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1914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36
本申请属于充电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包括底座,底座中部的上方设置有充电桩本体,充电桩本体底端的一侧设置有防护机构,底座中部的内腔贯穿式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壁活动安装有丝杆,丝杆的一端连接有电机,电机固定安装于底座的一端面,丝杆的外侧设置有罩筒,罩筒固定安装于滑槽的内壁,且罩筒的底端开设有敞槽,丝杆中部的外壁螺接有滑块,滑块活动套接于罩筒的内壁,且滑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延伸块,延伸块贯穿式活动套接于敞槽中部的内壁;通过设置的底座,有利于对其上结构进行主体承接的同时,利用所设置的充电桩本体,实现对外部新能源汽车的有效充电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充电桩,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


技术介绍

1、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

2、经检索公开(公告)号:cn218805304u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外壁下侧安装有防护机构等;该申请中能够实现对充电桩本体有效移动下,得以防止车位被不充电车辆占用,而导致旁边车位充电不方便的问题;

3、然而,该申请中虽然能够实现对充电桩本体的水平移动作用,但是,由于充电桩本体底部与底座顶部的接触式状态下,存在二者之间产生较多移动磨损问题的同时,还存在整体受到户外雨水的侵蚀作用,而容易造成丝杆的锈蚀问题,从而影响对充电桩本体的移动工作。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中部的上方设置有充电桩本体(2),所述充电桩本体(2)底端的一侧设置有防护机构(3),所述底座(1)中部的内腔贯穿式开设有滑槽(4),所述滑槽(4)的内壁活动安装有丝杆(5),所述丝杆(5)的一端连接有电机(6),所述电机(6)固定安装于底座(1)的一端面,所述丝杆(5)的外侧设置有罩筒(7),所述罩筒(7)固定安装于滑槽(4)的内壁,且罩筒(7)的底端开设有敞槽(8),所述丝杆(5)中部的外壁螺接有滑块(9),所述滑块(9)活动套接于罩筒(7)的内壁,且滑块(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延伸块(10),所述延伸块(10)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中部的上方设置有充电桩本体(2),所述充电桩本体(2)底端的一侧设置有防护机构(3),所述底座(1)中部的内腔贯穿式开设有滑槽(4),所述滑槽(4)的内壁活动安装有丝杆(5),所述丝杆(5)的一端连接有电机(6),所述电机(6)固定安装于底座(1)的一端面,所述丝杆(5)的外侧设置有罩筒(7),所述罩筒(7)固定安装于滑槽(4)的内壁,且罩筒(7)的底端开设有敞槽(8),所述丝杆(5)中部的外壁螺接有滑块(9),所述滑块(9)活动套接于罩筒(7)的内壁,且滑块(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延伸块(10),所述延伸块(10)贯穿式活动套接于敞槽(8)中部的内壁,且延伸块(10)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臂(12),多个所述连接臂(12)均位于滑槽(4)的内侧,且多个连接臂(12)的顶部共同固定连接有顶块(11),所述顶块(11)位于滑槽(4)顶端的中部位置,且顶块(11)的顶部与充电桩本体(2)底部的中心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块(11)的中心内腔贯穿式活动套接有限位杆(13),所述限位杆(13)位于滑槽(4)中部的上方,且限位杆(1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4),两组所述固定块(14)分别固定安装于底座(1)顶部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新能源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本体(2)底部的四角处均固定安装有滚轮(15),每个所述滚轮(15)的轮体外壁均设置有半圆环槽,且每侧两个滚轮(15)的轮体部位均通过半圆环槽共同滑动套接有滑轨(16),所述滑轨(16)固定安装于底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锦超朱丽萍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立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