空间小,焊接难度大,容易出现虚焊等现象的出现,进而在振动环境中易损坏。另外贴合的安装方式,线路板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出去,易导致线路板工作温度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骑行设备的电池机构,能提高线路连接的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骑行设备的电池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200)还包括控制线路板(600),所述控制线路板(600)设于所述电池组(201)的端部且与所述柔性电路板(500)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500)覆盖各所述电池单元(202),以使得所述引出结构(700)的引出部垂直于所述柔性电路板(5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201)的外壁(205)设有第二限位结构(224)和位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24)两侧的筋条(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骑行设备的电池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200)还包括控制线路板(600),所述控制线路板(600)设于所述电池组(201)的端部且与所述柔性电路板(500)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500)覆盖各所述电池单元(202),以使得所述引出结构(700)的引出部垂直于所述柔性电路板(5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201)的外壁(205)设有第二限位结构(224)和位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24)两侧的筋条(231),所述柔性电路板(500)的中部由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24)支撑,所述柔性电路板(500)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24)两侧的筋条(231)抵接,以形成三点支撑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元(202)包括电芯壳体(204)和容置于所述电芯壳体(204)内的电芯(203),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24)和所述筋条(231)设在所述电芯壳体(204)的外壁(205)上,所述筋条(231)沿所述电芯(203)的长轴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结构(700)包括设于所述电池单元(202)端部的镍带(701)和连接板(702),所述镍带(701)分别与所述电池单元(202)的电芯(203)和所述连接板(702)电连接,所述连接板(702)与所述柔性电路板(500)的侧部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500)未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24)和所述筋条(231)接触的部分相对于所述电芯壳体(204)悬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500)相对于所述连接板(702)悬空。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24)包括至少一个限位块(225),所述限位块(225)包括基体(226)和形变体(227),所述基体(226)固定在所述电芯壳体(204)上,所述形变体(227)连接所述基体(226)并与所述外壳本体(101)抵接,所述柔性电路板两侧的高度与所述基体(226)的上表面高度一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距离所述电芯壳体(204)的外壁(205)的高度小于所述筋条(231)突出于所述电芯壳体(204)的外壁(205)的高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上开设有供所述形变体(227)穿过的第一贯通孔(501)。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机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池单元(202)沿所述电芯(203)的长轴连接成条状的电池组(201),并且多个电池单元(202)的第二限位结构(224)沿所述电芯(203)的长轴排成一列。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体(227)上设有引导所述外壳本体(101)进入和退出的斜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包括设于所述形变体(227)上的第一斜面(228)和第二斜面(229),所述第一斜面(228)的延伸面与所述第二斜面(229)的延伸面在所述电芯壳体(204)的纵截面上相交。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体(227)上还设有连接所述第一斜面(228)与所述第二斜面(229)的形变体顶面(230),所述电池包(200)装配于所述中空腔室(102)时,所述形变体顶面(230)与所述外壳本体(101)的内壁(103)之间面接触。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壳体(204)的外壁(205)上设有筋条(231),所述筋条(231)沿所述电芯(203)的长轴分布,所述筋条(231)的突出方向与邻近的所述限位块(225)的突出方向相同,在所述电池包(200)装入所述外壳本体(101)之后,所述限位块(225)和所述筋条(231)均与所述外壳本体(101)的内壁(103)抵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池包(200)装入所述外壳本体(101)之前,所述形变体顶面(230)突出于所述筋条(231)的筋条顶面(232),在所述电池包(200)装入所述外壳本体(101)之后,所述形变体顶面(230)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新徐康宁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